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藝術家
《飢餓藝術家》(Ein Hungerkünstler)是卡夫卡寫於1922年春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同年10月《新觀察》[1],為作者自己所珍重的幾個短篇小說之一。
1924年作者曾以此為書名,與其他三個短篇結集出版。同年4月,即在他去世前一個多月,他在病榻上閱讀本篇清樣時,不禁淚流滿面,可見於書中主人公發生共鳴。該集子出版時,作者已辭世。
文筆明淨而想像奇詭,常採用寓言體,背後的寓意言人人殊,暫無(或永無)定論。別開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紀各個寫作流派紛紛追認其為先驅。
目錄
社會背景
卡夫卡的一生正值奧地利近代史上發生深刻社會變革的時期。
在這動盪不安的社會裡,受苦最深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這動盪年代的各種矛盾中,在新舊觀念的搏擊中,在當時各種思潮的影響和啟發下,卡夫卡以自己獨特的目光認識着這個異化的世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批判着這個充滿罪惡和醜陋的世界。這種認識和批判以及體現在他的作品中的惶恐、不安、迷惘,構成了他的創作基調。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人的歷史、人的本質、人的命運、人的處境、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關係的思考,可以看到他對人的前途的憂慮和不安,可以看到他對小人物的關注和同情,可以看到他對這世界的醜陋表示了無比的憤怒。
文學鼻祖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2],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寫,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只要你能讀進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脈絡,定會獲益匪淺。下點功夫讀一讀卡夫卡是值得的。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裡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也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為我們描繪出的一幅幅畫卷我們會感到一陣陣震驚和恐懼,因為他仿佛在為人類的明天敲起陣陣急促的警鐘,他為人類的未來擔憂。每位讀者在讀卡夫卡時都會有自己的感觸、理解、認識、聯想,但我們希望讀者不要迷惘在他所描繪的迷惘中。
內容
《飢餓藝術家》是並不十分常見的以短篇篇幅刻畫人物的小說。它刻畫了一個表演「飢餓藝術」,即關在籠子裡絕食的藝術家的形象。這位飢餓藝術家對他的飢餓藝術有崇高的藝術追求,而這個追求不為他人所理解:在飢餓藝術盛行時,人們只是驚奇地觀察他,並且嚴重地誤解他;在飢餓藝術衰落後,人們則幾乎徹底地遺忘了他。在小說的最後,因為被人遺忘,沒有人限制他飢餓表演的期限,他的飢餓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而他也因此餓得奄奄一息。當有人偶然發現了還在籠子裡表演的他,他用他微弱的聲音發出了他最後的自白:
“ | 因為我只能挨餓,我沒有別的辦法。 | ” |
“ | 因為我找不到適合自己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不會這樣驚動視聽,並像你和大家一樣,吃得飽飽的。 | ” |
視頻
飢餓藝術家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讀書筆記】卡夫卡《觀察》,簡書,2020-4-28
- ↑ 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卡夫卡,名人傳,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