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臾鎮面積5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205人(2017年) ,位於邯山區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高臾。1953年6月始置高臾鄉,因駐地得名。

邯鄲冀南新區 高臾鎮:高臾原名膏腴,意思是土地肥沃,風水好的地方。又傳在磁縣西部向東看去,只能見到此村,地勢較高,戰國時期建村,已有幾千年歷史。古老相傳村名以前還叫上馬頭,村北有中馬頭,大馬頭,因滏陽河從村中穿過,運輸業繁榮,由磁州窯運往各地的瓷器,由此碼頭中轉,起重要作用。本地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盛產大米、蓮藕,蓮藕曾作為貢品進宮,久負成名,鎮政府駐高臾村,2016年9月30日劃歸邯鄲市邯鄲市邯山區管轄。[1]

目錄

建制沿革

高臾鎮位於邯鄲冀南新區 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高臾。

1953年6月始置高臾鄉,因駐地得名。

1958年8月併入中馬頭公社。

1959年12月中馬頭公社改為高臾公社。

1984年4月改稱高臾鄉,同年5月改稱高臾鎮。

1996年1月,將白塔鄉併入。

行政區劃

高臾鎮轄18個村委會:高臾一街、高臾二街、高臾三街、高臾四街、高臾五街、高臾六街、西玉曹東玉曹甘草營十里舖、柳兒營、南西、白塔、阿莊、趙莊、興善、中馬頭南街、中馬頭北街。[2]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東與成安縣長巷鄉相連;

東南與臨漳縣章里集鄉毗鄰;

西與光祿鎮接壤;

南與磁州鎮交界;

北與辛莊營鄉、邯山區馬頭鎮相連。

地形地貌

高臾鎮總面積50.75平方公里。

地處低洼平原、沖積扇平原,海拔在60~90米之間,地下水位4~6米。

土壤為沼澤潮土、潮土,東部有部分固定風沙土。

水文

滏陽河、豐收渠從境內流過。總耕地5.16萬畝,水澆地3.56萬畝。

人口民族

7494戶,35148人,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

含9個自然村,轄15個村民委員會。[3]

經濟概況

2005年糧食總產1.8萬噸。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棉花、穀子、甘薯、花生、大豆、西瓜等。

鄉鎮企業有水泥廠、水泥製品廠、塑料廠、麵粉廠、陶瓷廠。

農業產業化發展已形成四大產業基地:東部萬畝林果基地,南部萬畝良種繁育基地,北部萬畝水稻、蓮藕基地,中部千畝窪水養殖基地。

社會事業

鎮辦初中2所,小學13所。鎮衛生院1處,個體診所20個。

白塔至西光祿公路與開河至李莊公路從境內通過。

高臾學區

高臾學區,下轄16所學校,其中2所初中,14所小學,在校學生4628名,教職工189人。還設有鄉成人學校1所,村成人學校18所。

從建國初到1955年,轄區各村(阿莊除外)成立了小學。1957年中馬頭人民公社成立。甘草營、十里埔、白塔、興善、柳兒營等8個村設立了高小班。1959年,中馬頭公社改為高臾人民公社。高臾一至六街和阿莊成立聯校。這一時期,學區設校長1人,負責教育管理工作。"文革"期間,學校處於混亂狀態。1983年公社改為鎮政府。當時教育機構名為鎮文教,設校長、教導主任、會計各1名。1996年,縣機構改革合併鄉鎮,高臾鎮與白塔鄉合併,鎮文教改為高臾鎮學區。設校長、書記、副校長、教導主任、副主任、會計等職,負責學區的各項工作。

高臾鎮的教育事業發展較快。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逐步改善,不少村蓋了教學樓,適齡兒童都能夠入學就讀。鎮內建了兩所中學,占地面積和各項設施均達到標準化要求。特別是興善中學(高臾鎮第二中學)在管理上獨具特色,教學成績顯著,成為當地學生嚮往的中學。

名勝古蹟

高臾奶奶廟,位於高臾鎮,俗稱"平頂山",是原磁州的官方奶奶廟,由磁縣、臨漳、成安三縣共建。

該廟占地面積十餘畝,山門後並列為三大院落,中院為玉皇殿、五聖閣,東院為三皇殿、佛祖殿,西院為碧霞宮、老母殿等。

該廟歷史悠久,民間信仰濃厚,建築規模宏大,為邯鄲市邯山區高臾鎮的道教聖地。[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