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治療
馬術治療 |
---|
|
馬術治療(Equine-assisted therapy)簡稱EAT,是一種應用馬匹的物理治療方式,包括了許多和馬或馬屬動物有關的治療活動,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身體及心理健康。服務對象也從早期以腦性麻痺兒童為主體,逐漸推廣到幫助自閉症、過動或有學習障礙的孩子,藉由馬匹的力量幫助學童發掘自身的潛力。
目錄
簡介
馬術治療(therapeutic horseback riding)一詞本身僅是一常用的泛稱,在各國尚有:Riding for the disabled(英)、Riding for the handicapped(美)、Therapeutic riding(美)等。它常常和另一種使用馬匹的方式-「治療性騎乘」搞混,但是在歐美國家,這兩種方式有很清楚的區隔。 馬術治療是以馬作為一種治療工具(modality)使用,類似物理治療中常使用的大球、滾筒或楔形木。利用馬的律動及在馬上可以設計一些治療計劃,對生理、心理、認知、社會化及行為上有問題的病患進行治療。以往曾用馬術治療治療一些神經性疾病,例如腦性麻痺、運動障礙或是平衡問題等。一般認為馬的節奏步態可以讓騎乘者以類似走路時相同的旋轉及左右移動方式來運動骨盆。馬的節奏步態可以調整,讓騎乘者持續調整其骨盆運動,增進其強度、平衡感、協調、靈活性、姿勢及活動力。
四大好處
發展緣起
馬術治療的發展(History)起源甚早,依據不同的作者,其所陳述的發展背景不盡相同,綜合來說最早可追溯到希臘神話中,醫神 Aesculapius 將無法治癒的病人放在馬背上以振奮其精神。西元前五世紀,在希臘就利用馬來為傷的士兵作復健。馬術治療會用到馬術的技巧,在古代就已開始使用,一直到1960年代才在現代的身體健康議題探討馬術治療,而1990年代開始將馬術治療用在心理治療上,用來治療例如自閉症、行為疾患及精神疾患。
身心障礙者的獲益及成效
而在馬術治療的發展中,必須提的是 Mrs. Liz Hartel,她是一位騎術愛好者,不幸於1943年罹患小兒麻痹症.在接受手術及物理治療後,可以藉助拐杖勉強行走,但她並不放棄她所愛好的騎馬活動,當她重回馬背,她發現自己的背肌肌力及下肢的協調性明顯改善。於1952年,Mrs. Liz Hartel 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馬場馬術的銀牌。其後,騎馬對於殘障者的好處引起英國人的注意,於1957年開始介紹騎馬活動給殘障的小朋友與成年人。 1965年,挪威籍的物理治療師 Mrs. Eilset Bodther 為殘障朋友成立了第一個馬術中心(riding center)。自1957年至1970年的13年間,大家漸漸重視騎馬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好處及成效,於1970年,全英國有80個殘友的馬術中心。
目的
馬術治療在德國可分為醫療(medicine)、馬術(horsemanship)、心理─教育(psychology-education);而在美國將它分為治療用(therapy)、教育用(education)、運動(sports)、休閒娛樂(recreation/leisure)等四種目的,目前在美國騎馬活動中,各類比例如。其中馬術是一種騎馬技術的比賽,看的是參賽者對馬的控制能力,其評分標準是馬在行進、轉彎、花式等動作的優雅程度及騎師與馬匹的配合度;相較於馬術,馬術治療並非教導殘障者騎馬的技巧,而是將馬作為治療的輔助用具(equine-assisted therapy),藉由馬術治療計劃(therapeutic horseback riding program)使身心障礙者得到治療效果。
訓練方式
肢體障礙的孩子需要馬匹以穩定規律的步伐行走,藉由馬背在三度空間產生的動作,慢慢鍛鍊自身的平衡感與核心肌群的力量,為日後爬坐站走的發展打下基礎。學員在馬背上可以採取不同的姿勢,一開始可以躺或趴在馬背上,能力較好的孩子則可以使用跪姿、甚至站立的方式。為了進行這些活動,馬術治療不是使用常見的馬鞍,而是使用特殊的厚汗墊與把手,並配置領馬員與兩名陪走員保護個案的安全。
培養專注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不同於肢體障礙者,自閉症的孩子則喜歡馬匹小快步時帶來的前庭與本體覺刺激,有韻律且容易預期的節奏可以幫助他們穩定情緒,對抗因為環境的不確定性而引發的強烈焦慮。與馬匹互動的過程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溝通能力與動機,曾經有孩子在騎馬的時候,開口說出他的第一個字。過動或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可以藉由學習馬背體操、馬背上的特技表演、或是領馬與照顧馬的技巧來培養專注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美國治療計劃
美國在1969年於密西根州設立了第一個殘障者騎馬中心(center for riding therapy for handicapped),1970年開始執行馬術治療計劃,每周約有200名學生。除了推動身心障礙者騎馬外,還積極培育此方面的專業人士,他們為有心參與馬術治療的人士開課(instructor-course),並於課程結束後給予證書(certificate)。1986年,在北美有超過350個認可的治療性騎馬中心。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廿四個國家有馬術治療的發展,其中較著名的國際性機構有北美殘障者馬術協會(North American Riding for the Handicapped Association,NARHA)以及傷健策騎協會(Riding for the Disabled Association,RDA,1969年成立)。
台灣的運用
台灣馬術治療師發展近二十年,治療性騎乘是由治療性騎乘教練指導身心障礙者學習騎馬的技術,重點放在學騎馬;而馬術治療則是由治療師執行,重點為促進個案的功能,例如平衡、軀幹力量、手部抓握等功能。對於在學習路途上總是比別人慢一拍的孩子,馬匹可以帶給他們成功的經驗與自信心,甚至有些學員在騎馬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天賦,成為身障馬術運動選手,代表台灣出國比賽。
1998年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成立,正式開始在臺灣推動馬術治療。[2]在進行馬術治療時,治療師會視學員的個別需求,選擇適合學員的馬匹與進行方式。有關馬術治療應用在身體健康研究之系統綜述一直到2007年才開始,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缺乏共通術語及標準化,也讓元分析不易進行。因為沒有高水準的研究評估馬術治療在心理治療上的效用,學界立場有些持保留看法,認為不應該用馬術治療來取代有實證的精神心理治療,也不適合因馬術治療而分散用在精神心理治療上的資源。
參考資料
- ↑ 健康50專欄:你不知道的馬術治療4大好處中時新聞網
- ↑ 馬術治療簡介(Hippotherapy)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