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飛行甲板就是航母艦面上供艦載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又稱為艦面場。早期飛機由於起降速度不大,可以從軍艦首部或主炮塔上部鋪設的小型甲板上起飛,從艦尾的短小甲板上着艦。但現代航母都是貫通全艦的大面積的上層甲板。需要指出的是,航母的飛行甲板要比艦體寬得多。從正面看,飛行甲板從艦體上面向兩舷張出,形狀很怪異。飛行甲板要承受飛機着艦時的強烈衝擊載荷,所以要用高強度鋼板製成。二戰時航母飛行甲板表面要鋪設一層木質甲板,而現代航母的飛行甲板表面都是金屬的了。[1]

目錄

概況

航母的飛行甲板主要是供艦載機停放和起落用的。為了能停放儘可能多的飛機,以及飛機起飛、降落時所受的干擾小些,航母需採用比起船體寬度要大得多的飛行甲板。特別是斜直兩段式甲板出現後,要進一步將起飛段板和着陸段區別開來,所以飛行甲板寬度更呈增加趨勢。一般說來,大型航母的飛行甲板寬度幾乎是艦體寬度的2倍,中小型航母的23世界海軍知識飛行甲板寬度約是艦體寬度的1.5倍。例如,「羅斯福」號航母的飛行甲板最大寬度為78.4米,而它的艦體寬度為40.8米;基輔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寬度為47.2米,艦體寬度約為32.7米。

甲板的空間決定了航母一次可以投入作戰的飛機數量, 而甲板的大小, 很大程度取決於航母的排水量。

航母上的戰機群, 數量最多的是空中優勢和攻擊的戰機, 另外,還配有作為海空搜索、電子對抗、空中加油、 後勤和救援等作為任務支援性飛機,美國航母作戰群,如果要跟前蘇聯同等的水平空中和海上作戰力量對抗, 需要整一艘大型航母的作戰飛機才可以取得較可靠的自身防衛能力, 而另外一艘航母的戰機可以用於攻擊。

如果要應付低程度的空中和海上威脅, 航母艦隊作戰上也需要有15~20架的戰機, 在甲板上隨時待命執行艦隊區域搜索, 警戒和防衛任務, 才可以滿足基本的自身防護要求。如果一艘10萬噸尼米茲級航母,一般可以帶上80架以上的飛機, 在最大投放的情況下, 甲板上一次可以最多容納45架左右的飛機, 如果排除了作為必要防衛的飛機數量, 這類航母可以一次投入25~30架的戰機執行對敵方的空中控制或者對地攻擊。

而一艘5萬噸左右的航母, 可以裝載40架上下的飛機, 而甲板上一次最多可以容納25架左右的戰機, 如果減去了必要防衛的飛機數量, 這類航母可投入到對敵打擊的飛機數量只能達到5~10架。 如果要提高對敵的能力, 這類航母不足以提供基本的自身防衛, 而是需要另外的平台提供防護。

從經濟角度來看, 10萬噸大型航母的費用是45億美元(2008年), 而法國的4萬噸航母費用是30億美元, 如果用作戰能力與投資的比例來衡量, 大型航母的投資效率更高。

發展

早期

第一座飛行甲板是一條建在軍艦上傾斜的木製坡道。Eugene Ely是史上第一個從軍艦上起飛的飛行員,他是在1910年11月14日從USS伯明翰號起飛的。在1912年5月4日,Charles Samson海軍中校成功的從移動中的軍艦起飛。他駕駛他的Short S27從HMS Hibernia起飛,當時的速度為10.5節。早期飛機的起飛速度並不高,因此當母艦逆風航行時,飛機就可輕易的經由短距離加速而起飛。不久之後,可拆除式的「起飛平台」出現在戰列艦和巡洋艦上,使得飛機可以從戰艦上起飛並進行偵察任務,雖然這些飛機並無法降落回母艦。

在1917年8月2日Edwin Dunning成功的將他的Sopwith Pup降落在HMS Furious的起飛平台上。他成為了第一位在戰艦上降落的飛行員。然而在他第二次嘗試降落時,機輪的爆胎使的飛機衝出飛行甲板,並導致飛行員的死亡。這使的他可能同時是第一位死於航空母艦降落易外事故的飛行員。在HMS Furious在上的降落嘗試並不令人滿意。要讓飛機降落,必須要有足夠的上層空間以利於調動飛機。因此,HMS Furious回到船塢,在船尾安裝了一條300呎(91米)的甲板。然而,戰艦中央的結構並未改造,這使的後方的甲板產生不利于飛機的亂流。

全通甲板

第一艘擁有現代構造的航空母艦是改造過的戰列艦HMS Argus。她有覆蓋於整個船體之上可供起飛與降落的全通木製甲板,並且不會被船艦上部構造的亂流影響。由於她的全通甲板,她並沒有上部構造與煙囪。她的廢氣會經由船的尾部排出(然而這使的飛機降落時會受到不必要的升力影響)。缺乏指揮位置和煙囪使得HMS Argus並不令人滿意,因此許多新的嘗試被應用在HMS Argus以求補救。 在一張1917年的照片中展示出了她位在右舷的「假」上部構造和煙囪(它們以帆布建造)。上部構造和煙囪被建造於右舷是由於早期的飛機引擎會使飛機受到向左的力。也就是說,飛機起飛時會向船的左舷偏航,因此飛機起飛後會遠離艦體的上部構造。 此種結構成為典型的航空母艦布置,並且被應用在下二艘英國的航空母艦:HMS Hermes和HMS Eagle。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定,戰鬥巡洋艦被禁止製造,因此英國建造中的 HMS Furious、光榮級大型輕巡洋艦與美國建造中的列辛頓(lexington或譯為「列克星敦」)級戰鬥巡洋艦、薩拉托加號戰鬥巡洋艦被改造成為航空母艦。這也誤打誤撞的製造出非常優秀的航空母,因為她們擁有廣大空間以及移動快速的優點。相較之下,另一艘被改成航空母艦的老鷹號戰列艦則因為擁有重型裝甲而顯得笨重且無用。早期因為各國海軍都沒有製造航空母艦的經驗,因此常在航空母艦上加裝巡洋艦等級的艦炮用來對抗靠近航空母艦的敵船。然而在二次大戰中,隨着航空母艦戰鬥群概念的成熟,這些艦炮都被拆除,改裝上高射炮,航空母艦將攻擊的能力集中於艦載機上,而將防衛的任務交給其他保護航空母艦的船隻。

在航空母艦將其重心轉往艦載機上時,飛行甲板也成為航空母艦上最重要的部份,但當時的主流設計為將機庫甲板建造在艦體結構中並做為強力甲板,而將飛行甲板建造為附加的上層結構,甚至美國海軍在1940年代末期建造的艾賽克斯級航空母艦也採用此結構。直到1936年,英國皇家海軍建造了卓越級航空母艦,其特色是兩層封閉式機庫包括在艦體結構中,並將飛行甲板作為強力甲板,以保護內藏的艦載機,雖然該艦仍採用錯誤的重裝甲設計,但其內藏機庫,以及將飛行甲板作為強力甲板的概念,是近代航母的原型。這也迫使航空母艦的噸位急速攀升,從1922年蘭利號航空母艦的13,000噸,截止到2008年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100,000噸。

裝甲甲板

在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艦隊主力後,出現了是否需要再飛行甲板上增加一層裝甲的問題。在飛行甲板上增加一層裝甲可以讓機庫中的飛機有多一層保護,然而這使得航空母艦的機庫體積減少,無法將飛機懸掛在機庫頂(高度不足),並減少機庫的飛機容量。

視頻

飛行甲板 相關視頻

10萬噸壓機之王造飛行甲板,航母特種鋼生產線曝光,厲害了我的國
危險的飛行甲板 」海側衛「也成」失足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