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崖乡
高崖乡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地处海原县东部,清水西岸川台地,东以清水河与同心县王团镇为界,南与李旺镇相邻,西以印子山与关桥乡分岭,北与同心县兴隆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26.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高崖乡户籍人口为28226人。隋唐时,先后属他楼县和萧关县。1958年10月,撤销区乡,设立高崖公社。1984年1月,高崖公社改为高崖乡。截至2021年10月,高崖乡辖10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高崖村。 2020年,高崖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4个。
目录
历史沿革
隋唐时,先后属他楼县和萧关县。 北宋,设萧关(遗址在今高崖乡草场村南),下辖通关堡(遗址在今高崖乡高崖村)、临川堡(遗址在今高崖乡红古村北)、西山堡(在今同心县兴隆乡西山洼村),隶属怀德军。 金时,升萧关为萧镇,属原州(治临泾,在今甘肃镇原南)。 明时,设红古城(古萧关旧址),辖墩台14座,属固原州。 清时,设红古堡(遗址在今高崖乡红古村西),隶属海城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清河乡(治红古堡);同年,裁乡设第五区公所(治红古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红军西征军解放乡境,曾设立高崖乡,隶属陕甘宁边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原第五区改为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立高崖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立高崖区公署。 1952年10月,高崖区改为第四区。 1953年4月,第四区改为第五区。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设立高崖公社。 1984年1月,高崖公社改为高崖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高崖乡辖高崖、香水、高湾、三分湾、草场、联合、红岸、红古、新民(移民村)9个村民委员会。有68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高崖乡辖10个行政村:香水村、红古村、红岸村、联合村、草场村、三分湾村、高崖村、高湾村、新民村、振兴村,乡人民政府驻高崖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崖乡地处海原县东部,清水西岸川台地,东以清水河与同心县王团镇为界,南与李旺镇相邻,西以印子山与关桥乡分岭,北与同心县兴隆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2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崖乡西依印子山,东临清水河,属清水河河谷冲积平原和山前带状洪积地形。红古村最低海拔1350米,是海原县海拔最低的村。
气候
高崖乡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为炎热,秋季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8.7℃,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雨量多集中于8—9月。
水文
高崖乡境内河道属清水河水系。主要河道有西河和清水河。
自然灾害
高崖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等。
自然资源
高崖乡境内石峡口有大型石膏矿床,盛产优质的雪花石膏资源。 2011年,高崖乡有耕地面积18.96万亩,其中水浇地6.23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高崖乡总人口26634人。总人口中,以回族为主,达20140人,占75.6%:男性13708人,占51.47%;女性12926人,占48.53%;14岁以下7404人,占27.8%;15—64岁17711人,占66.50%;65岁以上1519人,占5.70%。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7.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2人。 2017年末,高崖乡常住人口为21425人。 截至2020年末,高崖乡户籍人口为28226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高崖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4个。
农业
高崖乡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有胡麻、硒砂瓜等。2011年,种植业总产值13776.8万元,比上年增长33.9%。 高崖乡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0.85万头、羊饲养量2.36万只、生猪饲养量0.12万头。畜牧业产值498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
工业
2011年末,高崖乡有石膏加工企业2家,建筑产品加工企业4家,香水皮毛加工企业11家,砖厂2家,沙场3家,总产值1332.7万元。
商业
2011年,高崖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高崖乡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完小12所,教学点3个;在校生3842人,其中初中在校生692人,小学在校生3150人;教职工182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高崖乡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个,农家书屋4个。2011年末,广播电视户户通入户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高崖乡有卫生院1所,医疗人员1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449人,参合率75%。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高崖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7602人,参保率57%。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高崖乡建有邮政服务网点,电信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
交通运输
高崖乡已形成由公路、铁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宝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和省道银平公路南北贯穿全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高崖乡因地处清水河西岸高地,俗称“高崖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