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蓍
株高30-80厘米。根状茎短。茎直立,密生白色长柔毛。叶无柄,中部叶线状披针形,篦齿状羽状浅裂至深裂,基部裂片抱茎;裂片边缘有不等大的锯齿或浅裂。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伞房状, 果宽倒披针形,长约3毫米,具翅,无冠毛。花果期7-9月。[1]
目录
形态特征
植株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茎直立,高30-80厘米,被疏或密的伏柔毛,中部以上叶腋常有不育枝,仅在花序或上半部有分枝。叶无柄,条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7-15 毫米,篦齿状羽状浅裂至深裂(叶轴宽3-8毫米),基部裂片抱茎;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尖锐,边缘有不等大的锯齿或浅裂,齿端和裂片顶端有软骨质尖头,上面疏生长柔毛,下面毛较密,有腺点或几无腺点,下部叶花期凋落,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多数,集成伞房状;总苞宽矩圆形或近球形,直径(4) 5-7毫米;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宽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2-4毫米,宽1.2-2毫米,中间草质,绿色,有凸起的中肋,边缘膜质,褐色,疏生长柔毛;托片和内层总苞片相似。边缘舌状花6-8朵,长约4-4.5毫米,舌片白色,宽椭圆形,长2-2.5毫米,顶端3浅齿,管部翅状压扁,长1.5-2.5毫米,无腺点;管状花白色,长2.5-3毫米,冠檐5裂,管部压扁。瘦果宽倒披针形,长2毫米,宽1.1毫米,扁,有淡色边肋,有时头状花序中心的1-2瘦果腹面有1-2肋棱。[2]
花果期
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常见于山坡草地、灌丛间、林缘。
分布范围
产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东部等省区。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袪风止痛。茎叶含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3]
变种
本种变异极大。前人所建立的A. sinensis Heimerl ex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54,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90, 1965) 和A. subcartilaginea Heimerl ex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54,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90, 1965. ——A. sibirica ssp. subcartilaginea Heimerl in Denkschr. Akad. Wiss. Nath.-Naturw. Wien. 48: 188, 1884) ,模式标本均采自河北小五台山,都应该是本种的异名;应视为本种变异链条中的个别环链。 与本种接近的还有一种,即A. japonica Heimerl in Denkschr. Acad. Wien. 48: 128. 1884 (Monogr. sect. Ptarmica, 16) , in clave, non A. Japonica Sch.-Bip. (1854) , nom. nud. Botsch. in Fl. URSS 26: 120. 1961. ——A. sibirica Ledeb. ssp. japonica Heimerl l. c. 190. (Monogr. 78) ; Kitam. in Mem. Coll. Sci. Kyoto Univ. Ser. B. 15: 325.1940. “多年生草本,植株绿色,有长根状茎。 茎直立,高35-115厘米,上部分枝,有贴伏的长柔毛。叶无柄,披针形,长0.5-12.5厘米,宽1-20毫米,羽状深裂或全裂,有.腺点或无腺点。裂片线形,栉齿状羽状浅裂或深裂。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5-7毫米,长5-7.5毫米,宽5-7毫米。苞片覆瓦状排列,长2.6-4.3毫米,宽1-2毫米,宽披针形;中层苞片草质,绿色,中脉突起,边缘膜质,黄色。托片与总苞片相似,由外向内渐小。边缘小花8朵,雌性,舌状,光滑,长4.8-5毫米;舌片白色或浅红色,圆形,长3.3-3.5毫米,宽2.7-3.5毫米,顶端3圆齿。两性管状花白色,顶端5齿裂,长2.3-2.5毫米。瘦果倒披针状,长约1.7毫米。”分布日本和苏联远东地区。 据《苏联植物志》第二十六卷本属的作者记载,我国东北地区有分布。标本未见。上述记载是参照原种记述但主要是参照《苏联植物志》的记述整理而成的。本种与高山蓍A. alpina L.和短瓣蓍A. ptarmicoides Maxim.接近,但本种舌状花舌片较大,总苞较大。据苏联植物志本属作者的意见,它与短瓣蓍之间有杂 交现象的发生。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茎直立,高30-80厘米,被疏或密的伏柔毛,中部以上叶腋常有不育枝,仅在花序或上半部有分枝。叶无柄,条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7-15毫米,篦齿状羽状浅裂至深裂(叶轴宽3-8毫米),基部裂片抱茎;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尖锐,边缘有不等大的锯齿或浅裂,齿端和裂片顶端有软骨质尖头,上面疏生长柔毛,下面毛较密,有腺点或几无腺点,下部叶花期凋落,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多数,集成伞房状;总苞宽矩圆形或近球形,直径(4) 5-7毫米;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宽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2-4毫米,宽1.2-2毫米,中间草质,绿色,有凸起的中肋,边缘膜质,褐色,疏生长柔毛;托片和内层总苞片相似。边缘舌状花6-8朵,长约4-4.5毫米,舌片白色,宽椭圆形,长2-2.5毫米,顶端3浅齿,管部翅状压扁,长1.5-2.5毫米,无腺点;管状花白色,长2.5-3毫米,冠檐5裂,管部压扁。瘦果宽倒披针形,长2毫米,宽1.1毫米,扁,有淡色边肋,有时头状花序中心的1-2瘦果腹面有1-2肋棱。花果期7-9月。
产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东部等省区。常见于山坡草地、灌丛间、林缘。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
茎直立,高35-115厘米,上部分枝,有贴伏的长柔毛。叶无柄,披针形,长0.5-12.5厘米,宽1-20毫米,羽状深裂或全裂,有.腺点或无腺点。裂片线形,栉齿状羽状浅裂或深裂。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5-7毫米,长5-7.5毫米,宽5-7毫米。苞片覆瓦状排列,长2.6-4.3毫米,宽1-2毫米,宽披针形;中层苞片草质,绿色,中脉突起,边缘膜质,黄色。托片与总苞片相似,由外向内渐小。边缘小花8朵,雌性,舌状,光滑,长4.8-5毫米;舌片白色或浅红色,圆形,长3.3-3.5毫米,宽2.7-3.5毫米,顶端3圆齿。两性管状花白色,顶端5齿裂,长2.3-2.5毫米。瘦果倒披针状,长约1.7毫米。”分布日本和苏联远东地区。据《苏联植物志》第二十六卷本属的作者记载,我国东北地区有分布。标本未见。上述记载是参照原种记述但主要是参照《苏联植物志》的记述整理而成的。本种与高山蓍A. alpina L.和短瓣蓍A. ptarmicoides Maxim.接近,但本种舌状花舌片较大,总苞较大。据苏联植物志本属作者的意见,它与短瓣蓍之间有杂 交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