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彰風
饒彰風 |
饒彰風(1913.5.25-1970.9.12) 原名饒高平,曾用名蒲特[1]。廣東大埔人。1930年考入廣州陸地測量學校,三個月後轉入中山大學預科,後轉入中山大學農科[2]。1933年到上海後加入左聯,拜訪了魯迅先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3]。抗日戰爭
時期,先後任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東江特委宣傳部部長、粵北省委統戰部部長、東江縱隊司令部秘書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廣東區黨委宣傳部部長,赴香港負責籌辦《正
報》、新民主出版社、復刊《華商報》等工作,先後任新華南通訊社社長、東江縱隊駐香港辦事處主任、中共港粵工委(後改稱香港工委)委員、新華社新加坡分社社長、中共
中央香港分局秘書長、香港工委書記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統戰部副部長、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部長、廣東省第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
商委員會秘書長、政協廣東省第一屆委員會秘書長、副主席;省科委副主任、省文教辦公室主任、廣州外國語學院(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首任院長、黨委書記。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饒彰風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茶陽鎮下馬湖村
逝世日期:1970.9.12
主要成就:創建廣外,擔任廣外首任黨委書記和院長、南方日報首任社長
別名:原名饒高評,別名蒲特、張楓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13.5.25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人物簡介
饒彰風同志1913年5月25日出生於廣東大埔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擔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宣傳部長,負責領導廣東文化界抗日救亡協會。廣州淪陷後,他投身東江特委籌建工作,發展各縣黨組織,擴大統一戰線,動員廣大群眾抗日。1941年3月,調粵北省委任統戰部長,後任東江縱隊司令部秘書長,為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奪取華南抗日戰場最後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抗戰勝利後,饒彰風同志受黨的委派赴香港工作。他十分注意團結各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不斷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1947年,又被派赴新加坡開展華僑工作。他積極宣傳黨的政策主張,擴大黨的影響,推動華僑的愛國民主運動。1948年,他組織在港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社會賢達近千人秘密前往解放區,參加籌建新政協,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廣東地下黨特殊的貢獻,受到黨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表揚。與此同時,他還領導參與了粵東、閩西、粵北始興起義,「兩航起義」、「靈甫」號和「重慶」號軍艦起義、福建銀行和招商局起義及廣州地區迎接解放的「護產運動」等。
廣州解放後,饒彰風同志先後擔任華南分局統戰部副部長、部長,廣東省政協第一屆委員會秘書長。1955年7月,就任廣東省委統戰部首任部長,為廣東省的統戰工作作出了奠基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1965年,他主動挑起建設廣州外國語學院的重擔。他勤儉建校、關懷師生、招攬人才、尊重知識分子、認真盡責,為廣東外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957年後,特別是在「文革」期間,饒彰風同志遭受錯誤批判和殘酷迫害,不幸於1970年9月12日逝世,享年57歲。1980年3月21日,中央紀委正式批覆為饒彰風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人物紀念
饒彰風紀念大樓位於大埔縣茶陽鎮大埔中學內,[4]大樓包含20間功能教室、20套教師住宅、一個「饒彰風事跡展覽廳」,廳內展出了饒彰風生前工作、生活的一些圖片及實物,圖文並茂、內容翔實。
2013年05月23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紀念饒彰風同志誕辰100周年。
參考文獻
- ↑ 饒彰風(1913.5.25-1970.9.12) 原名饒高平,曾用名蒲特,搜狐, 2014-06-27
- ↑ 1930年考入廣州陸地測量學校,三個月後轉入中山大學預科,後轉入中山大學農科,搜狐, 2014-06-27
- ↑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搜狐, 2014-06-27
- ↑ 豐碑永在 風範長存——紀念饒彰風同志誕辰100周年,人民網, 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