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科得人》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九。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目錄

原文

國朝自太平興國以來,以科舉羅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輔。呂文穆公蒙正、張文定公齊賢之徒是也。及嘉祐以前,亦指日在清顯。東坡《送章子平序》,以謂仁宗一朝十有三榜,數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至於公卿者,五人而已。蓋為士者知其身必達,故自愛重而不肯為非,天下公望亦以鼎貴期之,故相與愛惜成就,以待其用。至嘉祐四年之制,前三名始不為通判,第一人才是評事、簽判,代還升通判,又任滿,始除館職。王安石為政,又殺其法。恩數既削,得人亦衰矣。觀天聖初榜,宋鄭公郊、葉清臣、鄭文肅公戩、高文莊公若訥、曾魯公公亮五人連名,二宰相、二執政、一三司使。第二榜,王文忠公堯臣、韓魏公琦、趙康靖公槩連名。第三榜,王宣徽拱辰、劉相沆、孫文懿公僕連名。楊真榜,資不幸即死,王歧公硅、韓康公絳、王荊公安石連名。劉煇榜,煇不顯,胡右丞宗愈,安門下燾、劉忠肅公摯、章申公惇連名。其盛如此!治平以後,第一人作侍從,蓋可數矣。

譯文

宋朝自從太平興國以來,用科舉網羅天下的才士,士人的策試名字列在前面的有些人,不出十年官就升到三公或輔相了。文穆公呂蒙正、文定公張齊賢等人就是這樣。等到嘉佑年以前,這些人也還可以不用多少時日就處在清高顯赫的地位,蘇東坡《 送章子平序》 說,宋仁宗一朝公布了十三次科舉文榜,計算其中前三名,其三十九人,這些人中沒有升到公卿地位的,只有五個人罷了。因為作為士人的人知道自己一定會顯達,所以自愛自重而不肯做非份的事;社會公眾的期望也認為他們會極其顯貴,所以對他們都愛護尊敬,幫助他們成就功名,等待將來的用場。到嘉佑四年的制度改革,前三名開始時還當不上通判,第一名才能得到個評事、簽判,一步步升到通判,又再任職期滿,才投予館閣大臣之職。王安石執掌政務,又把這種制度降了等級,恩惠的數量既然減削了,得到的人才也就衰減了。觀察天聖年的首次科舉名榜,鄭公宋郊、葉清臣、文肅公鄭戩、文莊公高若訥、魯公曾公亮五人名次相連,兩人做了宰相,兩人參執政事,一人做了三司使。第二次名榜,文忠公王堯臣、魏公韓琦、康靖公趙槩名次相連。第三榜,宣徽使王拱辰、宰相劉沆、文懿公孫仆名次相連。楊真那一榜,楊真不幸死去,岐公王硅、康公韓絳、荊公王安石連名。劉輝那一榜,劉輝沒有顯貸,右丞胡宗愈、門下降郎安燾、忿肅公劉摯、申公章惇名次相連。人才是這麼繁盛!治平以後,第一名當上侍從,大概可以數過來了。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高科得人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