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
魏勇,1970年出生,特級教師,中學高級職稱。重慶涪陵五中歷史教師(現為北京十一學校歷史教師),重慶長江師範學院兼職教授,重慶市重點中學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區科技拔尖人才,《世界歷史》教參編委,中央教科所教師培訓中心專家組成員,國家審定通過的川教版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人員。由於業績突出。先後被評為"重慶市涪陵區骨幹教師""重慶市涪陵區學科帶頭人" "重慶市涪陵區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貼。
魏勇 | |
---|---|
特級教師 | |
出生 | 1970年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獎勵與懲罰??班主任案例精選> |
目錄
基本介紹
教過9屆高中畢業班,兼當班主任。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所教學生在高考中每每取得優異成績。在《人民教育》、《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語文教學》、《成長》、《交際與口才》、《教師之友》和《南方周末》及天涯論壇(網名"劉支書助理")上發表文章70多篇,出版著作《獎勵與懲罰??班主任案例精選》(西南大學出版社)。是2006年第11期《教師博覽》的封面人物。先後應邀在徐州、常州、新疆、廣州、河南、武漢、山西、昆明等地上公開課和作學術報告幾十場,引起強烈反響。 [1] 作為北京重點高中——十一學校的歷史特級教師,生長於巴山渝水的魏勇,燒得一手味道銷魂的絕妙川菜,也講得一口妙趣橫生的歷史課,絕不辜負「麻辣教師」的美名。 他包容理解當下的「主流價值觀」,但更認可索爾仁尼琴的:「一句真話的分量重於整個世界」。更多的時候,他以一個讀史人的胸懷練達處世,教書育人。不魯莽對抗,亦不輕易屈從。 他的發言與課堂表現,均以思維縝密、視野廣闊而大受學生歡迎。他更欣賞的教師腔調是,敘述而不控訴,平靜的敘述同樣也能產生思想的力量。
搜狐教育記者採訪魏勇
歷史為我們提供了經驗主義思維方式
搜狐教育:您講歷史很受學生們的歡迎,您是怎樣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的?
魏勇:我並沒有刻意去考慮如何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我關注的是歷史本身讓人感興趣的東西是什麼,如果我們抓住了歷史本身的興趣點其實就等於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
搜狐教育:您認為好玩和應試之間應該怎樣去平衡?
魏勇:很多年以前我在地方上工作的時候,會存在平衡的問題。一般來說,高一的時候我們傾向於好玩,分到文理科班之後,文科班的歷史傾向於考試多一些,理科班會。第二,會告訴學生兩套思維系統,一套用來真實思考真實表達,另一套用來對付考試,你要知道考試需要你回答什麼,你就要提供什麼。
搜狐教育:在您看來,歷史應該教會學生什麼?
魏勇:我認為歷史應該教會學生怎麼思考問題,得到一個新的信息的時候首先不要輕易肯定,也不要輕易否定,要去尋找全面對稱的材料、證據來驗證這個信息的真實性這個新的信息論斷是否站得住,證據要足夠能夠支撐觀點,使自己的論點有足夠的說服力,我覺得這是歷史應該教給學生非常重要的歷史思維。 而且歷史很重要一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經驗主義的思維方式,經驗主義在很多方面勝過理性主義,原因在於社會科學領域人的思想和行為他是不能量化的,往往是動態的、易變的、模糊的、曖昧的,如果我們從純粹理性主義的思維方式去試圖非常精準地能夠用數字來量化這樣的方式來看待現實和生活的話,就有可能形而上學或者教條主義,從而使我們的判斷脫離社會實際。 這就好比我們到陌生的一個地方去旅遊旅行選擇飯館,其實你可以很容易就達到你的目標選擇一個好的飯館——在飯點上哪個飯館人多八九不離十飯菜是比較好的,就是經驗主義的方式。至於理由是什麼,你說不出具體的那些數據上的依據,但是它就能夠幫助你直接抵達真理,這就是經驗主義的價值。而歷史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思維方式。
歷史教科書編寫跟"紅線"距離太遠
搜狐教育:您會讓學生了解與教科書不同的觀點嗎?
魏勇:不那麼敏感的事件我們可以用非常敏感的方式來教學。比如我上時事政治課的時候講到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這件事情不是很敏感,我可以告訴他們國外媒體的報道內容。不敏感的話題我們可以用敏感媒體的內容,而敏感事件我們一定要儘可能引用不敏感媒體主流媒體的觀點和立場來討論。
搜狐教育:您覺得在現時環境下,一個人文學科的老師應該怎樣講課?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還是"盡力傳授獨立與正義,真實與思想給自己的學生"?
魏勇:量力而行。"一個老師有多大的飯量就吃多少碗米飯"。凡事要看情況。看什麼情況?要看你所做的選擇是否能夠有
搜狐教育:這是不是也有一些無奈?
魏勇:必然。我覺得我們中國就沒有不無奈的人,作為老師只有多努力,讓這種無奈的領域小一點、無奈的時候少一點,可能中國的教育就一點一點的向前發展進步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搜狐教育:您是否關注過港台的歷史教科書?和內地歷史教科書相比,您更認同哪種編寫方式?
魏勇:港台教科書和內地教科書區別不在於編寫方式,區別還是在於教科書編寫的體制。港台和美國英國這些國家他們都是一種市場體制,日本教科書有八九種,至於用不用裡面的教科書由學校、學生、老師來選來定,是放在市場上各種教科書來PK。而我們不是,我們是行政體制下的教科書編寫,這是最根本的區別。如果不是把教科書放在市場體制下來編寫的話,那麼所有的教科書應該說都是大同小異,它必須統一在某種特定的指導思想之下編寫,這就會構成港台教科書、歐美教科書和大陸教科書的巨大區別。
搜狐教育:您更認同什麼樣的編寫方式?
魏勇:我當然認同市場體制下的教科書的編寫方式。
搜狐教育:如果由您來編寫的話,您希望歷史學科的教科書里主要包含什麼樣的內容?
魏勇:如果說內容的話,歷史教科書最關鍵的還是要真實求真。如果我能夠參與到編寫教科書當中,那我想我可能會在我負責的那個領域內力所能及的、在不突破"紅線"的情況下去接近真相。現在的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問題在於跟"紅線"保持的距離太遠了,過分追求安全性使得教科書不為學生喜歡,其實我們是有空間的可以去接近那個"紅線"但不突破它。
歷史系的學生往往不喜歡歷史、
搜狐教育:說完教科書我們再說說考試。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教科書最終的落點是考試,您怎樣看待高考歷史學科的試題內容?
魏勇:高考題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考的太死,很大程度上還是考察學生記憶的工夫,也有一部分題淺嘗則止考察學生的概括能力、闡釋歷史的能力、歸納能力,但是遠遠不夠,而且由於在考察能力的力度方面不足,導致了歷史考試的區分度不好。
表面上看是有區分度的,這個區分度是區分學生在記憶歷史知識方面程度上的區分度,而不是學生的歷史素養的區分度,這就比較糟糕。現在的高考題甄別不出學科素養好的學生,原因就在於考試的內容方面還缺乏突破,在關注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方面命題的時候做的工作嚴重不足。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命題的人希望省事,不希望找麻煩。因為你要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歷史素養進行評價,那你這個評價標準必然就要比較複雜和高級。比較複雜和高級操作起來的時候就會覺得難度大,容易引起爭議,為了省事,少去一些爭議麻煩乾脆簡單化。主觀題儘可能客觀化,答案客觀化標準化,踩點給分,答到這個知識點就有分,沒答到就沒有分,而學生的思想深淺其實是看不出來的。這一點對於歷史考試和歷史學習來說傷害比較大,所以這一點亟待變革。
搜狐教育:一個中學的歷史老師所講授的知識,或許會牽扯到一個孩子長大以後的歷史觀。您認為師範類院校在歷史類教師人才的培養方面,應該做哪些改變?
魏勇:第一個改變就是在招生的時候要招到真正喜歡歷史的人,這就涉及到高考命題內容和高校選拔方式的變革。如果高校的歷史系招到了這些學生,大部分是喜歡歷史的,八九不離十這些人會成為比較優秀的老師。問題是現在高校招到的歷史系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是喜歡學歷史的,我聽說北大歷史系的系主任說,歷史系70%都不是第一志願,可能其它學校的歷史系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後面的改革可能會改善這個情況,但是目前的人才格局是不喜歡歷史的人在從事歷史學系,這個很難從根本上改變。
民國被嚴重的美化了
搜狐教育:學生是電視劇、電影比較重要的觀看群體,您怎樣看待歷史題材電視劇、電影中史實錯誤?
魏勇:首先我個人來說對歷史題材當中的史實錯誤我是有相當的包容度的,不要說導演,即使讓我們歷史學科的從業者去還原歷史的細節,也難免會有一些失誤。關鍵不在於細節有沒有史實錯誤,而在於重大歷史事件有沒有黑白顛倒,如果重大歷史事件是真實的,細節上有一些瑕疵出入完全可以原諒。
比如近期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內容真實方面,我認為製作方已經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在目前的輿論環境下做了最大的努力。這部劇集出現了以往電視語境裡面不可能出現的人物,而且呈現了我們老百姓聞所未聞的政治局會議的那些布局、結構、打破了某些政治上的神秘。在某種程度上,它就是進步。所謂的創新和變革我覺得這就是由這些一點一點的點滴進步變化組成的。小卒子過河一步步往前拱,只要往前拱了一步就很好。
搜狐教育:如果可以穿越時光,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中,您最想要回到哪個朝代?
魏勇:我還是願意活在當下,我們這個時代有點像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就我個人來說,雖然在這個時代有痛有掙扎有跌倒有憤怒有埋怨,但是這同樣吸引你。
所謂的古代那些盛世,其實都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在敘述和記載的時候會把某些好的時代進一步地美化,而遮蔽掉了它那些不好的東西。事實上,在傳說中那些"最好的時代",社會資源很匱乏,作為老百姓普遍的都要和溫飽做鬥爭。更重要的是古代的價值觀跟現在不一樣,過去連自由戀愛都不被允許,父母指明媒妁之言,你能接受嗎?總的說來,現在的時代有更多的可能性。
搜狐教育:現在社會上一些人開始懷念民國。
魏勇:民國被嚴重的美化了。民國之所以好是因為敘述和回憶民國的人他們有話語權,他們是知識分子,在民國那個時代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他們和民間農民和工人的差距是巨大的,比現在知識分子和農民工人階級之間差距更大,大的多,這點你不能不看到。你要讓一個民國時代過來的農民來講民國那些事,也絕對談不上民國比現在好。
1912年建立民國,馬上孫中山和袁世凱打仗,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這些所謂的運動全是戰爭,袁世凱一死,軍閥混戰,接着蔣介石一北伐。形式上統一了,民國又陷入了新軍伐混戰,1930年中原大戰,然後又和共產黨打,幾次圍剿,這邊還沒打完,日本又來了,日本剛一投降又打解放戰爭內戰……如果真的作為一個小民處在那個年代,你就會感覺寧做太平犬不做離亂人。要說穿越回民國,這個完全是不靠譜的想法。
如果僅僅作為一個窺探者,那麼我每個時代都想去看一看:我想看看恐龍中生代那個地球上是怎麼回事。我很想知道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是否屬實。是不是形式上禪讓實際上是逼宮?還有西周制訂了周禮,我想知道那個時候人們在統一制訂州禮之前人們是真正來規範自己行為的?歷史史書上記載比較少或比較模糊的那些年代我可能更想去窺探一下,但是我不想生活在那裡。
視頻
大開腦洞的歷史課,看看魏勇老師的講解
魏勇寫真
參考資料
- ↑ 麻辣教師魏勇:我最欣賞學生與我唱反調,搜狐教育
- ↑ 麻辣教師魏勇:我最欣賞學生與我唱反調,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