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希文 馬希文教授 1939 年 5 月 23 日生於河北省棗強縣,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也是傑出的科學普及工作者。他在教學與科研中有其極為獨到的方法,在許多領域所做的開創性、先驅性及前瞻性的貢獻,具有遠遠超出領域本身的重要理論涵義。他有超群的天賦,在哲學、音樂、文學等方面也很有造詣,熟悉多種語言。 馬希文教授 1954 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時年15歲。畢業之年參加概率專門化,畢業時以他為主的研究小組所完成的優秀學術論文《最優分成問題(或量化問題)的漸近解》,發表在《數學學報》 1961 年第 3 期上。他被丁石孫教授譽為"最有才能的學生之一"。

他 1959 年畢業留校,在數學力學系概率教研室工作,主要研究信息論和編碼理論。他開設了系裡第一個數學信息論課程,與人合寫了講義,講義中重新整理了經典信息論的理論體系,用更清晰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證明了許多定理,該講義為多屆學生所使用。在此期間他還運用信息論的觀點研究了中文的語言學問題,提出通過 4 級馬爾可夫鏈處理中文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這一方法八十年代後得到廣泛運用。

六十年代後期,他從事試驗設計方面的研究和推廣,主要研究正交設計,並在北京橡膠總廠推廣試驗設計方法。1981 年出版專著《正交設計的數學理論》,把現代試驗設計的很多方法,特別是日本田口學派的方法,從數學上進行了概括和整理,把一些方法的數學理論基礎弄得很清楚,對發展正交設計的理論起了很大作用。

七十年代他曾在北京大學 6912 計算機上開發繪圖和識譜奏樂軟件。他從事計算機科學理論的研究,其論文《樹計算機和樹程序》發表在《計算機學報》創刊號上。他是我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第一批研究生導師之一。

1979 年至 1981 年,他作為首批派往美國的訪問學者,在人工智能創始人 John McCarthy 教授領導的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工作。其間從事諸多課題的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程序語義學論文《語義學中的關係方法》。

回國後,他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大量出色工作。他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奠基人之一,參與創建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學組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並於 1982 年在北京計算機學院創辦了人工智能研究室。他在 "知道邏輯" 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發表在 1983 年國際人工智能大會上的有關論文受到一致好評,因此他被推舉為 1985 年國際人工智能大會程序委員會委員。1985 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LISP 語言動態編譯系統"。他對我國 863 計劃智能計算機主題的立項起了重要作用。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計算機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為此撰寫了多篇文章,始終以清醒的頭腦推動人工智能學科的發展。

馬希文教授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積極推動中國的理論計算機科學建設工作。1983 年他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在北京大學籌建成立了計算機研究所,舉辦了中國首次理論計算機研究班。1984 年參與組織中國計算機學會理論計算機科學分會,以及在廣州召開的第一次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會議,並於同年在北大開辦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生班,招收 10 名研究生。在此期間創立了北京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博士點。1987 年推動舉辦了第一屆青年計算機工作者學術會議。在此期間他深入研究了計算機科學理論的許多問題,在課程講義的基礎上出版了著作《程序設計學》,發表了長篇論文《理論計算機科學引論》,後者修改後用英文在新加坡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出版。其論文《什麼是理論計算機科學》提出了許多很深刻的認識。

馬希文教授在語言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是首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七十年代後期他與朱德熙先生等著名語言學教授的學術討論發展成一個持續多年語法討論班,吸引和薰陶了一批新人,醞釀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他自己的多篇論文,如《中國語言學報》創刊號首篇《關於動詞"了"的弱化形式》。而後又先後在《中國語文》等刊物上發表數篇高質量的有關漢語語法和漢語虛詞的學術論文,受到漢語學界的高度評價。他熟練掌握英語和俄語,並涉獵阿爾巴尼亞、蒙古、日、德、法、朝鮮、豪薩、斯瓦希利、世界語等多種語言。

馬希文教授是中國計算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對於計算機科學同語言學的結合傾注了極大的熱忱。1983 年他在北大開設了計算語言學課程,而後於 1986 年與朱德熙教授一起組建了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並主持了信息科學跨學科系列討論班。他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參與創辦語言信息處理研究所,並在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黑龍江大學、中軟公司等單位指導課題研究,涉及漢字輸入、文本編輯、機器翻譯、語言理解、自動文摘、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方面,並親自設計算法、調試程序。他曾撰寫多篇文章論及兩個學科的關係,並熱情洋溢地為他的研究生的著作作序,鼓動用計算機科學的方法輔助語言學研究。

他以一個科學家的責任感,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和基礎教育工作。他曾擔任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隊總教練,1989 年率隊參加在德國舉行的第 30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金牌總數第一的歷史最好成績。他撰寫了一批科普精品,組織領導了獲普利策獎的"奇書"《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的漢譯工作。該譯著得到原作者的特別推崇,並於 2001 年 6 月獲第四屆全國科普優秀作品獎。

九十年代,馬希文教授旅居海外,從事計算機軟件應用開發,在 CEON CORPORATION 擔任首席科學家,並擁有若干項專利。他曾任北加州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並積極為國內的科研與教育獻策獻力。他熱心助人,在華人華僑同胞中富有影響力。

馬希文教授19歲畢業後即從事教學工作,幾十年中桃李無數。他開設了許多全新的課程,所用講義都是他研究心得的結晶。他指導了一批批的研究生,他的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

馬希文教授一生淡泊名利,從不追逐職位和獎項。他一味地開路,並不謀求獲得。他不寫鴻篇巨製,但每一篇文章都字字珠璣。他有求必應,樂於讓別人分享自己的智慧。他的身上體現了一種真正的學者風範。

馬希文教授於 2000 年 12 月 22 日不幸病逝於美國加州 Red Wood City,終年 61 歲。他給我們留下了永遠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1]

目錄

《邏輯-語言-計算,馬希文文選》序

馬希文 1954 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入學時才 15 歲,是班上年齡最小的一個。他非常聰明,在專業學習上花的時間很少,但成績卻很好,與他同班的同學開玩笑地稱他為「小天才」。當時我教他們高等代數,又是他所在小班的班主任,所以從他進入北大開始我們就非常熟悉。馬希文興趣廣泛,值得一提的是他頗有音樂才能,學生時代擔任過學生樂團的指揮,自己還能作曲。另外,他的語言天賦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記得他不但學習了規定的俄文課程,還自學了蒙古文及東歐一些國家的語言和世界語。

馬希文不僅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而且對涉獵的很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研究成果或者提出過一些新的見解。這本集子中收入的儘是他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這些論文除了數學方面的以外,還包括方言,計算機語言以及計算理論。他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方面可能只是開始,但我認為他提出的許多問題是值得深入進行研究的。所以這本文集對從事有關研究的同志是有啟發意義的。

馬希文是極少見的聰明、多才多藝的人,可惜天不假年,對於他的過早去世我至今猶感悲痛。是為序。[2]

送別希文

長歌當哭 --送別希文

我知道你是不喜歡哀樂的,

你曾經對我說,

你要用歡快悅耳的樂聲,

鼓起朋友們心海中的陣陣春風。

可是今天我們卻要用哀樂來送別你:

「才高八斗兮曠世神童,

巍巍中華兮痛失良驥,

英年早逝兮斷我肝腸!」

你走了,

人去樓空,

長歌當哭,

讓我們用淒婉的哀樂,

來排遣心靈中那纏綿的惋惜憂傷。  

我知道你是不喜歡流淚的,

你曾經對我說,

你要為歡樂而生活,為歡樂而工作,為歡樂而歌唱,

悲哀的天使同你的名字早已分道鑣揚。

可是今天我們卻要用淚水來送別你:

「文理兼能兮學貫中西,

巍巍中華兮痛失良驥,

英年早逝兮斷我肝腸!」

你走了,

人去樓空,

長歌當哭,

讓我們用滂沱的淚水,

來洗滌心靈中那刺人的深痛巨創。  

我知道你是不喜歡嘆息的,

你曾經對我說,

你要用永恆的微笑,

把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慮趕淨掃光。

可是今天我們卻要用嘆息來送別你:

「聞一知十兮慧心巧思,

巍巍中華兮痛失良驥,

英年早逝兮斷我肝腸!」

你走了,

人去樓空,

長歌當哭,

讓我們用沉鬱的嘆息,

來彌合心靈中那難捨的離合悲歡。

(國家教育部語用所,研究員 馮志偉,2001年1月30日,於北京)[3]

馬希文教授部分著作

著作

《程序設計學》,科學出版社,1985

《正交設計的數學理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LISP語言》,馬希文 宋柔,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ltd,1990

數學花園漫遊記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0 數學論文  

雙曲函數 數學通報,1956.7, P19-22 1956.7

有限傳輸設備系統的Feinstein引理 數學學報,V14, NO2, 1964, P291-303 1964

機器證明及其應用(I) 科技參考(計算機應用與應用數學)1978.4,p20-27 1978.4

機器證明及其應用(II,III) 科技參考(計算機應用與應用數學)1978.8, p17-23,24-28 1978.8

關於擬因子法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79年第4期 1979

分布式計算與異步迭代法,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83.3, p33-35 1983.3

計算機科學論文

樹計算機與樹程序,《計算機學報》,1978.1,第1卷第1期,71-81

語義學中的關係方法,《計算機學報》1982.1,第5卷第1期,1-10

W-JS: A Modal Logic of Knowledge 1983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 83), 398-401 Ma Xiwen, Guo Weide

W-JS:有關"知道"的模態邏輯,《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82.1(馬希文,郭維德)

理論計算機科學引論,《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88.2, pp1-36

什麼是可計算性,《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88.11, pp14-17

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工程與應用》1987.4, pp18-21

計算機與思維 《人·自然·社會》孫小禮,樓格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計算機與社會 《人·自然·社會》孫小禮,樓格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計算機與思維科學 《關于思維科學》錢學森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7 1986

人腦、計算機和"電腦" 《思維科學》1985年第1期 1985

基於互動的計算機漢字楷書識別,《自動化學報》1992.4, pp502-504。周昌樂,馬希文

語言學論文

動詞"了"的弱化形式/l u/,中國語言學報,1982年第1期,1-14頁

計算機與文字改革,文字改革1984年第5期,23-26頁

通字,漢字改革的一種途徑,文字改革1985年第3期,18-20頁

有關副詞"再"的句式,中國語文1985年第3期,105-114頁

語文工作與科學技術,語文建設1986年第1-2期(合刊)34-36頁

北京方言裡的"着",方言,1987年第1期,17-22頁

自然語言理解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pp18-21 1987.4 有關動結式動詞的句式,中國語文1987年第6期,424-441頁

從計算機中文系統看漢語拼音方案,語文建設1988年第1期,7-9頁

語言學資料的計算機處理,語文建設1988年第6期,3-10頁

以計算語言學為背景看語法問題,國外語言學,1989年第3期,139-145頁

比較方言學中的計量方法,中國語文1989年第5期,348-360頁

自然語言理解與自動文摘 《智能技術與系統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99-108 1990.2 馬希文,李小濱,徐越[4]

參考文獻

  1. 馬希文教授生平簡歷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6-09-23
  2. 《邏輯-語言-計算,馬希文文選》序 丁石孫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6-09-23
  3. 長歌當哭 --送別希文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6-09-23
  4. 馬希文教授部分著作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