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魯軌(?~449年),字象齒,扶風郡郿縣(今陝西眉縣)人。南北朝時期歷史人物,東晉雍州刺史魯宗之之子。擅長騎射,氣力絕人。初仕東晉,任竟陵太守,受到劉裕猜忌,投奔後秦。後秦滅亡時,再投北魏,封荊州刺史、襄陽郡公,鎮守長社。元嘉二十六年,魯軌去世,其子魯爽襲位。[1]

魯軌

目錄

生平

魯軌,東晉末年晉安帝時,雍州刺史魯宗之之子,魯爽之父。

少習弓馬,筋力絕人,任竟陵太守。後隨父魯宗之投奔後秦。劉裕北伐後秦,克定長安。魯軌再投北魏,任北魏荊州刺史、襄陽郡公,鎮守長社。當時武陵王劉駿鎮守襄陽,魯軌派親人致書,想要歸宋。但因曾經在破冢之戰殺徐逵之(徐湛之之父)、劉虔之(劉康祖之父)等人,始終不敢南歸。宋文帝屢次招納魯軌,許諾任他為司州刺史。 元嘉二十六年,魯軌去世,其子魯爽襲父位。

主要功績

戰事起因

414年,東晉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出鎮江陵,頗得民心,子司馬文思過繼譙王,留居建康,豪暴粗疏,為太尉劉裕所嫉視。有司希旨,陰伺文思過失,適文思捶殺小吏,正好據事糾彈。有詔誅文思黨羽,本身貸死。裕將文思送給休之,令自訓厲,意欲休之將子處死。休之但表廢文思,並寄裕書,陳謝中寓譏諷意。

劉裕因之不悅,特使江州刺史孟懷玉,兼督豫州六郡,監製司馬休之。翌年,又收司馬休之次子司馬文質,從子司馬文祖,並皆賜死,一面聲討司馬休之,起兵西行。

司馬休之據住江陵,聞報,忙邀雍州刺史魯宗之,及魯宗之之子竟陵太守魯軌,合拒裕軍。雍州刺史魯宗之自疑不為太尉裕所容,與其子竟陵太守軌起兵應休之。

司馬休之並馳書入關,乞後秦發援兵。後秦主姚興遣將姚成王和司馬國璠等,率八千騎赴援,指日出發。

破冢之戰

太尉劉裕使參軍檀道濟、朱超石將步騎出襄陽。江夏太守劉虔之將兵屯三連,立橋聚糧以待,道濟等積日不至。魯軌襲擊劉虔之,殺之。

劉裕使其振威將軍東海徐逵之統參軍蒯恩、王允之、沈淵子為前鋒,出江夏口。魯軌設埋伏計,徐逵之等與魯軌戰於破冢(今湖北江陵東南),中計兵敗。徐逵之、王允之、沈淵子皆死,獨蒯恩列陳於堤下、勒兵不動。魯軌乘勝進攻蒯恩軍,乘高俯射蒯恩軍,矢下如雨,敵方頓時呼聲震地,蒯恩整厲將士,置陣堅嚴。魯軌軍又屢次進行衝殺,蒯恩軍卻巋然不動,魯軌不可將其攻破,於是只能率部退去。

兵敗劉裕

司馬文思與魯軌,合兵四萬,夾江扼守,列陣峭岸,高約數丈。裕舟近岸,將士見了峭壁,不敢上登。裕披甲出船,自欲躍上,諸將苦諫不從。將軍胡藩,忙趨出裕前,用刀頭挖穿岸上,可容足趾,便躡跡登岸。將士亦陸續隨上,向前力戰。司馬休之軍不能抵擋,稍稍卻退。轉瞬間,裕亦上岸,麾軍大進,頓將文思等擊退,直指江陵。休之、宗之亦棄城北遁。而魯軌退守石城。

投奔後秦

劉裕令閬中侯趙倫之,參軍沈林子攻魯軌於石頭城,魯軌被擊破。司馬休之、魯宗之趕來救援但沒趕上,於是司馬休之、魯宗之、魯軌一起北撤到襄陽。可到了襄陽城下,魯宗之的參軍李應之卻閉門不納,而蒯恩也隨後率軍追來。甲午,司馬休之、魯宗之、魯軌等人投奔後秦。

再投北魏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滅後秦姚泓,魯宗之,魯軌再奔北魏。魯軌後來做了荊州刺史、襄陽公,鎮守長社,因曾經殺徐逵之(徐湛之之父)、劉虔之(劉康祖之父)之故,不敢南歸。

魯軌去世後,其子魯爽襲父位。

家族成員

父親:魯宗之

兒子:魯爽魯秀魯瑜

參考文獻

  1. 魯軌. [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