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從誨(891年—948年),字遵聖,是南平武信王高季興的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第二任君主。

目錄

生平簡介

經歷

後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高季興去世,高從誨繼任其位。高季興在位末期時,曾與後唐決裂,並向吳國稱臣。「唐近而吳遠,捨棄唐而臣服吳,這不是好方法。」於是就通過楚王馬殷向後唐謝罪。並請求後唐皇帝李嗣源,願意重新稱臣納貢。天成四年(929年)五月二十八日,李嗣源答應其請求。六月二十三日,高從誨自稱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派押衙劉知謙上表請求歸附後唐,並進獻贖罪銀三千兩。七月十七日,李嗣源任命高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任侍中。 長興三年(932年),後唐封高從誨為渤海王 ,加封檢校太尉。後唐閔帝應順元年(934年),後唐封高從誨為南平王。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後唐加任高從誨為檢校太師。

被稱為「高賴子」或「高無賴」

南平國地域狹窄,兵力薄弱,但因位處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區向中原政權的進貢,只要經過南平,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就會截留使者,掠奪財物。等到對方加以譴責或派兵討伐,他們不得已才把財物送還,竟不感到羞愧。後來,後唐、後晉、契丹、後漢更替佔據中原,南漢、閩國、吳國、後蜀都稱帝,高從誨貪圖各國的賞賜,就四處稱臣。各國都鄙視他,稱他為「高賴子」或「高無賴」。

歸順朝廷

晚年,因為鎮星移到與荊南分野相應的軫翼位置,高從誨脫去羅紈衣服,穿上儉樸的衣服,節儉飲食,以禳除災禍。並立即令人請託襄州安審琦,請求歸順朝廷,聽任處置,朝廷也對他網開一面。後漢乾祐元年(948年)十月,高從誨臥床病重,任命其子節度副使高保融兼領內外兵事務。同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從誨去世,時年五十八歲,追贈尚書令,諡號 「文獻」,其子高保融繼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