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鞍樹

山槐,屬中等喬木,通常高3-8米。枝條暗褐色,被短柔毛,有顯著皮孔。二回羽狀複葉,有羽片2-4對,小葉先端圓鈍而有細尖頭,兩面均被短柔毛,中脈稍偏於上側。花白色,花冠密生短柔毛。莢果扁平,深褐色,疏生短柔毛。花期6-7月,果熟期8-9月。

山槐具有生長快,能耐乾旱、瘠薄地,木材耐水濕的特點。

廣泛分布於中國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至西南部各省區。生于山坡灌叢、疏林中。越南、緬甸、印度亦有分布。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山槐
  • 拉丁學名; Albizia kalkora
  • 別 稱; 山合歡、夜合歡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薔薇目
  • 亞目; 薔薇亞目
  • 科; 豆科
  • 亞科; 含羞草亞科
  • 族; 印加樹族
  • 屬; 合歡屬
  • 分布區域; 中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及湖北、河南、陝西、甘肅等省區
  • 油脂含量; 3.98

形態特徵

樹幹:山槐,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通常高3-8米。枝條暗褐色,被短柔毛,有顯著皮孔。

葉:山槐的葉二回羽狀複葉,羽片2-4對、小葉5-14對,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8 - 3.5厘米,寬7-17毫米,先端圓鈍而有細尖頭,基部不等側,兩面均被短柔毛,中脈稍偏於上側。

花:山槐的花頭狀花序2-7枚生於葉腋,或於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花初白色,後變黃,具明顯的小花梗;花瞥管狀,長2-3毫米,5齒裂。花冠長6-8毫米,中部以下連合呈管狀,裂片披針形,花粵、花冠均密被長柔毛;雄蕊長2.5 -3.5厘米,基部連合呈管狀。花期6-7月。 果:莢果帶狀,長7-17厘米,寬1.5 -3厘米,深棕色,嫩莢密被短柔毛,老時無毛。種子4-12顆,倒卵形。果期8-10月。

山槐喜光,根系較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常見在磚紅壤、紅壤、紫色土、沖積土上生長,在貧薄的山地也能適應,但生長較慢,在土壤肥沃且稍濕潤的闊葉林內、林緣及溪流附近或山坡灌木叢地方生長較快。

地理分布

山槐分布於中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主要分布省份有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四川、廣東、廣西、江蘇等省區,越南、緬甸、印度亦有分布。分布海拔為1100-2500米。

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

山槐種子繁殖具有以下優點:種子體積小,重量輕,在採收、運輸及長期貯藏中簡便易行;種子來源廣,播種方法簡便,易於掌握,便於大量繁殖;實生苗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壽命較長;但也存在開花結實較晚;後代易出現變異,從而失去原有的優良性狀等缺點。

嫁接繁殖

對山槐進行嫁接不僅能保存山槐的優良性狀、增強其適應環境的能力並使林木提早收益,而且還是選育作物新品種的重要途徑。嫁接分芽接和枝接兩種。芽接是用芽作接穗進行嫁接。對砧木要求不粗,一年生的苗子就能作砧木進行芽接;嫁接時間長,從6月到9月間都可以進行嫁接;操作簡便,容易掌握,成活率高。芽接因形式不同,分為芽片接、哨接、管芽接和芽眼接等不同方法,其中以芽片接應用最廣。

枝接是用枝條作為接穗進行嫁接。枝接用于山槐等木本植物時,其嫁接時間大多選在「驚蟄」和「穀雨」季節、樹木開始萌動而尚未發芽之際;枝接的成活率高,嫁接後生長快,但砧木要有一定粗度,嫁接時間也受到一定限制。枝接因形式不同,分為劈接、切接、皮接等不同方法。山槐因為觀賞價值和生長特性的不同,常採用嫁接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剪取山槐的莖、葉、、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常用的有以下三種扦插方式:

⑴嫩枝插是在植物的生長期間(以雨季最適宜)所進行的帶葉扦插。選擇生發育充實的半成熟山槐枝條作插穗,長度一般為10cm左右,保證每個插穗帶兩到三個葉片,以便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促進生根。如葉片較大,可只留一片或將葉片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蒸發量。

⑵在秋冬季進入休眠期或春季萌芽之前,剪取木質化的山槐枝條,先置於5℃左右的低溫條件下貯存20一40天,以打破其生理休眠,然後插入基質,能生根發芽。這種方法又叫硬枝扦插。

⑶根插。山槐的根部也可長出新梢,把根剪成5一10厘米的插穗插入基質內,便可長成新的個體。[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