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蹄荷(學名:Exbucklandia populnea (R. Br.) R. W. Brown)是金縷梅科,馬蹄荷屬喬木,高可達20米,小枝被短柔毛,葉片革質,闊卵圓形,先端尖銳,基部心形,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無毛;掌狀脈,網脈在上下兩面均明顯;托葉橢圓形或倒卵形,頭狀花序單生或數枝排成總狀花序,有花,花兩性或單性;萼齒不明顯,常為鱗片狀;花絲纖細,無毛;子房半下位,花柱直立。頭狀果序直徑約2厘米,有蒴果橢圓形,果皮表面平滑,種子具窄翅。[1]

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貴州廣西的山地常綠林;亦見於緬甸,泰國印度

目錄

歸經

肝經。

功效

祛風活絡;止痛。

主治

祛風濕、活血舒筋、止痛。主治偏癱。

用藥禁忌

孕婦慎服。

性味

酸;溫;有小毒。

藥材基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馬蹄荷的莖枝。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克。

形態特徵

喬木高20米,小枝被短柔毛,節膨大。

葉革質,闊卵圓形,全緣,或嫩葉有掌狀3淺裂,長10-17厘米,寬9-13厘米,嫩葉有時更大;先端尖銳,基部心形,或偶為短的闊楔形,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無毛;掌狀脈5-7條,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網脈在上下兩面均明顯;葉柄長3-6厘米,嫩葉的葉柄更長,圓筒形,無毛;托葉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3厘米,寬1-2厘米,有明顯的脈紋。

頭狀花序單生或數枝排成總狀花序,有花8-12朵,花序柄長1-2厘米,被柔毛;花兩性或單性;萼齒不明顯,常為鱗片狀;花瓣長2-3毫米,或缺花瓣;雄蕊長約5毫米,花絲纖細,無毛;子房半下位,被黃褐色柔毛,花柱長3-4毫米,直立。頭狀果序直徑約2厘米,有蒴果8-12個,果序柄長1.5-2厘米;蒴果橢圓形,長7-9毫米,寬5-6毫米,上半部2片裂開,果皮表面平滑,不具小瘤狀突起;種子具窄翅,位於胎座基部的數個種子正常發育。

生長環境

自然分布

於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或混交林中,適宜生長在西南、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根系發達,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紅黃土壤,對中性土壤也能適應,生長較快,萌芽力強,具有抗乾旱瘠薄、防風耐壓、抗火性能好的特點。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貴州及廣西的山地常綠林;亦見於緬甸,泰國及印度。該種最先在印度東部被發現,中國西南各省的標本。

繁殖方法

採種

馬蹄荷3-4月開花,10-11月果實由青綠色轉為黃褐色時即可採收。選擇生長12-30年、長勢良好的母樹上採種。將果實摘取,經日曬3-4天微裂後,置通風避雨處陰乾,待蒴果開裂,可反覆推動蒴果,使種子從蒴果中掉出來,然後收取種子,用麻袋裝好,放進通風乾燥的庫房備用。因其果實內含有假種,假種木質,無翅,質量約占98%;種子具短翅,種子質量僅占2%,假種和種子混合,較難分離,一般混合收藏和播種。一般種子千粒重2.2克,發芽率10%-20%。

育苗

馬蹄荷幼苗喜陰涼、怕乾旱、忌水漬,應選擇緩坡、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及用水便利、坡向東南或東北坡育苗。苗床高25厘米,床寬120厘米,土壤細碎,床面平坦,溝道暢通,去淨樹根、石塊進行土壤消毒,施足基肥。2月進行播種,採用撒播,下種(含假種)750千克/公頃,因種子細小且有翅,播種時需拌適量草木灰。播後覆蓋草木灰與黃心土混合1厘米厚。也可進行營養杯育苗。種子發芽出土約10%時,需搭蔭棚遮蔭。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苗期需嚴加管理,及時除草鬆土,適當間苗,鬆土及灌溉、追肥。追肥一般前期追施氮肥,後期施鉀肥,共需施肥3次。多雨時期要加強排水,連續乾旱時期要注意澆水抗旱,9月以後要停止施肥澆水。當年苗高可達40厘米以上,地徑0.5厘米左右,翌春可出圃造林,產苗量22萬-30萬株/公頃。不足40厘米的小苗可留床作二年生苗。

林帶種植:挖大穴或暗坎塊狀整地,穴規格為長0.8米、寬0.8米、深0.5米,要求碎土,表土回穴。定植株行距2.2×2.5米或3米×3米,定植時間為12月下旬至翌年3月初。起苗注意保護根系,不傷頂芽,用黃泥漿蘸根,當天起苗當天種完。起苗定植天氣以雨後泥土濕透為佳,栽植回土比原土痕深5厘米,要求根系舒展,土要壓實,苗木端正,履以細土。若二年生苗造林,要剪去部分葉,減少蒸騰。一般成活率可達90%以上。

栽植頭3年每年要進行2-3次撫育,4-6月間進行塊狀鬆土除草,9-10月間進行全面除草鬆土。第4年幼樹鬱閉成林,即可起到防火隔離作用,每年可結合防火林帶撫育清掃,把病蟲害枝條、部分多餘的萌芽枝條砍掉,把枯枝落葉堆積挖坑埋於樹蔸四周,可改良土壤,隔離林火。

經濟價值

馬蹄荷防火林帶能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木材收入,使林種多樣化。

馬蹄荷樹形高大美觀,林帶內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是馬蹄荷防火林帶所起的綠色防火屏障作用,已得到國家林業局重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