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魏学哲

来自 活动家 的图片

魏学哲,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汽车学院副院长[2]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学院副院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学位/学历----博士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专业方向----车辆工程

就职院校----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研究方向

车辆工程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硕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博士。

工作与实践

现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汽车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源系统,尤其是车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工作,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车用储能电源系统技术体系。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在汽车电子的专业课“汽车电子学”中担任电源部分的教学。

为全院研究生开设“汽车嵌入式系统”课程。主要包括:

动力电池建模

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体系及实现方法,包括电安全、热安全等核心技术;

单体电池、电池模块和电池系统总成的测试方法和评估体系;

动力电池电特性模型;

动力电池热特性模型;

动力电池管理

电池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硬件实现、软件实现;

动力电池动态内阻、SOC、SOH估计等核心算法;

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中电池系统热管理的技术方法;

热失控模式下的热管理;

基于储能电源的电能变换

车载储能电源系统充电、逆变方法及实现

车载电能变换方法及实现

基于V2G的储能网络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一致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电动汽车专项课题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作为课题副组长及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863”课题十余项。

2022年4月27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Data-driven capacity estimation of commercial lithium-ion batteries from voltage relax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魏学哲教授团队完成,团队朱建功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戴海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同济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为第二完成单位。这一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容量估计的新方法,为多种应用场景下的电源系统技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著作

编著著作1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三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实用新型十余项。

荣誉奖项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的“超越3号”燃料电池轿车入选200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7年”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核心技术”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汽车多源动力总成集成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工作组研究,主要在电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系统方面作出贡献,并作为中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协调。

参考来源

  1. 魏学哲 ,活动家
  2. 魏学哲 ,技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