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安主義
馬吉安主義是由馬吉安於144年所發展的神學思想,將二元論放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是當時甚受歡迎的一種思想。他認為《希伯來聖經》(又稱《舊約》)內所記載的上帝與耶穌基督的父的論述,有所不同,且《希伯來聖經》內本身充斥着矛盾。馬吉安指《希伯來聖經》中的上帝是「創造的上帝」,講求天譴,是充滿憤怒且暴力的神;基督之聖父則是溫柔敦厚的神。他摒棄了《希伯來聖經》,且只集合了數卷使徒保羅及路加的著作成為正典。
在羅馬帝國[1]的動盪時期,許多人在各種新宗教中尋求慰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它享有特殊地位,這位歸信基督的信徒在君士坦丁堡[2]建立了羅馬帝國的新都。
目錄
簡介
馬吉安主義的開展要追索至約在144年,馬吉安被羅馬教廷處以破門律開始。馬吉安原是黑海一帶的商人,是一位富有基督徒,父親還是羅馬教會本都省奚挪普(Sinope)的主教。馬吉安約在140年到達羅馬,其後發生巴爾·科赫巴的暴亂。這次的暴亂與其他猶太羅馬戰爭(即猶太起義等),提供了馬吉安主義發展的歷史台階。
馬吉安利用羅馬教廷向他歸還的捐款開展自己的教會,與羅馬教廷展開對抗。馬吉安主義接着在西方發展接近300年,後數個世紀發展至東方,尤其是在拜占庭帝國以外充斥摩尼教的地區。湊巧地,現今相信摩尼是一個曼達安教擁戴者,而曼達安教與馬吉安主義在某些程度上有關。舉例說,曼達安教及馬吉安主義均相信巨匠造物主(德謬哥)。
視頻
馬吉安主義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擴張與衰亡,搜狐,2021-11-22
- ↑ 早期基督教,古羅馬藝術的遺風,搜狐,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