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文俊烈士傳(李根勇)
作品欣賞
魯文俊烈士傳
【題記】:《魯文俊烈士傳》是一篇真實反映山東省嘉祥縣臥龍山街道馬莊村烈士魯文俊其人的傳記,本文旨在最大程度地還原魯文俊雖短暫而進步、繼而光輝的一生。
共和國成立的前夕,1949年7月的一天,馬莊村東南角的魯家喜添頭生男孩,其父魯西勝勞作為生,其母李氏居家務農,同天下父母一樣,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取名文俊。魯西勝與李氏共育有四子四女八個孩子,文俊是家中長子,自幼聰明俊俏,乖巧懂事,自然倍受父母疼愛,成長過程中也一路得到家人呵護,順風順水。
馬莊當時隸屬原大山頭公社,現為臥龍山街道轄區。據譜載馬氏祖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縣馬家村遷此立村,以姓氏取名馬莊。
解放初期,村前開通兗州至蘭考省級公路,簡稱兗蘭公路,沿路兩邊店鋪林立,車水馬龍,這裡成立了嘉祥縣大山頭公社馬莊公路養護站。
魯文俊老家。馬莊溝泵站,嘉祥縣防洪除澇設施提升工程。烈士魯文俊的家就在距此不遠的東北角。筆者作為其三弟魯文山的高中同學,最近在編寫志書,建立革命烈士二維碼時,重新採訪了烈士的家人、同事、當年參加追捕罪犯的相關人員,編寫了《魯文俊烈士傳》,以示緬懷。
一、小學畢業 養護工路
魯文俊6歲時,被父母送入村小學,學完了五年制小學課程畢業。魯家兄弟姊妹眾多、家境窘迫,為了讓弟弟妹妹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從小就懂事的文俊,自願中止學業,不再上初中,作為長子的他到馬莊大隊公路段,當了一名養路工,掙工分,幫父母養家。他還與父母硬擠出學費,把三弟文山送到當地最好的學校—一嘉祥縣第十中學。因此,魯文山是八個兄弟姊妹中學問最高的。魯文俊犧牲後,家中的頂樑柱塌了,父母痛失愛子,整天以淚洗面,母親患上嚴重的憂鬱症不能自拔,四弟文才及四個妹妹們,都沒能再走進學校的門坎。
二、工作轉正 雙喜臨門
1971年冬,22歲的魯文俊因工作成績出色,起早貪黑,大膽管理公路責任養護路段,榮立二等功,主管部門擬將其轉為正式工,報表已批下來了。這年底,他與鄰村仲山公社北李樓村的李姓姑娘喜結蓮理,並懷孕待生子嗣,可謂雙喜臨門,喜事連連,一家人也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中。
三、命案突發 追捕逃犯
1972年5月麥收時節,嘉祥縣孟姑集公社信用社,發生了一起震驚省內外的持槍搶劫銀行大案,犯罪嫌疑人持槍殺害一名女信用社職員,致一男職員受傷。
案件發生後,省市縣相關部門成立專案組,嘉祥縣人民廣播電台滾動播出案情通報,要求居民行動起來,全民皆兵,武裝把守橋頭路口,全力緝拿罪犯。作為馬莊養路段民兵的魯文俊也被召入圍堵組,日夜守護巡邏馬莊段公路要道,防止嫌犯逃跑。
案發第五天,魯文俊與民兵連的領導們一同巡邏,在公路旁邊的麥田中發現了逃犯的身影。他臨危不懼,勇敢地向趴在麥田的犯人身邊靠近,在捕捉犯人時,不幸被槍擊中頭部倒下再也沒能起來。
原來,經公安、武裝部門全力工作,案發五天後案件有了重大進展,犯罪分子企圖向外地逃穿時,在原大山頭公社馬莊附近麥田中現身,武裝部門工作人員圍捕時,嫌犯槍殺了公路養護工民兵魯文俊,然後,從麥田裡匍匐前進脫逃。當天追捕人員追至馬村公社陳樓村一場屋院時,接獲罪犯妹妹的舉報,稱其退伍的大哥陳才起是作案者,躲藏在大隊場屋院粉房裡。
案件原由。案發原因眾說紛紜,大致原由是陳才起,屬馬,在家為長子,下面有一弟三妹,兄弟姊妹五人。早年,其母親有病家貧,陳才起想用銀元到信用社換錢,工作人員辨認為假銀元未兌換到現金,因此懷恨在心。陳才起入伍後,利用看管部隊槍械庫的機會,偷盜出一支手槍寄回家中,叮囑其父將郵來的包裹放到屋內梁頭空隙處,不要打開翻動。
陳才起提前退伍,二十五歲的他時任陳樓村民兵連長,別人介紹對象他不見,一心尋機報復犯下如此大案。陳樓村東北角有一處打麥場,這裡有東屋作粉房、牛屋等。陳才起藏在粉房碾盤下,各路兵種武裝人員將其合圍。據筆者的工作同事後來講,時任醫療隊成員的縣人民醫院外科大夫張守甲、馬村縣人民醫院分院大夫張雲,當年,他們均躲在粉房南側百米遠處的積肥坑內隱蔽。至傍晚時分發起破牆突襲,陳才起的父親拿來一床被子,武裝人員頂着被子登上屋頂,刨開窟窿向內射擊,聽到屋內槍聲,陳才起被擊斃。
當年一起轟動一時的槍擊大案塵埃落定,陳才起埋在村東老林里……
四、英勇犧牲 追認烈士
魯文俊中槍後,當時緊急運往紙坊公社轄區的三五八軍區醫院搶救無效犧牲,解剖了屍體,查明了受傷彈道情況。
魯文俊,男,1949年7月生於大山頭公社馬莊大隊,1968年參加工作,時任兗蘭公路嘉祥縣大山頭公社馬莊段公路管理工,職務民兵。
1972年5月,在巨野縣下官屯(今麒麟鎮)追捕陳才起時被其槍殺,因公壯烈犧牲,歿年23歲。
1972年5月,濟寧軍分區批准魯文俊為革命烈士,榮立二等功一次。
1974年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另填有著名烈士英名錄。
五、革命烈士 魂歸陵園
英雄沒有遠去,烈士常被記起。2021年清明節前夕,確切的說是清明節前三天,即2021年4月2日,距離魯文俊犧牲的五十一年後,這一天是馬莊魯氏家族的大日子,上午,在魯文俊四弟文才的主持下,按照傳統習俗,在村東魯文俊的墳頭上搭上蔽日黑布,開始起墳,拍照、記錄,將其骸骨安放好後,當天移塟到嘉祥縣烈士陵園最南排首位,舉行了烈士安放儀式。萌山青青,松柏環抱,他將與眾烈士戰友們長眠在這裡……
六、後記
1972年5月,魯文俊犧牲後,其家人如五雷轟頂,悲痛欲絕。身孕在身的魯文俊妻子李某,含悲引產後另婚他人。痛失愛子的母親(娘家系鄆城縣李集鎮李府)如天塌一般,一年失去三口人,痛不欲生,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鬱症,痛於1996年2月12日謝世,終年七十歲。六年後的2002年12月28日,魯文俊的老父親也駕鶴西去。孝男子孫們擇地安塋,並在墳頭前立了"處士魯公諱西勝暨德配李氏之墓"碑,奉祀父母。據碑銘文載:
母早於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二日(去世)
(孝)男 長文俊、次文存、三文山、四文才 孫 守恩、守釗、敬立
公元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月[1]
作者簡介
李根勇,字可心,筆名木子,山東嘉祥縣人。現為濟寧伏羲文化學會·垞山書院院長,文化學者,哈爾濱市呼蘭區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