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巷小学
鲁巷小学(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小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一组,建立于1958年,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现已由当初的一所百余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发展到今天的52个教学班、近2600名学生、在岗教职工124名的大学校。在这5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强校之路。1994年,学校通过了武汉市首批实验小学的验收。1995年被命名为省、市两级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2007年,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学校。
目录
学校简介
鲁巷小学,位于 湖北省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一组,建立于1958年,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现已由当初的一所百余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发展到今天的52个教学班、近2600名学生大学校。目前有2000多名 学生和几百名 老师。
学校师资
在岗教职工124名,其中,优秀区管专家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1名,市师德建设“十佳”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3人,市、区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区名师2人,市、区优秀班主任14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18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15名,区骨干教师24人。广大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潜心钻研,共发表论文60余篇,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有近200人次获奖。
办学管理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教书育人专家,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加强学生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同时,开展体、音、美特色教育,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合格新生[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高科技人才与技术操作性人才相结合。因此,绘制的蓝图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做到:规范(开齐门类,开足课时)国家课程、保证地校课程、安排自选课程,每天早上教室里书声琅琅,那是日托班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呤诵古典诗文;普通班的学生在进行美文欣赏。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则。 科学地描绘教学蓝图,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好的效率。如: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安排基础学科课程,在学生易疲劳或精力易分散的时间里安排艺术类课程;各种课程交错编排,脑力劳动较重与脑力劳动较轻的课程间隔,以调节精力,提高学习效率;书面作业量大与作业量小的课程间隔,以均衡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将课时少的课程间隔编排,以保证知识的落实;将同一学科较分散地编排,有利于学生消化……总之,编排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动静搭配,劳逸结合。对学科感兴趣,对求知有欲望。
充分利用设备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需要共同使用仪器、教具、场地,而目前学校的条件又有限,只能在编排课表时,相互兼顾,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仪器、教具及场地利用率,保证每个学生能享用,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适于教学准备研究的原则。在描绘教学蓝图时,还要考虑到方便教师教学。如:代多个年级课的教师,要确保一天只拿1-2本书;代多个班级课的老师,要考虑一圈一圈的循环。如一个体育教师代5个班的体育,要保证他把上一课时间转完后再进行下一课时;同时还要考虑到同类型的课相对集中,让各教研组都有集中的时间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如:1、2节的艺术、综合学科老师,3、4节语文、数学老师,基本可坐在一起解决教学中临时遇到的疑难。还有将所任课时相对集中排列,方便教师处理业务,备课及批改作业。
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首届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成为武汉市第一批办学水平示范学校、绿化先进学校、科技先进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少先大队红旗大队,成为“中国光谷”的明星学校 。
2017年,鲁巷小学被评为“全国百强小学”。
参考文献
- ↑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应该是一种教育模式 ,搜狐,2020-10-30
- ↑ “互联网+教育”构筑智能教育新生态,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