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積寺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淨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香積寺村。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淨土宗創始人之一善導大師圓寂,弟子懷惲為紀念善導功德,修建了香積寺和善導大師供養塔,使香積寺成為中國佛教「淨土宗」正式創立後的第一個道場。香積寺殿宇莊嚴整齊、環境優雅、規模廣大,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寫《過香積寺》詩予以讚揚:「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中文名 香積寺

外文名 Xiangji Temple

地理位置 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香積寺村

創建時間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

類 型 佛教寺院

建立目的 紀念淨土宗祖師善導大師 文保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榮 譽 佛教宗派淨土宗祖庭

景區級別 AAA級

開放時間 08:00—18:00

門票價格 免費

建議遊玩時長 1—2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陝西省西安市

目錄

歷史沿革

香積寺名源於佛典《維摩詰經》:「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之句。善導大師被信徒們認為是一個信、願、行的徹底執行者,他除了修正行中的正定業外,還做了許多善事,「自利利他」;於己,終達「功德圓滿」,號稱「彌陀化身」;於人,則似眾香國的香氣一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啟迪、感化、引導着眾生超度苦海。寺名香積,意把淨土宗師善導比作香積佛。香積寺建於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寺院規模宏大,有「騎馬關山門」之說。據《龍禪法師碑》載:「神木靈草,凌歲寒而獨秀,夜暗花明,逾嚴霜而霏萃。豈直風高氣爽,聲聞進道之場,故亦臨水,面菩薩會真之地[1] 。又於寺院造大堵坡(即佛塔),塔周回二百步,直上一十三級……重重佛事,窮鷲嶺之分身;種種莊嚴,盡比丘之異寶。」堂殿、樓台華美壯麗,一如佛經中所說的忉利天宮和釋迦牟尼在舍衛國居住說法的精舍祗樹給孤獨園,景色園林,艷麗宜人。 香積寺在唐代曾盛極一時,唐高宗李治曾到香積寺禮佛,並賜予舍利千餘粒,還有百寶幡花,令其供養。因善導大師在長安擁有眾多信徒,這裡又供奉着皇帝賜給的法器、舍利子,懷惲召集四方們眾多次在寺內舉行隆重祭祀,故前來瞻仰、拜佛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極盛,連武則天也「志想金園,情欣勝躅。事頻臨淨剎,傾海國之名珍;或屢訪炎涼,舍河宮之秘寶」,和唐中宗母子多次親臨膜拜。「安史之亂」和「會昌禁佛」中,香積寺遭到嚴重破壞。相傳安史之亂時,郭子儀率官軍在此一帶和安祿山叛軍作戰,香積寺慘遭浩劫,大量文物遭毀損和遺失,這是香積寺歷史上損失最為慘重得一次劫難。宋代,淨土宗流行,香積寺又得到修復。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香積寺改名為「開立寺」,後因寺院經濟與國家財政的矛盾越來越大,朝廷對佛教的政策又有改變,香積寺在改名後不久又恢復了原名。遼、金、元各代,在皇室、權貴都崇信和支持佛教的大形勢下,香積寺在衰落的總趨勢中,延緩了步伐。明代,香積寺保持原狀。嘉靖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明萬曆四十年(1618年),「中甫敦物山人」的《宿香積寺》一詩中,描寫了當時的香積寺:「野寺荒原上,登登徑轉遙。禪房穿樹梢,珠閣劈山腰。坐久花頻落,談深鳥故驕。淹留從世鈉,寂寞話前朝。」清代香積寺仍保持明朝的規模,並進行了修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修葺善導塔,塔門上所嵌「涅磐盛事」即此時鐫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陳景富在《香積寺》一文中說:「直至清末,寺內尚有不少金石文物,精刻119件。」同治年間,香積寺再度毀於兵火,據傳日本浪人趁機盜走大批金石文物,寺僧為了保護文物,曾埋藏若干,但至今這些文物下落不明。清之後,不復當年壯觀景象,僅存大和殿、金剛殿、僧房和善導塔等幾座小塔。清末民國初時,香積寺只有1名僧人,擁有80畝土地,但都被周圍的村民耕種。僅住僧3至5人,有土地80畝,分別由香積寺村和周家莊的村民自種,民國年代寺院之衰,不堪言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住僧增至8人,在土地改革中,香積寺的8名僧人分得28畝土地,過着農禪並重的生活。到1963年,寺僧增加到19人。文革中,4位僧人病故,4人還俗,2人參加建廠,9人下放到香積寺村生產隊從事農業生產,到1968年,有12人返回寺廟居住。寺內大塔中身因雷擊分裂,一片殘敗氣象。1979年,人民政府為振興香積寺,拆掉長安縣子午鎮(今西安市長安區子午街辦)的占戲樓,修建了新的占地180平方米的大雄寶殿五間,對佛舍利供養塔進行了加固維修,收回寺周土地30餘畝,修築了長方形的全部圍牆,又在大殿之後新建了一座占地130平方米的一進三間佛堂,平整了花園卉圃,開闢始至賈里村至香積寺的公路,在淨業法師塔前開闢了停車場。

建築格局

香積寺坐北朝南,廟宇建設完全遵循佛教建築規制,有五重主要建築。寺門面朝南,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展布,有牌坊,山門殿,天王殿,碑廊,鍾、鼓樓,大雄寶殿,法堂等。中軸線以西,是第二條軸線,從南至北依次為地藏殿,僧房,齋堂等,最後西北方是善導大師供養塔。

寺院文化

唐朝的香積寺位於帝都長安城南,地處終南山子午谷證北神禾原西畔,這裡南臨鎬河,北接風景秀麗的樊川,濠河與潏河匯流縈繞與其西,整個寺院幽而不僻,靜而不寂。香積寺殿宇莊嚴整齊、環境優雅、規模廣大,王維曾寫《過香積寺》詩予以讚揚:「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價值地位

香積寺是「淨土宗」祖庭。

「淨土宗」又稱「蓮宗」或「白蓮宗」,在四世紀時由多位譯僧逐漸介紹傳至中原,著名的南朝僧人慧遠曾大力提倡白蓮淨土信仰(元末的時候被農民軍借用而成白蓮教起義),後世人將慧遠追認為淨土宗初祖。然而自慧遠之後200年淨土信仰並未在中國普遍流傳(這與中國固有的天圓地方,只有一個世界的理論有牴觸),淨土宗正式成為宗派是善導開始的。 善導讀了《觀無量壽經》後,被淨土宗的思想所打動,為了求得淨土宗真言,他到慧遠創建的江西廬山東林寺訪求道津,後又到山西石壁山玄中寺拜道綽為師,經過5年的學習,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專心傳播淨土宗。由於善導宣傳的淨土宗的修行方法簡單易行,修學此宗不一定要通達佛經,廣研教乘,也不一定要靜坐專修,只需住行坐臥皆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信願具足,一心念佛,就可往西方淨土極樂世界,對士大夫和老百姓都很有吸引力。經過善導的弘傳,「三年後滿長安城內皆受化」。善導入寂後,弟子懷惲等將其遺骸葬在長安終南山神禾原,立塔紀念,會葬者傾城,盛極一時。因為善導在香積寺普法,又葬於香積寺,故香積寺成為淨土宗祖庭。香積寺是中國日本淨土宗共同的祖庭,是中日兩國悠久文化淵源和源原傳流友誼的歷史見證。淨土宗在8世紀時傳入日本,12世紀時,日本僧人法然上人依據善導的《觀無量壽經疏》創立了日本淨土宗,廣泛在日本傳播。善導的《觀無量壽經疏》是日本淨土宗的根本聖典,法然在著述中宣稱:「我以善導一師,開淨土宗」,所以日本淨土宗信徒都以香積寺為其「祖庭」。1980年05月14日,善導大師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紀念日,日本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副總裁稻岡覺順和日中友好淨土宗協會會長武田奝彥率139人的「日本淨土宗祖跡參拜訪華團」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副會長正果法師以及香積寺僧侶,在香積寺隆重舉行了紀念法會。香積寺大殿內供奉的善導大師塑像、崇靈塔內供奉的善導、法然二祖對面像,也是當時日本淨土宗所獻。如今,香積寺已成為中日宗教文化友好交流的見證。

視頻

西安香積寺村,因香積寺而興盛的古村落,如今是什麼模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