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斑鸠菊桔梗目
驱虫斑鸠菊(学名: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是菊科、斑鸠菊属植物。一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粗壮,高达60厘米,上部多分枝,具明显的槽沟,被腺状柔毛,叶膜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头状花序较多数,较大,径15-20毫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5-15毫米,常具线形的苞片,顶端稍增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约3层,近等长,外层线形,稍开展,长10-12毫米,绿色;总苞片在结果后全部反折,花托平或稍凹,有蜂窝状突起。小花约40-50个,淡紫色,全部结实;冠毛2层,淡红色,外层极短,近膜片状,宿存,内层糙毛状,短于瘦果的2倍,易脱落。花期9月至翌年2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阿富汗、缅甸、老挝、马来西亚。生长于宅旁荒地或路旁。
虫斑鸠菊以果实入药。果实味极苦,有清热消炎、活血化、杀虫去斑之功能。治驱蝈虫、蛲虫;外用治疮疖肿痛,主要用于治疗白拟。全草有驱虫作用。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中文名驱虫斑鸠菊拉丁学名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 纲合瓣花亚纲目桔梗目科菊科亚 科管状花亚科族斑鸠菊族属斑鸠菊属种驱虫斑鸠菊命名者及年代(L.) Willd.,1804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目录
形态特征
驱虫斑鸠菊
一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粗壮,高达60厘米,上部多分枝,具明显的槽沟,被腺状柔毛,叶膜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长1厘米的叶柄,边缘具粗或锐锯齿,侧脉8对或更多,细脉细而密,网状,两面被短柔毛,在下面脉上毛较密,有腺点。
头状花序较多数,较大,径15-20毫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5-15毫米,常具线形的苞片,顶端稍增粗,被密短柔毛及腺点;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约3层,近等长,外层线形,稍开展,长10-12毫米,绿色,叶质,外面被短柔毛和腺点,中层长圆状线,顶端尖,上部常缩狭,绿色,叶质,内层长圆形,从基部向顶端渐膜质,顶端尖;总苞片在结果后全部反折,花托平或稍凹,有蜂窝状突起。小花约40-50个,淡紫色,全部结实,花冠管状,长9-10毫米,管部细长,长6-7毫米,檐部狭钟状,有5个披针形裂片。瘦果近圆柱形,基部缩狭,黑色,长约4毫米,具10条纵肋,被微毛,肋间有褐色腺点;冠毛2层,淡红色,外层极短,近膜片状,宿存,内层糙毛状,短于瘦果的2倍,易脱落。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阿富汗、缅甸、老挝、马来西亚。生长于宅旁荒地或路旁。
喜温暖和阳光充足,忌潮湿阴冷的环境,较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不过于黏重的微碱性土为宜。
生长习性编
花期9月至翌年2月。 在室内测定种子发芽力,当室温20-25℃时,第三天开始萌发。新收获的种子休眠,需贮存一年以上才能发芽,发芽率80-90%,三年后发芽率降至20%。
育植技术
留种和种子培育:8月种子开始成熟,应分批采收,随熟随采,否则花序松散,种子易飞散,采种时,应选花序头大,饱满的剪下,集中晒干,搓下种子,簸去杂质,装布袋内,贮存于干燥冷凉处,新采收的种子不发芽,需贮存一年以后才能发芽,可保存2-3年。
种子繁殖方法: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一般于4月份播种,采用条播,按行距40-45厘米,开沟深3-4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压实,并浇水,播后约10天左右出苗,当出齐苗时进行间苗。
田间管理:苗期生长较慢,待苗出齐后间去过密苗,当苗高5-7厘米时,按操距15-20厘米定苗。及时除草、松土。浇水次数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春季干旱少雨时,每半月浇水一次。秋季种子成熟时不喜太湿。 为提高种子的产量和促进籽粒饱满,要注意增施磷肥,每亩用过磷酸钙30千克,于7月份开花时施入。亦可掺在厩肥或堆肥中在整地时翻入。
采收加工:从8月初开始种子陆续成熟,种子(瘦果)具冠毛,成熟后花序松散种子随风飘扬, 故需分次随熟随采,一直可以收到10月初,最后连杆割下。 收后晒干,簸去冠毛等杂质,麻袋包装存于干燥冷凉处。每亩可收种子100千克。种子生用。ref>菊科 查字典,</ref>
主要价值
驱虫斑鸠菊以果实入药。含斑鸠菊酯醇、斑鸠菊酯酸、黄酮类、内酯、香豆精类、挥发油等。果实味极苦,有清热消炎、活血化、杀虫去斑之功能。治驱蝈虫、蛲虫;外用治疮疖肿痛,主要用于治疗白拟。全草有驱虫作用。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性味
味甘;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主阑尾炎;疮疖;烫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1]
各家论述
《云南药用植物名录》:用于阑尾炎、疮疖。叶:治疗烫火伤。[2]
摘录
《中华本草》
下级分类
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
树斑鸠菊Vernonia arborea Buch.-Ham.
糙叶斑鸠菊Vernonia aspera (Roxb.) Buch.-Ham.
狭长斑鸠菊Vernonia attenuata DC.
喜斑鸠菊Vernonia blanda DC.
南川斑鸠菊Vernonia bockiana Diels
广西斑鸠菊Vernonia chingiana Hand.-Mazz.
少花斑鸠菊Vernonia chunii Chang
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 (L.) Less.
小花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 (L.) Less. var. parviflora (Reinw.) DC.
岗斑鸠菊Vernonia clivorum Hance
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
叉枝斑鸠菊Vernonia divergens (DC.) Edgew.
斑鸠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
展枝斑鸠菊Vernonia extensa (Wall.) DC.
滇西斑鸠菊Vernonia forrestii Anthony
台湾斑鸠菊Vernonia gratiosa Hance
黄花斑鸠菊Vernonia henryi Dunn
滨海斑鸠菊Vernonia maritima Merr.
南漳斑鸠菊Vernonia nantcianensis (Pamp.) Hand.-Mazz.
滇缅斑鸠菊Vernonia parishii Hook.f.
咸虾花Vernonia patula (Dryand.) Merr.
柳叶斑鸠菊Vernonia saligna DC.
茄叶斑鸠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
折苞斑鸠菊Vernonia spirei Gand.
刺苞斑鸠菊Vernonia squarrosa (D. Don) Less.
林生斑鸠菊Vernonia sylvatica Dunn
大叶斑鸠菊Vernonia volkameriifolia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