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飽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劑量的溶劑裡面,不能繼續溶解溶質,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濃度不變,從上面的表述來看,飽和溶液,必須是在特定的溫度和一定的劑量,針對的是同一物質。[1]

飽和溶液

目錄

釋義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在這種條件下的飽和溶液。溶質溶於溶劑的溶解過程中,首先是溶質在溶劑中的擴散作用,在溶質表面的分子或離子開始溶解,進而擴散到溶劑中。[2]

被溶解了的分子或離子在溶液中不斷地運動,當它們和固體表面碰撞時,就有停留在表面上的可能,這種澱積作用是溶解的逆過程。當固體溶質繼續溶解,溶液濃度不斷增大到某個數值時,澱積和溶解兩種作用達成動態平衡狀態,即在單位時間內溶解在溶劑中的分子或離子數,和澱積到溶質表面上的分子或離子數相等時。

溶解和澱積雖仍在不斷地進行,但如果溫度不改變,則溶液的濃度已經達到穩定狀態,這樣的溶液稱為飽和溶液,其中所含溶質的量,即該溶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由此可見,在飽和溶液中,溶質的溶解速率與它從溶液中澱積的速率相等,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即已達到該溶質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溫度下,某種溶質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即尚未達到該溶質的溶解度的溶液),稱"不飽和溶液"。如果溶質是氣體,還要指明氣體的壓強。

溶液

溶液: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分散於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分散質的粒子直徑<1nm(10-9m)的分散系。分散質是分子或離子,具有透明、均勻、穩定的宏觀特徵。

按聚集態不同分類:

氣態溶液:氣體混合物,簡稱氣體(如空氣)。

液態溶液:氣體或固體在液態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簡稱溶液(如鹽水)。

固態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體混合物,簡稱固溶體(如合金)。

讀法:一般讀作"某某(溶質)的某(溶劑)溶液",如酒精可讀作"乙醇的水溶液"

說明:如果溶劑是水,可以簡稱為某溶液

如"乙醇的水溶液"可以叫做乙醇溶液

如果兩種液體互溶,有水則以水為溶劑,否則以質量大的為溶劑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固體溶解度表示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但同種溶質,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度大。

理化特性

1.均一性:溶液各處的密度、組成和性質完全一樣;

2.穩定性:溫度不變,溶質,溶劑量不變時,溶質和溶劑長期不會分離(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製取方法

如何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方法1:增加溶質至有剩餘

方法2:蒸發溶劑(可用蒸發法,最好為恆溫蒸發,要看到有晶體析出)

方法3:降低溶劑溫度至有晶體析出

注:少部分溶液則相反,它們溶劑溫度越高溶解度越低

如何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方法1:升高溶液溫度

方法2:增加溶劑

注意:⑴此轉化條件僅適用於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固體物質。

⑵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採取升高溫度的方法。

⑶有些物質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飽和溶液。

判斷飽和

1. 有固體剩餘物

2. 取一定量溶質加入該溶液攪拌後不再溶解

過飽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質的量大於在這個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含量的溶液(即超過了正常的溶解度)。溶液中必須沒有固態溶質存在才能產生過飽和溶液。

製取過飽和溶液,需要在較高的溫度下配製飽和溶液,然後慢慢過濾,去掉過剩的未溶溶質,並使溶液的溫度慢慢地降低到室溫。這時的溶液,它的濃度已超過室溫的飽和值,已達到過飽和狀態。

過飽和溶液的性質(不穩定),當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塊小的溶質晶體(作為"晶種"),即能引起過飽和溶液中溶質的結晶。

相關信息

過飽和溶液能存在的原因

是由於溶質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結晶中心(即晶核)。因為每一晶體都有一定的排列規則,要有結晶中心,才能使原來作無秩序運動着的溶質質點集合起來,並且按照這種晶體所特有的次序排列起來。不同的物質,實現這種規則排列的難易程度不同,有些晶體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自行產生結晶中心,因此,有些物質的過飽和溶液看起來還是比較穩定的。

但從總體上來說,過飽和溶液是處於不平衡的狀態,是不穩定的,若受到振動或者加入溶質的晶體,則溶液里過量的溶質就會析出而成為飽和溶液,即轉化為穩定狀態,這說明過飽和溶液沒有飽和溶液穩定,但還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這種狀態又叫介穩狀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