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鏡瑩,水利專家。多年致力于海河流域的治理,對制訂海河流域的治理規劃,確立海河流域防洪體系進行了開拓性工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曾主持並完成了許多海河流域河道治理與閘壩工程。長期從事與領導水利技術管理工作,在組織專家審查水利規劃、設計,制訂規範標準和處理重大技術問題中,為推動水利技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貢獻。在從事教學工作期間,誨人不倦,培養了大批人才。

高鏡瑩
出生 1901年2月21日
國籍 中國
籍貫 天津
母校 清華大學
職業 水利專家
研究領域 制訂海河流域的治理規劃

目錄

人物簡介

高鏡瑩,天津人。1921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25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工程碩士學位。1927年回國。曾任東北大學教授、整理海河委員會總工程師、天津工學院土木系主任。建國後,歷任官廳水庫工程局局長兼總工程師、水利部技術委員會主任、水利電力部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水利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三十年代主持修建了海河放淤工程。建國後,指導修建了我國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撰有《水利工程概要》等論文。

高鏡瑩1901年2月21日出生在天津市一個商人的家庭里。他讀了3年私塾後上小學,正值辛亥革命運動,剪了辮子。讀中學時,日本向中國提出了侵犯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激起了他對日本人的憤恨心情,感到只有祖國富強才能不受外國人的欺辱。在中學時英語與數學成績最好,教師鼓勵他出國留學,1917年,考入專門培養留美學生的北京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高鏡瑩積極參加,在街頭演講,向民眾宣傳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巴黎和會、反對賣國賊。6月3日,他和很多同學一起遭到軍警的逮捕,拘壓在北京大學的法科教室,達兩周之久。他看到國內軍閥混戰,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壓迫,立志要學好本領用以救國,這就更堅定了他出國學技術的決心。1922年,赴美留學,途經日本,看到在東京舉辦的和平展覽會上竟有滿蒙館,公然視滿蒙地區為其屬地,更加深了對日仇恨,痛感國弱受欺之苦。他在美國就讀於密執安大學,獲工科學士學位,後又攻讀大地測量獲碩士學位,曾在一些工程師事務所擔任製圖與設計工作,在密執安大學暑期測量營擔任講師。

1925年回國,先後參加北洋義賑會,在漢口培修張公堤,擔任北洋大學、河北工學院講師,東北大學教授,華北水利委員會黃河測量隊隊長等職。

1930年初,高鏡瑩任華北水利委員會工務課課長,開始了他獻身治水的一生。同年末轉任海河整理委員會工務處處長,1934年,回到華北水利委員會任工程組主任,同時仍主持海河放淤工程。1936年,兼任永定河官廳水庫工程處副處長。

1937年,七七事變,華北地區很快淪陷。高鏡瑩因愛人生病未能隨機關南遷。基於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和保持民族氣節,始終不肯為敵人作事,雖經敵偽政權多次拉攏和利誘,終不為所動。1938年初,受聘任天津工商學院教授兼土木系主任。這期間他的收入大減,他靠賣東西貼補家用,生活很清苦。可是他堅信抗戰必勝,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為祖國建設準備人才。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高鏡瑩任華北水利委員會堵口復堤工程處處長,簡任技正。委員會改名為華北水利工程總局,任副局長。他積極開展基礎工作,修復河堤,籌備永定河梁各莊堵口和官廳水庫工程。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和挑起大規模內戰,水利建設無法開展,他設想的事業再次落空。外業人員逐步收縮到平津兩市內等待解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高鏡瑩任華北水利工程局總工程師,終於得到了實現其夙願的時機。他提出在建國之初首先解決海河的防洪問題,極力主張採取海河各支流直接泄洪入海的方針,並在實際工作中逐步實現。他積極倡導抓緊勘測和水文等基礎工作;制訂華北治水輪廓方案;進行具體工程規劃設計並準備施工。1951年末,根治永定河水患的關鍵工程官廳水庫工程開工,高鏡瑩奔赴施工第一線,任官廳水庫工程局局長,後改任總工程師。他吃住在工地,與全體職工一道,經過2年的艱苦奮戰,官廳水庫在1953年發揮了攔洪作用,1954年完工。官廳水庫的建成,為建設水利工程積累了經驗,並培養了一大批水利建設人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3年恢復時期,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水利事業蓬勃發展,各地均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中國性的水利技術管理工作亟待加強。1954年,高鏡瑩調任水利部勘測設計局副局長,翌年任水利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兼技術司司長,1958年,水利與電力兩部合併,他任水利電力部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仍主管水利方面的工作。1979年,任水利部顧問。高鏡瑩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建設,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屆人民代表,中國政協第五、六屆委員。他重視與積極參加學會的活動,1957年,中國水利學會成立時被選為常務理事,北京市水利學會理事長。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水利學會成立臨時常務理事會,他被推選為副理事長,1981年,他和其他水利界老前輩一道被推選為名譽理事。

治理海河

高鏡瑩對華北水系的自然狀況和運動規律了解精詳,提出整體治理方略,主持規劃設計,並在關鍵工程建設中親自實踐。海河是華北地區的最大水系,流域廣闊,支流繁多,匯於天津始稱海河,是水系的唯一出海水道。每年七八月間在太行山麓發生暴雨,洪水攜沙傾瀉平原,水流湍急,僅靠海河一線宣洩,尾閭不暢,經常發生洪災,淹沒大片農田並危及天津市的安全。1917、1939年水淹天津,市內行舟,這是華北治水的心腹之患。早在30年代,高鏡瑩主持的海河放淤工程就是華北治水的組成部分。當永定、北運兩河盛漲之際,將其攜沙之洪水放入津北窪淀之中,有減少海河淤積、削弱洪峰、沉沙淤地之效。施工中他堅持按規劃設計進行,堅持工程質量,剛正清廉,不合格的閘門退回,延誤工期就罰款,被譽為「沒有見過的這樣乾淨的機關」。

1936年,華北政局動盪,他仍着手制訂官廳水庫工程計劃的籌備工作;還用三個月時間主持修築了永定河中泓南堤和疏浚了永定河中泓河道長23公里,完成土方134萬立方米,中外人士認為是個奇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曾多次提出過海河各大支流分流入海的方案,以解決華北水患,但這在當時是難以實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華北水利工程局總工程師,提出了確立海河防洪體系的方案:在上游山區興建必要的水庫控制洪水、結合興利;在中游利用現有窪淀滯洪;在各支流尾閭打開洪水出路,開闢減河分流入海。這個方案的實施,奠定了華北治水的方針。1950年,完成潮白新河工程,1954年,完成獨流入海減河工程,以後四女寺減河、馬場減河等相繼完成,實踐證明海河的防洪體系是正確的。其中獨流減河是為了解決海河南支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的洪水對天津市的威脅。在高鏡瑩領導下作出了設計與施工圖紙,1952年開工,1954年,發生大洪水及時發揮了作用。嗣後在1956年,特別是在1963年特大洪水中顯示了巨大的泄洪效能。

永定河官廳水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大型水庫工程。在技術力量薄弱,經驗不足的條件下,高鏡瑩帶領技術人員(絕大多數是青年人)對水庫上下游進行了周密的調查研究,發揚技術民主,制訂規劃設計和施工計劃。在土壩設計中既借鑑美國的資料,又聽取蘇聯專家的建議,根據當地土料的特性,經過碾壓試驗,擬定土壩設計參數。在施工中主張採用新技術,如混凝土澆築真空作業、基坑開控分層排水以及冬季防寒作業等。高鏡瑩特別重視質量與安全,遇有問題,不顧嚴寒酷暑、山陡路滑,總是堅持在現場親自處理。經過2年的團結奮戰,1953年,汛前達到了攔洪標準。同年8月,永定河發生了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洪水,流量達3700秒立方米,超過下遊河道2500秒立方米的安全泄量,水庫及時發揮了攔洪作用,經水庫調蓄後下泄流量僅為830秒立方米,得慶安瀾。官廳水庫還為水力發電和供水創造了條件。

培養人才

高鏡瑩在天津工商學院土木系擔任主要課程的教授,併兼系主任長達11年之久。他以高尚的道德風範、民族氣節、淵博知識以及誨人不倦的精神教育學生,深得學生的愛戴。他的很多學生,在水利、水電、交通和建築等崗位上做出了成績,成為中堅力量,這與高鏡瑩的教誨和影響是分不開的。他對土木系的課程設置進行了開拓,除一般基礎課和專業課外,增設超靜定結構、流體力學、土力學和水利工程等新學科,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領域,使之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在教學中,重實際重實踐,以實際工程為例進行講課,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提高理解能力。他主持一個學習班專門研究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他派出教授帶隊組織學生利用暑假期間進行測量實習,包括導線、水準、地形測量、夜間觀星和製圖,從外業到內業一整套作業,使學生受益匪淺。在他的整個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

高鏡瑩主持水利部技術委員會,建立了委員初審責任制,在初審的基礎上召開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經過充分討論,形成審核意見,報部審批。對重大的技術問題他還組織水利系統及有關部門的同志進行「會診」,提出決策建議。在審查中國大中型工程設計時,通常都着重於規劃、水文、地質及建築物等方面工作,而對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概預算則很少涉及。他主張加強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查,並在此基礎上核定工程概預算,一般可核減工程投資15%左右,既充分發揮了投資效用,提高了工效和縮短了工期,又促使了工程設計文件日趨完整並提高了技術水平。隨着水利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國水利工程星羅棋布,急需制訂統一標準和各項規程,這是水利技術管理需要解決的更高層次的重要課題。高鏡瑩力主立法。他組織科研、設計、施工單位以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為原則,相繼擬訂了《水利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準》、《水利工程隧洞設計規範》、《碾壓土壩設計規範》以及《混凝土工程規範》等一系列工程規範初稿,供各地進行規劃設計時參考、試用。這既適應了當時的需要,又為進一步正式制訂規範標準打下了基礎。其中《水利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準》的初稿,含不同等級工程的防洪標準,一直沿用到70年代初。

在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設中,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一些比較重大的工程技術問題,需要研究解決。高鏡瑩主持技術委員會,結合科研設計和施工單位,深入調查研究,提出處理方案。如遼寧大夥房水庫築壩土料含水量偏大的土壩設計施工問題:廣東新豐江水電站水庫蓄水後發生誘發地震,混凝土大頭壩出現裂縫的加固問題;安徽梅山水庫連拱壩右壩肩穩定處理問題;湖北丹江口水庫混凝土裂縫及溫度控制問題等。他都以精湛的技術,綜合各方面的意見,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使問題完滿解決,技術水平更提高一步。 高鏡瑩在水利技術上造詣很深,但仍不斷閱讀國內外書刊,吸收新知識,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未中斷;對國內的經驗注意收集,詳細記錄於手本並附圖示,需要時不厭其詳地講給人聽。他響應黨的號召,嚴格要求自己,支持唯愛女支援新疆,兩位老人很長時間過着身邊無子女的生活。他剛正不阿,坦誠真摯,不逐名利,默默奉獻。

個人簡歷

  • 1901年2月21日出生於天津市。
  • 1922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
  • 1925年畢業於美國密執安大學,獲工科碩士學位。
  • 1925—1930年先後任天津北洋大學、河北工學院講師,東北大學教授,華北水利委員會黃河測量隊隊長。
  • 1930年任華北水利委員會工務課課長。
  • 1931—1934年任整理海河委員會工務處處長。
  • 1934—1937年任華北水利委員會工程組主任。
  • 1938—1949年任天津工商學院教授兼土木系主任。
  • 1945—1949年任華北水利委員會堵口復堤工程處處長,華北水利工程總局副局長。
  • 1949—1951年任華北水利工程局總工程師。
  • 1952—1954年任永定河官廳水庫工程局局長、總工程師。
  • 1954—1979年任水利部勘測設計局副局長、技術委員會主任兼技術司司長、水利電力部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 1979年任水利部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