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村鄉油坊村

高村鄉油坊村地處河南省滎陽市高村鄉西北,人口1902人,7個村民組、2個自然村,土地1910畝。主要姓氏有秦、閆、劉、李等。油坊村地勢平坦,主要依靠農業生產為生活主要來源,道路暢通,滎馬公路在該村繞過。[1]

中文名稱: 油坊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河南省滎陽市高村鄉

電話區號: 0371

地理位置: 滎陽市高村鄉

人 口: 1902人

著名景點: 秦家大院

機 場: 新鄭機場

火車站: 鄭州西站

車牌代碼: 豫A

目錄

古代建築

故居建築格局都是「前客廳,後樓院」,典型的中原四合院格局,村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是當時一代武學大師秦承宗(秦承宗是滎陽萇家拳創始人萇乃周的弟子)的家,乾隆初年修建。以此處院落為例,院子由4所均為一層的房屋組成。具體為臨街房(含大門樓)、左右廂房、正方(客廳)。正房之寬、高,明顯大於其他房屋,屋內用粗大的上好木材做樑柱,前檐下的斗拱上均飾彩繪圖案,檐柱及廊柱的柱礎石別致精美,雕刻動物等圖案。從秦家大院步行不到五分鐘,會看到一座坐北向南,樓房三所,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築,20世紀20年代為秦和尚所有,30年代賣於天主教會,期間曾辦過教會私塾學校,1944年秋至1945年春,中共在此建立地下聯絡站,以加強嵩山抗日軍分區與太行山革命根據地的聯繫,80年代,重新恢復天主教會至今。中共地下聯絡站工作期間,曾護送過中共許多重要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安全渡過黃河,對擴大黨的影響,保證地下交通暢通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沿革

油坊村,是目前滎陽市保存古代民居磚木建築最多的村莊。二十多年前,村里高樓林立,故居成片,村外還有幾尺厚的城牆,隨着時間的推移,整片的故居已經被鋼筋水泥結構的高樓所替代,僅剩十餘個庭院保存較為完整。故居的主人基本都姓秦(油坊村95%都姓秦),油坊的秦姓源於山東鄆城,家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山東舉人秦景瑗到當時的河陰縣(現滎陽境內)任教諭,落戶到現在的油坊村,整個村莊都是秦家的地盤,繁衍出了整個村莊的秦姓。油坊秦府大院建成時間比康百萬莊園(鞏義)還要早。據考證,秦府大院約建於明末清初,距今有幾百多年的歷史,與鞏義康百萬莊園一樣,滎陽的秦家大院也見證了一個「豫商」家族的興衰成敗,秦府大院為了解和印證「康雍乾」時期的社會情況提供了一份最生動、最真實的畫卷,是研究當時北方建築藝術和民俗風情不可多得的實物標本,秦府大院有無法估量的搶救和保存價值。油坊秦姓家族興起,應該歸功於明朝一個叫秦川的後裔,他是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周定王府上的女婿。明朝土地集中非常嚴重,秦家依靠着官方關係,通過聚斂土地迅速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然而這些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留下,具體真正的發家史無從考證,不過據說當時整個秦姓家人非常勤奮,曾經的家譜記載都是:某某某,巨富,故能留給後人如此雄偉的建築。村中人曾這樣形容當時的秦府大院主人富裕,秦姓的生意遍及全國各地,尤其是河南到北京,沿線都有秦姓自家的商鋪。「馬行千里,不吃別家草,日行千里,不走別家路」,據說解放後,國家實行公私合營,秦姓在北京一家經營珠寶生意的店鋪掌柜連夜來到油坊村,徵求東家對「公私合營」的意見,但是到達後,竟然找不到東家的門,不認識東家。

旅遊開發

結合中原地區民俗建築風格,按照文物保護要求,對該村現存古建築進行修繕。拆除周邊現代民居建築,恢復古村落原貌,把附近村莊的古建築遷到該建築群內,打造中原地區最大的古建築群。同時利用秦府大院距離黃河近,以及位於楚河漢界風景區附近的區位優勢,如能搶救開發並對外開放,對宣傳中原文化和黃河歷史文化,開發旅遊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視頻

請跟隨豫北老農的腳步,看河南濮陽八公橋鎮的十個油坊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