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玮
简介
1957年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1962年毕业。1962年师从著名鸟类学家傅桐生教授,作动物学专业研究生,主要攻读鸟类分类及生态学。在三年研究生学习中,不但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学到了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科学勤奋及求新精神,更从导师那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三年研究生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概括起来是:“做人;辩证;多思;科学;刻苦;方法”。从思维和专业知识都有新的提高,并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5年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动物园工作,在北京动物园五年工作中,从事动物饲养和繁殖研究,更加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感性认识。从 1970年至1978年从事农业的教学和科研8年,使我开阔了眼界和丰富了专业知识。1978年调回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作傅桐生教授的助手并作教学及科研工作。4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教学方面,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了动物学;动物生态学;鸟类学和动物学专题;动物生态学原理;鸟类学;鸟类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原理及方法;行为生态学课。科研方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35多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28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并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人才培养方面,自1985年以来培养生态学硕士生31名;博士生11名。
学习工作经历
1957年7月-1962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本科
1962年7月-1965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动物学专业研究生
1965年7月-1970年9月北京动物园 技术员
1970年9月-1978年9月吉林省通化农学院 农学系副系主任
1993年8月-1994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系主任
1994年3月-1997年8月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1978年9月-现在 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吉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野生动物杂志编委。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
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
一.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如下:
1.中国动物志,鸟纲,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主编之一(本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一,(1994—1998)
2.《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山地次生林试验示范,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5—1990),负责动物部分,通过鉴定
3.东北松鸡科及其濒危种类的研究(1984.1—1987.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88年3月已通过鉴定,主持人
4.国家环保局,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分册,1986.9—1987.9,参加编写
5.长白山经济动植物及其蕴藏量,1985—1987,吉林省计委项目,主持人
6.东北主要几种猛禽的研究,1989.1—199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87035,1992年3 月通过鉴定,主持人
7.东北几种大型猛禽的研究,1992.12—199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9170120,1995年3 月通过鉴定,主持人
8.花尾榛鸡人工驯化和饲养繁殖,1992.1—1996.6,吉林省科委项目,主持人
9.中华秋沙鸭人工驯化、饲养繁殖,1992.1——1995.12,省科委项目,主持人之一
10.吉林省陆生脊椎动物调查,1995.11——1998.12,林业部项目,为吉林省林业厅总顾问
11.中国珍稀鸟类栗斑腹鹀的繁殖与分布,1999.1—20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9870117,主持人。
12.东北地区动、植物标本馆建设,1999—2000,国家科技部,批号 国科发财字(1999)476号文件,主持人
13.松鸡类专项调查,2003—2005,国家林业局,批号(2002)120,主持人
14.大鸨繁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2002~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170141,主持人。
15.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2003-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224002主持人。
16.栗斑腹鹀的岛状分布成因及进化机制的研究,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370183
17. 高玮 编著.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
18. 高玮, 盛连喜 主编.中国长白山动物.延边人民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9 高玮等 著.东北地区洞巢鸟类生态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0 高玮 著。东北地区鸟类及其生态学研究,科学出版社. 2006。
21 冯江 高玮 盛连喜 主编 动物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5
22 高玮等 著 长白山生物种类与分布(动物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学术贡献
1.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35多篇论文,发表专著28部.被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专著引用2000多次.成为编写中国动物志 鸟纲 的主要参考文献. 其科研成果水平,在我国区域性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实为罕见.
2.构建了东北地区温带和寒温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和山地次生林鸟类集团结构的框架及模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鸟类地理区划和区系组成, 并具体分析了东北地区鸟类区系组成的动态变化,不仅掌握了鸟类的种类﹑分布和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区域性研究提供了范例的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将为今后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环境变迁的分析提供了生态学的佐证。并首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鸟类为456种及51亚种,隶属于21目73科 208属.
3.在松鸡类,猛禽,大鸨和栗斑腹鹀等珍稀濒危鸟类研究成果,为我国鸟类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该类群的研究开辟了先河.
4.揭示了东北地区57种珍稀濒危鸟类的分布和数量、鸟种多样性、繁殖生物学、栖息地和巢位选择以及濒危机制和保护对策、群落结构等规律和特点。
5.根据多年研究证实,柳雷鸟和镰翅鸡两种鸟在我国已绝迹。首次发现黑嘴松鸡和黑琴鸡求偶行为为正面型,都有较固定的求偶场。雄鸟求偶时具有多态型,不仅有曾报道的“跑圈型”,还发现有“跑直线型”,且以“跑直线型”为主。大鸨求偶行为为正面型、集群式求偶、巢址选择为松散群巢。中华秋沙鸭为2年性成熟。
6.在种群层次上开展177种鸟类繁殖和巢址选择的研究,极大的充实和丰富了我国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成果,缩小了与国际的研究差距,特别是在濒危种类和破碎化生境的研究,并提出的“最小有效面积”新理论,是继“岛屿理论”、“最小存活理论”之后对保护生物学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对推动玛他种群 (Metapopulation)的研究具有极积的推动作用。
7.决定鸟类群落共存三个基本要素的提出,揭示了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尤其是“关键鸟类类群”的发现及其功能机制的研究,对认识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力以及演替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并发现,猛禽侵入次生林中繁殖,其巢址选择也具有适应性变化,并对次生林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8.揭示了温带鸟类对资源的分割与温带季节性资源波动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森林主要鸟类类群的取食行为和集群行为模式。繁殖行为研究的多数种类都是国内首次报道。鸟类繁殖行为、侯鸟迁徙规律及年周期活动规律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正确分析人-禽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生态联系的基础。
9. 在4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鸟类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鸟类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我国鸟类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
视频
高玮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简介-----高玮 ,Free考研考试,200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