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潮水
馬潮水(1885—1974) ,男,浙江嵊縣馬仁村人。越劇創始人之一,「越劇之家」創建人,男班著名老生演員。名列《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生於浙江省嵊縣崇仁鎮一戶廚師家庭。20歲拜著名藝人相來炳為師,學習落地唱書。22歲(1906年)為首批化裝演出的說書藝人之一,對落地唱書發展為早期越劇"小歌班"作出過貢獻。
目錄
作品
1918年6月,馬潮水初次進入上海,與費翠棠、王永春、馬阿順等同班演出於華興戲園和民興茶園。在首次搬上越劇舞台的《碧玉簪》中飾李廷甫,《琵琶記》中飾張廣才,都獲成功。1923年,與王永春等進入大世界演出,除《碧》、《琵》二劇外,《梁祝》、《孟麗君》、《珍珠塔》、《百花台》等都是他的擅演劇目。在連台本戲《狸貓換太子》、《一女換太子》、《王華買父》等劇中,亦有出色表演。其扮相凝重大方,嗓音寬厚亮堂,表演穩練而有激情。唱腔以〔絲弦正調〕為主,對越劇音樂板腔體系的初步形成也有一定貢獻。1920年一舉成功的越劇《碧玉簪》,原以宣卷本《李秀英寶卷》為藍本,參考了東陽班(婺劇)的情節結構集體改編而成,最後則由他根據《碧玉簪全傳》增添重要情節,從而形成沿襲至今的從"慶壽許婚"到"送鳳冠"的情節、人物框架。其餘如《琵琶記》、《梁祝》、《孟麗君》等越劇早期劇目,也無不滲透着他的心血。三四十年代,由演員轉為"派場師傅"(近似導演)後,便熱心於劇目編寫,編有《孤孀泣血記》、《棒打鴛鴦飛》等戲。他自登上舞台後即收教藝徒,"四季春班"主教師傅鮑金龍即為其再傳弟子。
50歲以後,馬潮水的主要精力傳授藝徒和指導排演。曾在"少少劇團"和"忠孝班"科班任教,培養出陳少春、袁少珊、鄭忠梅、李忠萍、戴忠桂等演員。入室弟子有邢月芳、徐天紅。1946年起與施銀花搭班,約於1948年隨班回浙江。建國後曾在浙江越劇團、嵊縣越劇團擔任導演和教學工作,並以古稀之年為嵊縣創辦"越劇之家"熱心奔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