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莊(1905~1986年), 原名沈士莊,劉行人。民國16年(1927年)畢業於上海中華藝術大學,曾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畫廣告,又在江西陶業管理局研究陶瓷藝術,他是國徽的定型設計者。抗戰期間,參加過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創作木刻等,參加木刻協會舉辦的展覽,還在廣西藝術師資訓練班教素描、工藝美術。

高莊
 
國籍 中國
別名 沈士莊
職業 雕刻家
知名於  國徽的定型設計者
知名作品 《列寧》《高爾基》《魯迅》等人物肖像

中文名稱:高莊

別名:沈士莊

出生日期:1905

逝世日期:1986年

知名原因:國徽的定型設計者

目錄

人物簡介

高莊,上海寶山人,生於1905年,原名沈士莊。1927年畢業於陳望道創辦的上海中華藝術大學。高莊從青年時期就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積極參加反帝愛國的五卅運動,大學時深受陳望道與進步教師豐子愷等人的影響。從中華藝大畢業後,高莊回寶山鄉村師範任教。一天,學校圖書管理員、地下共青團員王愈(女)在撒傳單時,不幸被國民黨上海市特別黨部拘捕。高莊立刻組織全校師生前往營救,並連夜護送王愈逃往外地。數年後,他與王愈結為夫婦。

抗戰伊始,正在江西的高莊夫婦決定參加新四軍。儘管新四軍駐景德鎮辦事處人員見他們已有小孩而予以勸阻;儘管在日後的流離中這個孩子夭折,生下第二個孩子的王愈又慘死,但高莊到歐陽予倩領導、徐悲鴻支持的桂林藝術師資訓練班執教後,依舊積極參加我地下黨組織領導的、包括蘇聯文化展覽在內的一切進步文化藝術活動,並創作了許多抗戰美術作品和《列寧》《高爾基》《魯迅》等人物肖像。

1944年,高莊與著名科學家關肇直及華西聯大的一些師生,共同把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譯成英文,並自己出錢印發,這被認為是向國外發行這本名著的第一個外文版。毛澤東去重慶談判,他又及時塑成《毛澤東》浮雕像,陳列於《新華日報》櫥窗。聽說《新華日報》歌樂山發行站缺乏交通工具,他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非常喜愛的泊來品「三槍牌」自行車,供發行站無償使用。中共中央南方局組織的一些活動,他更是積極參加。

抗戰勝利後,高莊應徐悲鴻之邀,到國立北平藝專任教。1947年「五二○」運動,他再度扛起大旗,走在藝專師生隊伍最前面,為此引起了敵特對他的注意,他的住所先後兩次受到敵特搜查。我地下黨為避免其受到傷害,特派藝專的黨員學者朱程把他和他8歲的兒子送往冀察熱遼解放區。在那裡,高莊任聯大魯藝美術系主任,為我黨培育了大批美術人才。[1]

國徽設計

1950年6月23日,毛澤東主席主持的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了國徽圖案。隨後,製作國徽浮雕圖案被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上。梁思成推薦清華大學營建系的高莊教授製作國徽的立體浮雕模型。從7月初到8月中旬,高莊經過一個半月的辛勤勞動,終於完成了國徽模型的設計塑造工作。8月18日,政協國徽審查組通過高莊所作的國徽浮雕模型審查。

國徽的設計和完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它凝結着許許多多設計者的心血;飽含着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愛戴,對社會主義的嚮往,對新中國的深情。每一個參加國徽設計的人,都將在中國人民的美好記憶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務院召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開會討論國徽圖案時,參加國徽圖案設計工作的高莊在會上說:「在塑造國徽模型時,我有一種願望,就是要使我們的國徽更莊嚴、更明朗、更健康、更堅強、更程式化、更統一,並賦予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以冀我們的國徽的藝術性提到國際水平,永放光芒」。

高莊的熱切願望,代表了全中國人民的心聲。1950年9月20日正式頒布的國徽圖案,完全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和願望。把已經由全國政協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平面國徽圖案雕塑成立體模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個平面的國徽圖案,是在全國政協籌委會公開徵求的數百幅圖案的基礎上,經各方人士協商,又經過清華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兩個國徽設計組專家學者的設計比賽,最後,清華大學的設計組(包括了梁思成張仃張光宇等當時在國內外有巨大影響的設計師以及賀嗣昌等工藝美術設計的新秀)的設計方案才獲得全國政協審查組的通過。這一凝結無數人心血的平面圖案,要由高莊雕塑為國徽立體模型,這當然是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高莊接受任務後,首先對平面的國徽圖案進行仔細研究,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原圖中的稻麥稈向外彎曲,是垂頭的,雜亂的;紅綬的飄帶,缺乏來龍去脈,且有城牆不正的感覺。高莊認為,賦予國徽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是修改工作的指導思想,組成國徽的素材,如國旗、天安門、齒輪、稻麥,紅綬,是由中央規定了的。如何利用這些素材組成圖案,並由它來表現精神形象和藝術效果,則完全可由藝術家發揮其聰明才智。

高莊抱着這樣的信念,反覆構思,精心比較。他把稻麥改成分行並列向上,並賦予剛柔相濟的不同性格,象徵我們國家各民族的團結共存,象徵中華民族蒸蒸日上。紅綬改成有規律的穿插,與天安門城牆相呼應,給人以堅強、安定的印象。其它的地方也作了一些修改,如天安門的大小,華表的位置,國旗上五角星的距離,等等。總之,修改後的國徽圖案,整體與局部變化統一,規正莊嚴,又自然美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

在修改國徽圖案和塑造國徽立體模型的過程中,高莊參考了大量資料,自己還買了一尊佛像和幾方秦、漢、隋、唐的銅鏡作為參考、借鑑。為了使國徽更完美、壯觀,他把做好了的國徽石膏模型與原平面圖案放在一起,讓人們比較評論,聽取意見,不斷修改,以求臻於完美。至今,高莊仍珍藏着當年製作的石膏國徽模型。[2]

參考來源

  1. 高莊:命運多舛的國徽浮雕定型設計者,人民網,2012年09月26日
  2. 國徽設計者——高莊,豐利工藝品網,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