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科
骨碎补科 |
骨碎补科 (学名:Davalliaceae)中型附生植物,少有土生。
通常密被鳞片,以伏贴的阔腹部质状着生。叶远生,叶柄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少有叶为簇生而不具关节的(如肾蕨属Nephrolepis);叶片通常为三角形,少为披针形的单叶,或一回羽状而羽片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脉分离。
叶为草质至坚革质,光滑或很少被鳞片及毛。孢子囊群为叶缘内生或叶背生,着生于小脉顶端,井有囊群盖,少有无盖而孢子囊群生于叶脉顶下(如雨蕨属Gymnogrammitis),囊群盖为半管形、杯形、圆形、半圆形或肾形,基部着生或同时多少以两侧着生,仅口部开向叶边;孢子囊柄细长,环带由12-16个加厚细胞粗成;孢子两面形,长圆肾形,透明,光滑或有小疣状突起。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骨碎补科
拉丁学名; Davalliaceae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亚门; 真蕨亚门
纲; 蕨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目; 真蕨目
科; 骨碎补科
分布区域; 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中国植物志; 6(1):161
目录
1形态特征
2产地生境
3药用价值
4下属特征
5相关类群
形态特征
中型,附生,少有土生。根状茎横走或少为直立,有网状中柱,通常密被鳞片,鳞片以伏贴的阔腹部盾状着生,罕为基部着生。叶远生,叶柄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通常为三角形,二至四回羽状分裂,羽片不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脉分离。叶草质至坚革质,无毛或很少被鳞片及毛。孢子囊群为叶缘内生或叶背生,着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为半管形、杯形、圆形、半圆形或肾形,基部着生或同时多少以两侧着生,仅口部开向叶边;孢子囊柄细长,环带由12-16个增厚细胞组成。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单裂缝,裂缝梭形或线形,具边缘或无边缘,通常不具周壁。
产地生境
8属,约100多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有5属,约30多种,大部分产于西南部及南部,少数分布于东部,仅有1种到达华北及东北(大连)。
药用价值
骨碎补属多种的根状茎可供药用。
特征
假钻毛蕨属 Paradavallodes Ching :叶有毛;叶片阔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不为三角形,即基部一对羽片和其上一对同形。
小膜盖蕨属 Araiostegia Cop. :附生;根状茎有鳞片而无毛,鳞片盾状着生;叶轴和羽轴上面隆起,至少上部两侧边有狭翅;叶片细裂,末回裂片为狭线形,全缘,有1脉;孢子囊群和盖均小。
大膜盖蕨属 Leucostegia Presl :土生;根状茎上有鳞片及毛,鳞片以基部着生;叶轴和羽轴上面有沟;叶片分裂度粗,末回裂片为斜方三角形,有齿牙,具多脉;孢子囊群和盖均大。
骨碎补属 Davallia Sm. :囊群盖管形或杯形,以基部和两侧着生。
阴石蕨属 Humata Cav. :囊群盖近圆形或半圆形,以基部着生,或少为阔肾形而以基部和两侧下部着生。
毛根蕨属 Trogostolon Cop.
爬树蕨属 Arthropteris J. Sm.
钻毛蕨属 Davallodes Cop.
肾蕨属 Nephrolepis Schot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