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雄港过港隧道

高雄港过港隧道

图片来自blogspot

高雄港过港隧道又称高雄过港隧道,简称过港隧道,位于台湾高雄市前镇区旗津区之间,是台湾第一座及目前唯一的海底隧道,也是唯一水底公路隧道,全长1670公尺。

目录

简介

高雄港过港隧道位于新生路前镇渔港与第三货柜中心间之中兴路,工程由1981年5月开工至1984年5月18日完工通车,经费约新台币40亿元,穿过宽440公尺,水深14公尺之主航道,双向各有两线快车道及一线机车专用道,至对岸旗津中兴商港区预定地,是台湾唯一的水底公路隧道[1]。完工初期,对往来车辆征收车辆通行费。

旗津区民、以及当地从事相关事业之人员车辆免缴。自1993年9月16日起,为了促进旗津地区观光及事业发展,停收所有车辆通行费。

过港隧道虽然解决旗津至高雄市区的公路交通,但由于隧道两端均不在市区,主要仍供货柜车行驶。对于观光客、通勤或就学居民而言,隧道并不具吸引力,多选择较接近市区、且航程仅需10分钟的“航线”渡轮[2]

历史

  • 1967年10月,高雄港第二港口开工。
  • 1975年6月,高雄港第二港口完成开辟,旗津半岛成为孤岛,而旗津区高雄港内侧被规划为第四货柜中心。
  • 1975年7月16日,举行通航典礼,而渡轮已不足以解决当时的交通运输需求,故年底开始研议兴建过港隧道方案。
  • 1981年5月13日,高雄过港隧道正式开工。
  • 1984年5月18日,高雄过港隧道竣工通车。
  • 1985年,中华邮政发行邮票纪念通车。
  • 1993年9月16日,停收所有车辆通行费。
  • 2005年10月18日,完成航道浚深工程,通过高雄港过港隧道上方主航道的船舶,只要吃水深在14公尺以内,即可申请航行通过。

施工

高雄港过港隧道工程由荣工处设计,施工统包承办,高雄港务局监督,起点在前镇区端新生路与渔港南三路交叉口附近,穿越高雄港之航道海底后,终点在高雄市旗津区道路口,全长一千六百七十公尺[3],主要水下涵洞是由六节钢筋混凝土沉埋管[4]结构体所组成,沉埋管事先在陆地上以施工制造并在两端开口处用铁片密封起来,每节120公尺长,高24.4公尺,重达2万多吨,在两侧联络坡道及海底地基完工后,以驳船将沉埋管拖送至适当位置,打开预留之孔洞让海水进入而沈入海底,以特殊柔性接头接连六个沉埋管,然后密封孔洞,由两侧联络坡道逐一切开铁片、抽干海水。沉埋管体内包括双向各2线汽车道及1线机车道、排水、照明、配电、交通监视,并兼具防水、防热、防震三种功能。

船只限制及浚深作业

为维护高雄港过港隧道结构安全,原本航行通过隧道上方主航道的船舶限制吃水深为13.8公尺,但为因应船舶大型化,高雄港务局于2004年起开始实施高雄港过港隧道上方主航道浚深工程,并于2005年10月18日完工[5],完工后浚深水深达14.2公尺,通过高雄港过港隧道上方主航道的大型船舶,只要吃水深在14公尺以内,即可申请航行通过进港作业。

禁行交通

《高雄港过港隧道管理作业要点》伍、禁止通行隧道之规定:

  1. 行人。
  2. 脚踏车。
  3. 人力三轮车、马达三轮车或拼装车。
  4. 载运禽畜、垃圾、干草、木杆或粒粉物质,但未严密覆盖或未捆扎牢固之车辆。
  5. 履带车。
  6. 超过限制高度4.5公尺。
  7. 超过宽度3公尺以上6公尺以下及载运危险物品未经申请核准之车辆。
  8. 其他可能危及隧道安全之车辆。

隧道附近有前镇中洲航线公共渡轮,与旗鼓航线不同的是小型汽车可上船[6]

影片

【历史上的今天】1984.01.05_高雄港过港隧道工程完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