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鰾膠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魚鰾膠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小黃魚Psen-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或鱘科動物中華鱘Aci penser sinensis Gray、鰉魚Husodauri-cus Georgi等的魚鰾。取得魚鰾後,剖開,壓扁或製成一定形狀,乾燥。
【古代炮製方法】
宋代有炙令焦黃(《總錄》)、制炭(《三因》)、炒制(《瘡瘍》)的炮製方法。明代有炮(《普濟方》)、焙制(《正宗》)、蛤粉炒(《醒齋》)的記載。清代增加了螺粉炒(《本草匯》)、牡蠣粉炒(《增廣》)等方法。此時,其炮製方法有十餘種。
【現代炮製方法】
1、魚鰾膠: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微火烘軟,切成小方塊或絲。 2、滑石粉炒魚鰾膠:將滑石粉置熱鍋內,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淨魚鰾,不斷翻動,至發泡,鼓起,顏色加深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魚鰾每100kg用滑石粉40kg。
【飲片性狀】
魚鰾膠呈小方塊,黃白色角質樣,半透明;質韌,氣微腥,味淡。滑石粉炒後魚鰾質地松泡,呈黃褐色,腥臭味減弱。
【炮製目的】
魚鰾膠味甘、成,性平。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消腫的功能。 魚鰾膠有腥臭味,不利於服用,很少生用。炒制後使質地疏鬆,利於粉碎,降低滑膩之性,矯正腥臭味,臨床多用,用治腎虛之滑精、吐血崩等。
【應用選擇】
1、腎水不足常與沙蒺藜、當歸、肉蓯蓉、菟絲子等同用,可治腎水不足,陰虛血虛等證,如魚鰾丸(《拔萃良方》)。 2、食管癌、胃癌單味用香油炸酥、壓碎(內蒙古《中草藥醫療法資料選編》)。
【現代研究】
魚鰾含膠性蛋白,滋膩性強,有腥氣。內服可增強血清之黏滯性,促進血液凝固。必須炒黃才能研成細末沖服。現在常採用滑石粉或蛤粉燙的炮製方法。因為滑石粉和蛤粉是微小的粉末,受熱及傳熱比砂慢些,用它們來作中間體燙魚鰾,不容易將藥物烤焦,同時可以除去腥臭味,服用時不膩膈。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土炒、蛤粉燙等。 2、文獻摘錄「以蛤粉炒成珠,以無聲為度」(《本草述》)。「牡蠣粉炒成珠」(《增廣》)。
【總結】
魚鰾從宋代開始用輔料和採用不同的方法炮製。近年來各地的炮製規範中收載的大多數是用滑石粉炒法,亦有用蛤粉炒的。由於魚鰾質地堅韌,氣味腥臭,炙、燒、炒、麩炒、香油炸、螺粉炒、蛤粉炒、牡蠣炒等法均能起到矯味矯臭、利於粉碎的作用。其中螺粉炒、蛤粉炒、牡蠣粉炒等法引藥入下焦,增強補腎的作用。 [1]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規範》)。刷去灰土(《山東》)。
二、切制 切成小方塊(《規範》)。刷去發土,在無煙火焰上烤軟後切塊,或干切成塊(《山東》)。
三、炮炙
1.蛤粉或滑石粉制 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鍋內,用文火炒熱,放入魚鰾膠塊,拌炒至鼓脹松泡時,取出,篩去蛤粉或滑石粉,放涼。每魚鰾塊100kg,用蛤粉或滑石粉30kg(《規範》)。
2.土製 將白土用武火炒熱,取淨魚鰾塊倒入,迅速攪拌,炒至全部鼓起,成黃色時,立即出鍋,篩去白土,攤開,晾涼(《甘肅》)。
【炮製方法】
1、魚鰾膠: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微火烘軟,切成小方塊或絲。
2、滑石粉炒魚鰾膠:將滑石粉置熱鍋內,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淨魚鰾,不斷翻動,至發泡,鼓起,顏色加深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魚鰾每100kg用滑石粉40kg。
【飲片性狀】
魚鰾膠呈小方塊,黃白色角質樣,半透明;質韌,氣微腥,味淡。滑石粉炒後魚鰾質地松泡,呈黃褐色,腥臭味減弱。
【炮製目的】
魚鰾膠味甘、成,性平。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消腫的功能。 魚鰾膠有腥臭味,不利於服用,很少生用。炒制後使質地疏鬆,利於粉碎,降低滑膩之性,矯正腥臭味,臨床多用,用治腎虛之滑精、吐血崩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