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平陵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寢,位於漢魏洛陽城洛水之南大石山,有著名的高平陵政變,魏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魏帝祭掃高平陵之機,發動政變。又迫郭太后(明帝後)下令廢曹爽兄弟官職。派人送奏章給魏帝,要求罷免曹爽兄弟。曹爽猶豫不決,最終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權,以侯還第。數日後,司馬懿以謀反罪名族誅曹爽兄弟及親信何晏、丁謐、畢軌等人。自此以後,曹魏政權實際落入司馬氏集團手中。

見到雄偉的高平陵,肯定就想到高平陵事變[1]。高平陵事變已經成為了歷史,可是作為一個重要的事件,一直被人們說訴說着。說到高平陵事變就要說到晉王朝,說到晉王朝就不能不提第一家族司馬氏,提到司馬氏首先想到的是司馬懿。由於《三國演義》的普及,司馬懿作為「敵方」謀主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裝病避亂和中了空城計等有趣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司馬懿及其家族命運的轉折點——高平陵事件。正是通過這次政變,司馬家族從曹魏集團手中奪過了權力桂冠,奠定了晉帝國甚至是晉王朝興起的基礎。

目錄

地理位置

魏明帝高平陵位於洛陽市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東南部,這裡山川秀麗,風景優美。在這個美麗的風景之下,古代的歷史事件就曾經發生在這個的地方。在三國時期,曹爽兄弟在隨魏帝出城之後,司馬懿便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發動了在歷史上很重要的政變。就是高平陵事變。這個事變,在三國的末期以及三國最後的霸主歸誰所有,以及司馬懿掌握國家大權,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風景介紹

高平陵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一走進高平陵就能感受到三國時期的復古氣息。迴腸盪氣的高平陵事變事件讓三國變幻莫測。根據歷史,分析高平陵的風景。

洛陽縣誌》說「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在茹店東二里許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陽縣茹店村東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約15米。《洛陽歷史》記:「魏明帝高平陵,即曹魏第二代皇帝,曹丕長子的陵墓,在偃師市寇店鄉一帶。」

據歷史資料和實地考察,今洛陽汝陽內埠鄉曹留莊附近的魏明帝曹睿高平陵不確。應在洛陽伊川呂店鄉梁溝萬安山。

萬安山,古稱大石山、半石山。古時這一帶林木繁茂,是遊獵好去處。萬安山下傳說有魏文帝曹丕陵和魏明帝曹睿陵。據《水經注》記載:「又來儒之水出於半石之山,西南流徑斌輪城北。昔魏文帝獵於此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是說魏明帝高平陵在此山。《資治通鑑》載:曹丕與其子曹睿在大石山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萬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陽東南側,位於洛陽、偃師、鞏縣三縣交界處。與中嶽嵩山遙遙相對,溝壑深險,巍峨壯觀,為洛陽東南之要衝。魏文帝嘗獵於此山時有虎超乘輿,孫禮曾拔劍刺之。今山坳有魏明帝的高平陵。

萬安山在偃師李村、寇店鄉與伊川縣交界處,海拔937.3米。山在層巒疊嶂中巍然聳起,東接嵩岳,西達伊闕,共同構成洛陽南面的屏障。山上石怪林密,果木尤多,清泉涌流,曲徑通幽。山北坡較緩,從李村鄉南宋溝(李村鎮東邊有土路直達)登山,山腰依次有白龍王廟、玉泉寺、朝陽洞、磨針宮等古建築。山東坡稍陡,半坡處有自然山洞「仙姑庵」,山腳下為寇店鄉水泉口村(路況甚好),古有名關「大谷口」。水泉口北石窯 (mer 洛方言,門口意)村有著名的水泉石窟,窟內二主佛並立的結構在北魏造像中尚屬罕見。山南坡最陡,高處山崖壁立,人須繞行。山西邊峰巒連綿,有「南天門」險景。山最高處,緊臨南邊崖嘴建有祖師廟,山因此又稱「北金頂」,與南邊武當山金頂相對而言。

萬安山又名石林山。每於冬天雪晴之後,平地及其它山上的雪已化淨,而石林山頂還是一片白皚皚的積雪,映着陽光,分外奪目,為舊時洛陽八小景之一,名「石林雪霽(指雨雪後轉晴)」。山南麓伊川縣呂店鄉鐵李溝村一帶盛產長壽石「麥飯石」,故村子被譽為長壽村。萬安山每年農曆三月三、六月十二、九月九有廟會,遊人如織[2]

視頻

高平陵 相關視頻

《新三國》速看版第95集:高平陵司馬氏奪權
司馬懿潛伏數十年,高平陵一舉搞定曹氏兄弟,奪了天下

參考文獻

  1. 高平陵事變的原因 高平陵事變結局 ,歷史上的今天,2015-9-24
  2. 洛陽萬安山簡介 ,欣欣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