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冠谷口招鄭鄠

《高冠谷口招鄭鄠》

作品名稱: 《高冠谷口招鄭鄠》

創作年代: 唐代邊塞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岑參

《高冠谷口招鄭鄠》[2]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岑參的詩,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上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誇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的感情。唐人杜確編有《岑嘉州詩集》,後人集據此演變。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事跡見杜確《岑嘉州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以邊塞詩為主,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里,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風格。岑參的詩想象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愛國詩人陸游曾稱讚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詩集》)。

此詩前兩句「谷口來相訪, 空齋不見君」點明事由,作者來到高冠谷口來拜訪朋友,卻只見空屋不見人影。大概正因為未見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風景和幽靜的環境。「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雲」,山澗的花在暮雨之中紅艷似火,潭邊的樹為春雲籠罩暖意頓生,着實迷人;「門徑稀人跡, 檐峰下鹿群」,門前的小徑人跡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來鹿群,何其幽靜。「衣裳與枕席, 山靄碧氛氳」,屋子裡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霧瀰漫侵吞,他的樂於隱居之情溢於言表。

從「谷口」、「澗花」、「暮雨」、「潭樹」、「春雲」、「檐峰」、「鹿群」、「山靄」等意象,可以看出鄭鄂居住地雖然偏僻幽深,卻環境優美、高雅、溫馨而富有生機,又人人跡稀少和霧氣氤氳中可看出鄭鄂是隱居山中,過着恬淡閒適生活的隱者。

此詩頗見出岑參寫景繪物的不俗功力。詩人藝術嗅覺的靈敏及善於捕捉平凡景物中獨特的意蘊,於此詩中得到很好的展現,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審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構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潛評其「工於烹煉」(見《唐詩別裁》卷十),甚是。全詩優美清幽的環境刻畫,滲透着詩人對田園野趣、隱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這種情感又不露聲色地隱含在詩人對自然風光細緻獨特的描寫中,這又是岑參詩歌的特色之一。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說好了今天前來拜訪你,現在卻只看到空空的書齋,而不見你的身影。

這時傍晚的雨剛剛停歇,山澗的花兒更顯嬌美,水潭邊的樹木高高矗立,在春雲籠罩中倍感暖意。

門前的小路已長久沒有人跡,只有成群的鹿兒快樂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於枕席之上,在氤氳的霧靄中,恭候你的歸來。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以邊塞詩為主,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里,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風格。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嶽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4]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5]

視頻

唐詩十家岑參
岑參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