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尾葵
魚尾葵 |
中文名稱:魚尾葵 拉丁學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 別 稱:假桄榔、青棕、鈍葉、董棕、假桃榔 二名法:Caryota ochlandra 門綱: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種屬:魚尾葵種、魚尾葵屬 科目:棕櫚科、初生目 |
魚尾葵(學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 )棕櫚科、魚尾葵屬植物。喬木狀,高10-15(-20)米,直徑15-35厘米,莖綠色,被白色的氈狀絨毛,具環狀葉痕。莖幹直立不分枝,葉大型,羽狀二回羽狀全裂,葉片厚,革質,大而粗壯,上部有不規則齒狀缺刻,先端下垂,酷似魚尾。花序最長的可達3米,花3朵簇生,花期7月,肉穗花序下垂,小花黃色。果球型,成熟後紫紅色,果實漿液於皮膚接觸能導致皮膚瘙癢。
產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省區海拔450-7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中。該種樹形美麗,可作庭園綠化植物;莖髓含澱粉,可作桄榔粉的代用品。
目錄
形態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20米。單幹直立,有環狀葉痕。二回羽狀複葉,大而粗壯,先端下垂,羽片厚而硬,形似魚尾。花序長達約3米,多分枝,懸垂。花3朵聚生,黃色。果球形,成熟後淡紅色。花期7月。魚尾葵喜溫暖,濕潤。較耐寒,能耐受短期-4℃低溫霜凍。根系淺,不耐乾旱,莖幹忌曝曬。要求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
產地生境
魚尾葵喜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土壤,不耐鹽鹼,也不耐強酸,不耐乾旱瘠薄,也不耐水澇。喜溫暖,喜濕、生長適溫為25-30℃,越冬溫度要在10℃以上。耐蔭性強、忌陽光直射,葉面會變成黑褐色,並逐漸枯黃;夏季蔭棚下養護,生長良好。
產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450-7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中。亞熱帶地區有分布。
繁殖方法
栽培技術
[1] (1)栽植技術:選1~2年生苗帶土球栽植,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上挖栽植穴,株行距3×2.5m,栽後每年中耕除草3~4次,施肥1~2次,乾旱時適時澆水。
(2)盆栽技術:選2~3年生植株上盆栽植。栽時盆底先墊3cm厚純淨石礫作排水層,再裝培養土(園土2份、腐葉土2份、沙1份的混合土)。栽後澆水,放於背陰處,每天給葉面適當噴水。恢復生長後按正常管理,保持盆土濕潤,定期在周圍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每年換土1次,3年後換盆,適當剪去部分老根和枯根。
(3)修剪技術:及時剪去下部枯萎葉片,促進新葉生長。對於下部過密枝、交叉枝應疏除,以保持通風透光。每次施肥前要進行疏土,利於土壤透氣,促進根系生長。
價值
魚尾葵,樹姿優美瀟灑,葉片翠綠,形奇特,有不規則的齒狀缺刻,酷似魚尾,富含熱帶情調,是優良的室內大型盆栽樹種,適合於布置客廳,會場,餐廳等處,羽葉可剪作切花配葉。
魚尾葵莖含大量澱粉,可作桄榔粉的代用品;邊材堅硬,可作手杖和筷子等工藝品。
來源:棕櫚科魚尾葵Caryota ochlandra Hance,以葉鞘纖維(煅炭備用)、根入藥。
性味:微甘、澀,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強筋骨。
吐血,咳血,便血,血崩:葉鞘纖維炭3~5錢,水煎服。
肝、腎虛,筋骨痿軟:根3~5錢,燉豬骨服。
備註:果實有毒。誤食可致頭暈、噁心、嘔吐等反應,可給予大量糖水服,或25~50%葡萄糖靜脈注射和對症治療。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資料
- ↑ 棕櫚科熱帶植物——魚尾葵,快資訊,2018-03-18
- ↑ 魚尾葵,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