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虱
魚虱 |
魚虱於分類上屬節肢動物,甲殼綱(Crustaceans),鰓尾亞綱(Branchiura),魚虱科(Argulidae),魚虱屬(Argulus)。全世界至今約已發現百餘種,在亞洲以日本魚虱(Argulus japonicus)最常見。體扁平盾狀,雌雄大小相似,約5~8mm,頭部與胸節連接一起形成頭胸部(Ccphalothorax),具四對泳足可供遊動及於宿主體表行動。
目錄
簡介
魚虱(fish louse)亦稱鯉虱(carp louse),複數為fish lice或carp lice。鰓尾亞綱(Branchiura)甲殼動物,寄生於洄游的海水魚及淡水魚體上,已知約120種,多歸屬魚虱屬(Argulus)。體扁,背甲寬闊,故呈明顯的卵圓形。複眼無柄,不能活動。有一對大吸盤,胸部有4對分支的游泳肢,腹部小而不分節。體長約5∼30毫米(0.2∼1.2吋)。卵產出後不附在身上,這與許多近緣的寄生甲殼動物不同。
頭具一對複眼,附屬器形成吸盤及鈎狀物,用以固着於魚體;口器形成刺狀,外包被鞘,可伸出用以穿刺宿主組組織,吸食組織液或血液,腹節(尾節)呈兩片圓葉狀,又稱尾鰭,可為分類上鑑別的依據。
魚虱的腹面有許多倒剌,能用來在魚體上不斷爬行,刺死魚體,吸吮魚血,引起魚種大批死亡。在溫暖的南方(水溫16-30℃),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長江流域一帶,每年6-8月為流行盛期。魚虱對寄主年齡無嚴格的選擇性,對大魚主要是妨礙生長,一般不引起死亡,但對魚種危害很大,少量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評價
生活習性
善游泳,但有許多種類往往以翻筋斗的方式在水中前進。以吸盤牢固地吸附在宿主皮上,用盤狀的刺吸口器取食血液和黏液。
生長繁殖
魚虱不具宿主種別性,各種淡水魚皆可被寄生,多半寄生於血液循環充足的區域,如魚鰭基部,嘴周圍。當飽食血液後常會離開魚體,躲於環境,再附着另一尾魚,故具更換宿主能力。雌蟲受精後,離開宿主於水生植物、石塊等產下100~300個具點黏液狀的卵,排列呈長列狀。
成熟的雌性魚虱會在魚缸的玻璃面或岩石等處產卵。此時卵的大小約為0.4 mmx0.25 mm大小,一次可以產30-200個蟲卵,蟲卵被膠狀物質包裹着產於對象物上。
魚虱的成長受水溫影響。魚虱發育的適宜水溫一般是15-30℃,在這一溫度範圍內水溫越高成長速度越快。比如從孵化天數來看,水溫在28-30℃時大約需要10.7天,而水溫16-17℃時則需要44天。
一般在11月前後產出的蟲卵由於水溫低於發育適宜水溫,孵化會在來年4月前後,這時魚虱以卵的形式來越冬。孵化出的仔蟲為了吸附魚體而在水中遊動。當魚虱在魚體上寄生後就開始反覆脫皮直至成長為成蟲。
分布範圍
魚虱於世界各地皆有分布,主要生存於溫帶淡水水域中,但亦有一些種類可生存於鹹水或半鹹水水域。鯉魚、草魚、吳郭魚、鰻魚等淡水魚類常發生感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