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132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駱姓源出會稽,世紹內黃。依歷史推衍,可能為夏禹王之後裔;而夏禹王又是黃帝的三子駱明的孫子,《山海經·海內經》記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鯀又是禹之父,可見駱明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的兒子。

南宋羅漢專事記錄上古傳說的《路史》稱:「鯀父之國,京兆宜壽縣有駱峪,故周至也。」現行較常見姓氏。分布頗廣,今河南鄢陵縣、湖北武漢市、鄂州市、陽新縣、大冶市、蘄春縣,河南新野縣,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河北廊坊,山西太原,山東梁山,魚台,平邑,江西德安、江西崇仁、江西九江,湖南郴州、永州,廣東樂昌、新會,廣西田林,融水,雲南隴川,四川合江,福建福州等地均有分布。

漢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漢代有駱俊,陳留相;唐代有駱賓王,詩人;明代有駱安、駱思恭、駱養性、駱文盛等人;清代有駱秉章,四川總督;駱成驤,光緒狀元。[1]

目錄

得姓始祖

姜太公、嬴大駱、姬駱、媯搖。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又稱呂尚、呂望,號太公望。商末周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匡扶文王興周,輔佐武王滅紂,是周朝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建都營丘(今山東淄博東),授以征討五侯九伯之特權。姜太公之後有公子駱,為別他族,子孫以其名為氏,稱駱姓。因姜太公功高蓋世,智慧超群,於是駱姓子孫便奉姜太公為駱姓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駱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三十二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六十八位,人口約一百四十五萬九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3%左右,多以河南、會稽、內黃、洛陽、遼東、贛州、正安為郡望。

先秦時期

駱氏的一支最早出自夏王朝時期,單有記載者出自春秋時期的古齊國,亦即駱姓發源於今山東境內,齊都營丘就是駱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後,伴隨着時代的變遷,駱姓逐漸遷往江南。江南的駱姓,有言出自齊太公之後,有言出自越王勾踐之後,而當時的越國,是傳自四千年前曾經中興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此支駱姓應是夏禹的後代子孫。先秦時期,駱姓不見於史。

秦漢時期

秦漢之際,見諸史冊之駱姓有秦重泉人駱甲,東漢馮翊(今陝西大荔)人駱異孫,河南尹駱業,東漢末會稽烏傷(今浙江紹興一帶)人駱俊、駱統父子。這說明在魏晉以前,今北國之陝西,南國之浙江已有駱姓人定居。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政權更迭,勢力擴張,無一不伴隨血腥的殺戮和兵火過後的悽慘景象,人民流離失所,飄泊天涯,以求一方淨土,得以安身養命。時江東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長江天塹阻隔刀兵,於是駱姓伴隨其他士族,大批南下,與原居會稽之駱姓相融合,經繁衍發展,逐漸形成了駱姓會稽郡望。此後至隋唐,駱姓在今河南之洛陽、內黃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眾,成為婦孺皆知的著姓之一。並逐漸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遷繁衍。

● 後唐

後唐時期有浙江義烏駱賓王之耳孫駱道德遷入廣東花縣炭步,遂成當今之廣州駱氏一派。明末清初,廣州駱氏又播遷繁衍於廣西各地,尤以柳州北部三縣融水、融安、三江為盛。

宋元

宋元兩代,稱盛於江浙一帶的駱姓,播遷到今福建、廣東,待成為閩粵兩地的較大家族後,又逐漸播遷雲貴等地。

明朝

明初,山西駱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浙江、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地。明中葉以後,閩、粵等沿海省份之駱姓有渡海定居台灣者。滿清入關後,有八旗姓改為駱姓者,加之河北等省駱姓人入居京城,使北京之駱姓漸多。

當今

如今,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貴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上述三省市之駱姓約占全國漢族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人口分布

今河南省的鄢陵縣,夏邑縣、河北省的保定市,邯鄲市,廊坊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防城港市、桂林市、合浦縣、柳州市、恭城縣,福建省的泉州市惠安縣、漳州雲霄縣、莆田市,河南省的開封市、潢川縣、光山縣、桐柏縣,廣東省的廣州市白雲區、花都區、湛江市、高要市、河源市、信宜市、汕尾市陸豐縣、珠海市、樂昌市、河源市龍川縣、徐聞縣、蕉嶺縣,甘肅省的天水、民勤縣、武威市,湖南省的岳陽市,湖南郴州市的臨武縣、桂陽縣、資興市,永州市新田縣、寧遠縣、藍山縣,浙江省的杭州市、紹興市、義烏市、麗水市、安吉縣,江蘇省的無錫市、鹽城市、宿遷市、連雲港市、蘇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豐縣、徐州市的邳州市、南京市溧水區、泗洪縣、興化市,湖北省的鄂州市、陽新縣、蘄春縣、黃石市、大冶市、增城市、浠水縣、應城市、襄陽市谷城、十堰市、赤壁氏、宜昌市、宜城市、黃梅市、麻城市,貴州省的普定縣、興義市、盤縣、都勻縣、普定縣,安徽省的六安市壽縣、宿州市、繁昌縣、舒城市、無為縣、定遠縣、泗縣、廬江縣,江西省的南昌市、德安市、贛州市于都縣、撫州市,黎川縣、崇義縣、遂川縣,山東省的濟南市、長島縣、鄒城市、濟寧市、梁山縣、魚台縣、菏澤市、齊河縣,四川省的成都市、峨眉山市、瀘州市古藺縣、安岳縣、資中縣、廣安市岳池縣、珙縣、峨眉山市,雲南省的麻栗坡縣鐵廠鄉、昭通市,吉林省的長春市,遼寧省的葫蘆島市綏中縣,重慶市的萬州區、巴縣、忠縣,陝西省的西安市,天津市的寶坻縣,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的淡水縣、宜蘭縣,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美國等地,均有駱氏族人分布。

郡望

內黃郡、會稽郡、河南郡、譙陽郡、遼東郡

堂號

內黃堂:以望立堂,亦稱相土堂、殷城堂。

會稽堂:以望立堂,亦稱山陰堂、紹興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稱三川堂、河內堂。

譙陽堂:以望立堂,亦稱洛陽堂、白馬堂、東都堂、成周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餘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

才子堂:典自唐代詩人駱賓王。

家譜文獻

江蘇鎮江潤東夏澤橋東山駱氏重修族譜三卷,(清)龔立賢編,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富陽富春大源駱氏宗譜二十四卷,(民國)駱林彪、駱良纂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紹興望村駱氏譜略,(清)駱元婷纂錄,駱農驥補編,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浙江紹興望村駱氏家譜,(民國)駱思欽修纂,民國九年(公元1920)稿本,民國十六(公元1927)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諸暨暨陽浣東駱氏宗譜四卷,(清)駱廷燦、駱農開纂修,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寶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諸暨洄溪駱氏宗譜十四卷,(清)駱穎堂、駱森朝重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紹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遂昌駱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縣成屏鄉駱村。

楓橋駱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冊。現被收藏在杭州大學圖書館。

駱氏族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滁溪駱氏族譜》二卷,先後於清朝乾隆年間、同治年間和公元2018年續譜。現藏與湖南資興市檔案館。

史料記載

通志·氏族略四》:"駱氏,姜姓。齊太公之後有公子駱,子孫以名為氏。……又地拔駱氏改為駱氏。望出河南、會稽。"

視頻

駱姓 相關視頻

姓氏文化與駱姓尋蹤
駱氏必騰公(駱姓論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