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水镇
马水镇位于阳春市区西南13公里,全镇有堤围工程6条,总长31.85千米。三茂铁路、省道S113线公路、市道春城至永宁公路、漠阳江河流贯穿全镇;镇内拥有11万伏大型变电站和工业用电专线;拥有程控电话、寻呼机、移动电话通讯基站,已实现了村村通车、通电、通电话。通行白话,另有涯话(客家话)分布。[1]
中文名: 马水镇
外文名: Mashui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地理位置: 广东省西南部
面 积: 149.9平方千米(2017年)
政府驻地: 马水圩
电话区号: 0662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5398人(2017年)
车牌代码: 粤Q
行政代码: 441781
目录
乡镇情况
马水镇位于阳春市区西南13公里,东部鹅步岭与春城镇岗脊、七星村相邻,西部西山岭与永宁镇接壤,南部南山岭、十二排分别与岗美镇黄村、潭水镇凤来村相接,北部牛岗路、圩仔桥与春城镇三峰、石湖村接连。属半丘陵地带,位于省道1968线公路的咽喉地带,境内贯穿新高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49.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42936亩,其中水(旱)田30686亩,旱(坡)地12250亩。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227个村民小组,共有10793户,其中农业户数9587户;总人口35398人(2017年)。
马水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村庄属于漠阳江支流罂煲河水系。镇内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5座,其中河表水库库容600万立方米。
经济发展
马水镇财税工作坚持收支平衡原则,一方面挖源增收,另一方面严控支出。坚持适度偏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执行预算收支计划,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作效益。全镇财税收入239.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入库152万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52%;地税完成入库153万元,占市下达任务的80%;农业税完成入库38.1万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00%。基本保证教师、镇村干部工资、补贴正常发放,确保了政府正常开支和农业等方面的投入。
2003年,马水镇工农业总产值2249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668万元,工业总产值68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01元。
农业
马水镇传统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马水桔。2003年全镇粮食作物总面积40080亩,总产量为12184吨。全镇水果总面积18926亩,其中马水桔种植面积4631亩,产量达80万千克,龙眼、荔枝、香蕉等水果13273万亩。常年蔬菜种植14890亩,藿香、穿心连等南药近1000亩,蚕桑2177亩。生猪饲养量140895头,其中瘦肉型母猪5000头,猪苗上市量83765头。
工业
马水镇积极响应市提出的“工业富市”号召。全镇新上项目4家,扩大生产项目2家,总投资额3420万元。有联邦冶炼金属有限公司、金同水泥厂、金连塑料编织袋厂、建民畜牧养殖场、马水真空镀膜镜画厂、春都温泉等一定规模的企业。
计划生育
马水镇全面贯彻实施《计生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把计生工作重心真正下移到村一级,狠抓“三为主”、“三结合”,全面开展以查环查孕、查病治病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逐步走上法治轨道,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镇人口出生率11。21%,计划生育率达到91.59%,多孩率1.77%,人口自然增长率6.03%,查环查孕率94.07%,普查普治率83.28%,共完成“四术”430例。
教育状况
铜业中学
铜业中学是阳江市一级学校,创建于1968年,原是一所企业办的完全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而闻名全国的孔雀石之乡的石录山脚之下,校园自成一区,占地面积45000M,离市区仅14公里,交通方面。2004年2月移交地方办学。
培育出如中山大学教授关雷、在美国的生物学家高三妹;中科院的余昆,华师美术系党委书记研究博士生华年;江门制药厂厂长杨家谋;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邱阳等等一批高素质人才,还有一大批从事着大中专教师、中学教师、工程师、律师、企业家、医师及党政机关领导和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
名优特产
马水桔
万亩马水桔示范基地规划在阳春市马水镇南山脚一带,分布在岗侨区划2、13队,马水、新风、陂湖、龙田、马兰等村以及三叶农场有关场队。万亩马水桔基地实施"五统一"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地价、统一备耕、统一种植技术管理措施。种植规格为3.3×2.5米,亩植株。
实施办法:采取农户自种、联户种植、股份种植、专业户种植、单位或个人承包种植等形式。
阳春市马水镇的马水、石下、岗水三个地方都出产“马水桔”。其色水好,皮薄、化渣、少核、清甜芳香,利水去湿,清热润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名扬港澳市场。马水桔质地优良,主要在于地方的特殊。三处产地,都是漠阳江畔的积层,半沙泥土层深至几米,土质粒细、松软,肥沃。加上独特的培植方法,就产出了名扬海内外的“马水桔”。1949年以前,马水桔是私人种植,面积不大。解放后,政府把发展马水桔摆在重要位置上,成立三个桔场,专人种植。如今,面积近千亩,每年产桔达三十万多斤以上。
马水桔是一种高产桔,不但果实饱满,七八个就有一斤,而且结果甚密,一棵桔苗下种后四年即可结果,六年以上的桔树,一年可收果实二、三百斤,最多收四、五百斤,连收二十年以上。每到桔果成熟季节,但见满园的桔树,从地面到树顶,全是金黄色的果子,似一座座小金山。芳香浓郁的桔味、溢于四野,使人难于忍口。马水桔共有两个品种,一个品种叫“十月桔”,在农历十月下旬成熟;一个品种是“年桔”,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前后成熟。每到年桔上市,正是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买回十斤八斤,一是饭后品尝;二是用来拜年。用碟盛着七、八个桔子,供在正厅台上,示意“新年大吉”;阳春人在春节期间迎来送往的礼物中,也少不了马水桔,意思是互相祝愿“大吉利是”,“如意吉祥”。
马水镇是全市香蕉生产重点镇。该镇种植香蕉达11000亩,8月受台风“派比安”影响后。经过积极救灾复产,全镇有5300多亩香蕉开始收获上市,收购价在每公斤1.6元至2元。销往外省市,产品销路较好,香蕉种植户对发展香蕉生产充满了信心。
旅游文化
镇内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尤以马兰石林、马石、鹅步岭石刻、塘底及石录古庙、观天阁、通天阁、清湖守和石录古代炼铜遗址等闻名。此外,还出土关刀、生饮钟、铜鼓、陶罐、陶片、铜渣、动物骨化石等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另有世界罕见的河表水库含氡温泉。可综合开发成集旅游、登山、游猎、疗养于一体的大型游乐世界。现有乡镇企业包括狮山化工厂、三尼矿业有限公司、太野矿业有限公司、新风畜牧场等13间。春都温泉度假村坐落在阳春市马水镇河表水库库区内.这里高山峡谷,奇岩怪洞;层林叠翠,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流泉飞瀑,曲径通幽;清溪潺潺,花果飘香;雾雨时节,烟霞缥缈;水天朦胧,宛若蓬莱。
马水罂煲河清代陶窑址
位于马水石下罂煲河村右边的小山边。由于当时烧制的陶器罂煲(即砂煲,阳春俗叫罂煲),故窑前的小河叫罂煲河,后人在此安居的村寨地取名罂煲河村。1983年县文物普杳队发现该地遗址。据调查,该遗址是阶级龙窑,用红砖砌壁,窑壁已烧成玻璃状。窑址现已湮废,表土暴露不少陶器碎片,而积约占200平方米。在遗址采集到的器物口沿及底部,主要是炊具砂煲,均为敛口平唇、鼓腹、圈圜凹底、双耳,内施黑釉,外底露胎,素面无釉。该窑址出产的产品与陂而黄牛头陶窑产品相同石录炼铜遗址,位于阳春市马水的石录、猫鼻、三塔、木龟、石人顶诸山一带,纵横面积近1.5平方公里。于1982年5月,县文物普查队前往上述遗址进行考查时,发现遍地炉渣,俯拾皆是;在炉渣堆积中,收集到数件泥质的炼铜溶液流咀炉具。同时,还在遗址石口山西部的山腰,发现两条以前采铜的矿坑龙洞。其中一条深为38米、高1.5米、宽1.4米;另一条深28米。早在1979年4月间,曾在遗址石录山脚下的蟹地村旁边,出土一只被鉴定为东汉北流型的大型铜鼓。该铜鼓面宽1.18米,身高0.7米,重100公斤;通体布满云雷纹。又出土一只敞口、斜肩、鼓腹、平底和肩部有篦划纹的汉陶罐。在石录炼铜遗址周围的山岗上,采集到许多的水波纹、篦划(点)纹和叶脉纹篦等陶片。根据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发现的同类陶器,年代一般定为汉代。
从上述各种实物资料的情况看,石录炼铜遗址的最早年代应定为汉代。甚至还要推前一些时期,因为所发现有方格纹陶片,可能是新石器晚期春秋战国时代的陶群。同时在与该遗址相距1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岗美圩南边山岗的炼铜遗物点,这个点的铜锭、铜钺等遗物,已经省博物馆鉴定是春秋时代的遗物。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的考查和探讨。据估计:过去炼铜遗留下来的炉渣,将近100万吨。按在当时的人力、物力和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不知经历了多少年代的冶炼,才有这么多的炉渣积聚。由于可知,石录的炼铜不但时间久远,而且是连续不断的。据地质队的勘测,整个石录铜矿矿床面积约有8.1平方公里,总金属铜贮量为55万吨。在阳春的范围内,曾出土5个铜鼓,尤其在遗址的石录山脚下蟹地出土了一只“铜鼓”。这些铜鼓是否当时在石录这个遗址里铸造的,有待研究。
蛤窿洞穴
1983年,县文物普查队在阳春县城西马水马栏蛤窿岩发现蛤窿洞穴。1986年11月.县博物馆再次派员前往复查。
蛤窿洞穴位于马水镇马栏蛤窿岩东侧岩下,坐西向东,前面和南、北面是一片平坦的稻田,与马水约200米之距。洞的一条小溪由南向北从洞口流过,背山面水,境界开阔,环境幽美,气候宜人.是一理想的人类聚居之地。该洞穴前面宽敞,中部较窄,后洞较为宽阔,洞底平坦干燥,洞口至中部光线充足,中后部全无光线.十分黑暗。洞高2~4米,洞口宽16.9米,中部0.97米,洞后最宽5.6米,洞门高出当地水面4.5米。洞口两壁没有胶结层,中部至后部的岩壁上有高2.5、长5米黄褐色胶结层,十分坚硬;在胶结层里,发现有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采集到标本有剑齿象、犀十、熊、鹿、黄口、牛、山猪等动物牙齿和鱼骨化石近10件,但未有发现石器。由于未有发掘,对洞穴底部的文化堆积,情况还不了解,未能确定是一处古人居住的洞穴。据出土动物牙齿化石分析,剑齿象是十万年前的绝生动物,犀牛也是五万年前的绝生种,估计蛤窿洞穴小上的动物牙齿化石,是古人在旧石器时代以狩猎为生遗弃之物,暂定蛤窿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此活动的洞穴遗存。
春都温泉
春都温泉属世界珍稀高热高热氡泉,其氡元素可溶于水中,进入人体后,很快蜕变完,对机体不发生毒害,在机体内主要是靠α射线起作用,调整神经功能,有清脂、催眠、镇静和镇痛作用.常浴氡泉,能减肥,对风湿、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十多种慢性病有显著疗效.氡泉能改善人体内分泌功能,能消退表皮褐斑,使皮肤白皙、细腻.令男人强身健体,青春长驻;令女人月经顺畅,艳若桃花.海南官塘至今留传奇:某七旬老翁泡氡泉后喜得贵子;湖南桃江县境内有氡泉,世人称桃江为"美人窝".氡泉神奇,可见一斑。
豪华别墅
2006年,拥有高级客房96间,带泳池的豪华别墅19套,配独立泳池和停车场的日式木屋10套.在山涧峡谷中设有38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自成特色的室外温泉泳池.还建有中餐厅、会议厅、茗茶厅、理疗中心、特色购物商店等设施,是旅游、探险、集会、度假、休闲、娱乐的人间胜地。
政治建设
党政学习
宣传覆盖率百分百该镇党委注重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在市召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后,就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做到宣传工作先行。利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辟宣传专栏、办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站、厂矿等场所和镇府大院、主要街道路口等地方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做法,宣传上级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达到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群众知晓,广大党员入心入脑。至7月18日止,该镇共悬挂横幅9条,张贴主题鲜明的宣传标语185条,办宣传专栏2期,发放宣传资料900多份,宣传范围覆盖所有参加教育活动的单位和党员,覆盖率达百分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舆论氛围,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和光荣感、使命感,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参与先进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培训覆盖率百分百
该镇党委把学习动员阶段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关键环节来抓,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工作,保证每个党员都受到教育,达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学习、培训覆盖率达百分百。针对因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名存实亡而造成的“隐性党员”、“口袋党员”、等特殊党员,采取党组织找党员的办法,全镇共找回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21名,使他们回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自觉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参加集中学习,受到教育;针对卧病在床、行动不便、长期外出、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通过邮寄、派人送学上门等方式把学习资料、有关文件精神送到他们手中,使他们在家中也都能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培训和送学上门等形式对全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21个党支部、282名党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学习教育。至18日止,全镇共召开学习动员会22场次、支部书记培训班1期,上门送学习资料22套。
领导联系点覆盖率百分百
为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该镇党委建立了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每个班子成员联系2—3个支部,全镇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21个党支部全部落实领导挂点,领导联系点覆盖率达100%。镇班子成员除了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学习、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外,还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所联系的支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执政为民
解决群众行路难实施农村村道硬底化改造。岗水村辣岭组路段1公里、新风村汶冲仔组路段2.5公里、中岗村木粒组路段1.8公里、东风村垭坑、新龙组路段共1.2公里、陂湖村的省道113线罂煲河路口至石录火车站路段4公里、贯穿万亩马水桔基地的马水南山路段2.4公里等7条村道已建成通车。
解决居民饮水难
该镇自来水厂现供应的自来水钙质含量高,硬度大,远远超出饮用水标准,且自来水厂设备陈旧,输水管经多年使用,管道堵塞严重,造成水压低,经常出现停水现象,饮用水难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镇党委政府筹集资金250万元,将自来水厂改建和饮用水引水工程建设项目落实下来,彻底解决马水墟居民和周边群众近5000人的饮用水问题。
解决群众灌溉用水难
马水镇是一个干旱区,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镇委、镇政府抢抓机遇,积极取得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促成总投资1107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功落户马水,修建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良部分农田地力条件。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该镇13个村委会的3万多亩水田耕地受益,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解决群众治病难
为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群众因病住院的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该镇切实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采取得力措施,动员、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全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56.8%,被评为阳江市先进单位,受到表彰。2006年1—9月份,全镇为住院治病群众298人报销住院治病费用289355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因病住院的群众解决困境,为13名特困病患者发放农医救助金25300元,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渡过难关。该镇全力以赴,全面开展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12月10日前使全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