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克思主義文庫

馬克思主義文庫

圖片來自marxists

馬克思主義文庫(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縮寫為MIA),也譯作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是一個由志願者建立的非營利性質的網絡公共圖書館

該組織所維護的文庫中包含馬克思主義作家或相關左翼作家(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等)纂寫的多語言文獻。該網站建立於1990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作家文庫,許多資料有英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法語希臘語漢語等版本。[1][2]2006年,文庫網站月訪問量為110萬次,月文件下載量為1550萬份,訪問人數比2005年增加25%、比2000年增加380%。

目錄

歷史

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期,許多西方國家共產主義工人階級組織及運動逐漸被邊緣化,它們過去用來宣傳和散發給青年人的相關文獻日漸消失,它們的聲音也逐漸為西方媒體的輿論所掩蓋。然而,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西方國家共產主義和工人階級組織、團體和個人的努力,馬克思主義文獻的傳播呈現出一種新面貌,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即為其中的典型。

文庫建立

1998年7月,「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建立。其前身是「馬克思恩格斯互聯網文庫(The Marx/Engels Internet Archive,簡稱MEIA)」,最早由Zodiac(網名)等一批網絡先鋒建立起來,早期的網絡服務器為Gopher。成立初期受到美國政客的打壓,他們試圖把此類左翼網站趕出網絡。[3]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目前收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文種最多、數量最全的數字圖書館之一。文庫的建立、更新以及維護一直依賴於馬克思主義的愛好者和志願者。截至2007年,「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已擁有來自33個不同國家的62位志願者。

「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堅持7項基本原則,分別是:

  • 100%免費原則;
  • 非營利機構原則;
  • 民主決策原則;
  • 財務公開原則;
  • 政治中立原則;
  • 優先提供檔案信息原則
  • 利於獲取並理解資源原則。

儘管20世紀90年代初,馬克思主義實踐受到了挫折,但「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仍試圖構建第一個世界範圍的馬克思主義數字圖書館,以展現馬克思主義的價值。

網站遭到攻擊

2007年1月份,「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據稱遭到了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絡襲擊,襲擊阻礙了中文文獻在中國的傳播。據自1990年來負責此網站站務的布萊恩·巴斯根(Brian Basgen)稱「我們不能百分之百肯定此行為是由中國政府主導的,這裡面有很多可能性」他同時指出這些文獻兩年前曾在中國遭到封鎖,「他們對我們的所作所為是有動機的,他們盯上了網站中的中文內容。

」他還提到,網站自1月以來受到了數百次「拒絕訪問式的攻擊」,其中包括同一台電腦試圖反覆下載同一份文件,以阻止其他人接觸此類文獻,因此網站不得不在全球設立鏡像網站。在針對此次攻擊背後可能是由中國政府主導時,布萊恩·巴斯根稱:「我們不知道中國正在發生什麼這確實非常諷刺,中國這個所謂的共產黨政府和共產主義沒有關係,他們很久以前就已經向着資本主義進發了。」報道還稱,此文庫並不把毛澤東看做是一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是把他作為一名「參考作者」與亞當·斯密斯大林盧梭等人劃在一起。布萊恩·巴斯根說毛無法回答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他真的曾經為解放工人階級而服務過嗎?」[4]

此次網絡攻擊後果較為嚴重,與其他問題一同導致了「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網站的數個鏡像在2007年2、3月份關閉,不過,一段時間後網站得以重新運行。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版權問題

2014年4月底,英國小型出版商勞倫斯和維沙特出版社決定撤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英文版在「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發布的授權。在2014年4月底發送的電子郵件中,勞社要求該網站在4月底刪除有競爭性的材料,否則面臨訴訟。

網站決定同意請求。網上發出反對勞社決定的請願書,並在月底得到4,500多人的支持。[5]請願書的作者阿馬爾·阿齊茲在《Vice》雜誌引述道:「你不能私自占有他們的著作——那些是寫作的對象集體擁有的。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私有化就像把『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註冊成商標。」[6]

「馬克思主義者互聯網文庫」的代表Andy Blunden沒有辯稱勞社對這些有版權。[7]他引述了華盛頓出版的《高等教育紀事報》:「教授和歷史學者將能夠撰寫有關馬克思言論的學術論文,但是一般的人數會剩至1975年的水平」,那一年正是《選集》開始出版的時候。

出於對廣泛的批評的響應,勞社發布聲明對「濫用網絡的運動」表示反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