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花開粽子香(響沙)
作品欣賞
馬蓮花開粽子香
離端午尚早,卻有四鄉農民載了霑着露水的葦葉兒和晾乾的馬蓮兒到城裡趕集。他們不進廳場,一律在廳外擺地攤兒。市井攤販兒貨車上擺了染色的葫蘆、紙葫蘆和五彩線,也有把五彩線和小笤帚、小木刀、小木槍綑紮一簇出售的。素淨的市集一下子被渲染得五彩繽紛。逛市場的人比平素多了幾倍,在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里,城市的早晨也霍地變得熱烈而充滿生氣。
久已消逝的嫩黃瓜般脆生生的「嘀鈴鈴」的自行車的鋼鈴聲,漂浮在小汽車的馬達里,如同嫣紅的花瓣浮在一川活潑潑的春水之上,不漾起一絲漣漪,卻讓你感到簇新而美麗。街道因為人與車的加入,變成了一條彩色的河流,有浪花跳躍,有漩渦激湍,有波濤澎湃……卷裹在人群中,我似乎有那麼點恍然大悟,有那麼點興奮與欣喜。和平、寧靜、富足的生活,常令人麻木不仁,逐漸看淡了民族的傳統節日。還好,鄉民們還沒有忘卻,他們起早涌到城裡來,就是提醒我們五月節快到了,大家高高興興過節吧!
可每回過端午,我總提不起興致。兒時過節的情景,也因為年代久遠,零落成碎片或者斷章。依稀記得,某一個晴好的日子,放午學的時候,突然鄰家老太的茅檐上插滿了香蒿,那是一種生着牚狀銀白色葉子的藥草。接着,就一家一家地插起來,一根根香艾刀盂般垂掛着,滿院、滿街、滿村,都飄浮着淡淡的苦苦的甜甜的艾香。而這些驅蚊鎮邪的香艾,大都是鄰家老太的真傳。「艾」和「愛」同音,送「艾」就是送祝福,送友誼,送健康,送希望……
只有女孩子的腕、踝上會系五股線,頸項上會扎小笤帚。我們男孩子命硬,也沒人金貴,自然少了繁文縟節。我們卻比女孩子多了一份差遣,像獾一樣扎進葦盪里打棕葉。似乎只有葦盪深處的棕葉才油光,似乎沒打下來的棕葉才更寬挺,於是,我們忘記了恐懼,心裡不再打鼓,一味地往前奔,往葦盪的更深處奔……不管腳下是蓬草,還是爛泥。籃子裡挎着豐厚的戰利品,我們驕傲得像個王子。公主們圍過來,讓這群漂亮的膽小鬼羨慕去吧!我們拗着頭,假裝不理她們,任她們追着我們細聲細氣地問:「裡面有蛇嗎?遇見鬼了嗎?有耗子嗎?……」我們有時不置可否,有時就會編故事嚇唬她們。看着她們吃驚欽佩的目光,我們覺得英雄,也覺得快樂!
南方過端午賽龍舟,祭江神、海神,我們關東多是移民,文化瘠薄,沒有什麼像模像樣的儀式。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也許將來會有,但一切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只是在端午的早晨迷迷糊糊地被叫起(因為要烀粽子,炕燒得太熱,我們躺在炕上就像煎盂.,自然睡不好。)。大人把煮熟的雞蛋塞在手裡,卻不許馬上吃,要在炕上滾,說是去百病。於是,香噴噴誘人的雞蛋,也瞬間變成了治病的藥丸。可我們不管它,不吃到呼出的氣變成雞屎的味道,絕不住口。
粽子源自南國,一說是紀念投江自盡的楚國三閭大夫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一說是紀念為報家仇一夜白頭後來被吳王夫差冤殺的伍子胥,也有說是紀念商代名相被紂王剜了心的忠臣比乾的。儘管眾說紛紜,但都不離「忠臣孝子」。因為是南國美食,所以,南方棕的品種也更多花色,有肉粽、果棕、果仁棕、五色棕等等。我的家鄉在北方,又僻居關外一隅,因此,只有米粽,用料是糯米和大黃米。浸泡前,要先篩選,白的似珠璣翡翠,黃的似琥珀盂子,稱得上粒粒珠圓玉潤。三兩片棕葉,裹住這麼一包珠翠,怎麼不惹人憐愛。而且,粽子一律要包出五個尖角,如同出水的小荷。中間再紮上一根纖細柔長的馬蓮。馬蓮要扎得不松也不緊,要像古代官員橫在腰間的玉帶。我胃口不好,粽子又常鎮井水冷食,因此,我每年都吃得很少,但我卻留戀小時候和母親、姐姐們一起包粽子的情景,就是愛看一雙雙巧手、一片片棕葉、一根根馬蓮的協奏。
「紅酥手、黃齒口,滿盆珠璣糯米粙。棕葉青,馬蓮秀,一蝶紫花,滿目春色。糯,糯,糯!」
又是五月了,家鄉的馬蓮花該是又開成紫蝴蝶了。搬到城裡也近一年了,可我總能透過眼前鱗次櫛比的高樓,望見故鄉的廣袤的田園、綺麗的河川與風中陣陣飄起的炊煙,總能聞到煎河盂的香、炒鮮菇的香、烀粽子的香!
作者簡介
響沙,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第十、十一屆全委會委員、遼寧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遼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響沙文集——留個願望讓自己想象》。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