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寒区铁路沙害控制技术应用案例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高寒区铁路沙害控制技术应用案例青藏高原总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欧亚大陆最高最大的地貌单元,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且在亚洲气候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录

一、应用场景

青藏高原总面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欧亚大陆最高最大的地貌单元,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且在亚洲气候[1]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西北高寒地区,荒漠化问题依旧十分严峻,由此造成的铁路沙害越发严重。

2016年开始,本案例将机械沙障与优化后的植被恢复技术结合,为沙地植被恢复和铁路沙害控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1.主要补充传统铁路沙害治理方式,工程措施不能长期有效的解决铁路沙害的问题。

2.解决常规植被很难适应当地环境,成活率低,沙地植被恢复效果不理想问题。

三、技术要点

步骤一,在高寒区铁路两边设置石方格机械沙障,石方格按照1.5m×1.5m网格状分布,石方格机械沙障边缘还设有高立式PE沙障、挂板式沙障、水泥轮枕沙障,以当地主风向作为沙源方向,进行石方格机械沙障平铺范围的调整,靠近沙源方向的区域的平铺面积大于远离沙源方向的区域,确保阻沙效果;

步骤二,采用植物群落调查方法,调查区域内半径5公里范围内,具有相似海拔、坡度、坡向的天然和次生植物群落多样性,植物盖度、高度和株数,通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分析调查区域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优势度计算,通过优势度对植物进行排序,选前四种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植物材料;根据其优势度大小,确定种子混合比例。通过上述方法选出的植被种子和配比方法更适宜于植被在当地生长;

步骤三,将堆肥与沙子按照1:3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种子生长基质,实验表明,此混合比例最适宜混合草种生长,堆肥为动植物废弃物堆肥,容易获取,沙子取至沙障拦截下来的沙子,废物利用减少沙障内的沙子;

步骤四,将种子播种于生长基质上,用无纺布包裹制成平铺型植生袋;平铺型植生袋的长、宽、厚分别为20cm、30cm、2-5cm, 平铺型植生袋采用可快速降解的无纺布包裹,保证植生袋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能够保湿保肥、快速降解,且不影响草种发芽、出苗;植生袋体积小,长、宽、厚分别为20cm、30cm、2-5cm。便于施工操作,此尺寸植生袋制作完成后的重量在2-3千克左右,方便单人铺设。厚度2-5公分,是依据绝大多数草本植物[2]种子覆土2-5公分,出芽率较好。尺寸过大,无纺布材料包裹的植生袋在运输和铺设过程中容易破损.

步骤五,将平铺型植生袋均匀布设于1.5m×1.5m石方格网格沙障的方格内。网格状的方格内侧边长约为1.4-1.5m。石方格沙障是青藏铁路建设方前期完成的工程阻沙措施,1.4-1.5m这一尺寸是经过实验验证,是施工成本和阻沙固沙效果权衡效益最大化的结果

四、应用成效

该技术利用机械沙障在铁路两侧有效起到了阻沙、固沙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有效利用机械沙障中相对稳定的立地条件,再引入植被恢复技术,将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在高寒生态脆弱区,铁路沙害严重的区域实现了更持续、更稳定的阻沙、固沙效果。

五、适用范围

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西北高寒区,铁路沙害严重的区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