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青少年時代
基本內容
書 名:魯迅的青少年時代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頁 數:173頁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他是陳丹青最推崇的「大先生」,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中國脊樑。
「當我沉默着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野草》題辭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教科書給我們的「印象魯迅」。
可是魯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政客、摯友、論敵、親人有着各自的描述。
陳獨秀1937年在《我對於魯迅之認識》中所寫的那樣:「世之毀譽過當者,莫如對於魯迅先生……真實的魯迅並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原本要在那部夭折的《魯迅傳》中扮演魯迅的戲骨趙丹也說,「我無論如何不能抱着主席誇讚魯迅的幾個偉大去創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須忘掉那幾個偉大。」而先生的孫子周令飛說,「魯迅應該是一個很好玩的人」。
在你心中,大先生究竟是怎樣的人?這本書將帶我們回到先生的青少年時代,昏黃的夜燈下,大先生獨自一人在紹興街道上散着步,烏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阿Q……一個個熟悉的場景和人物向我們走來。祥林嫂急急地問着:「人死了有沒有靈魂?」
來吧,回到大先生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去還原我們心中的魯迅。
作品目錄
總序
每一個人都有值得自己記憶的童年,都有屬於自己價值體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時代。這是年華方富的時光,它充滿細想與追求,它賦予浪漫與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還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還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輪最重要、最可珍貴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點。孔子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今也?」(《論語·子罕》……
一紹興人文薈萃
魯迅的故鄉浙江紹興,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地處浙江杭州灣錢塘江南岸,寧(波)紹(興)平原南部,稽山鏡水之間,屬於美麗而富饒的浙北平原。錢塘江水滾滾東流,湍急的曹娥江奔流不息,匯入錢塘江後直瀉東海。錢塘江南岸和曹娥江西部,是一片開闊的田野。一條條小河縱橫交錯,像一條條銀白色的帶子,縈繞在湖泊、池沼以及村……
二聽祖母講故事
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上距鴉片戰爭40年,距太平天國運動失敗17年,中國社會正發生急遽的動盪和深刻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古老僵化的封建帝國開始解體,「閉關自守」的鐵門被撬開了,變為「門戶洞開」的市場;而農民革命遭鎮壓,也使清王朝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就在這樣一個表……
三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兒時有一位保姆,她的姓名無人知曉,人們習慣地稱她「長媽媽」。魯迅平時叫她「阿媽」,討厭她時便叫她「阿長」。她是紹興東埔大門漊人,夫家姓余,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叫五九,做裁縫的,她只生一個女兒。她一輩子當老媽子,很少回家,直到臨終。魯迅家原有一個女工,即章福慶的老婆阮氏——「慶太娘」。她身材高大,她……
四觀看迎神賽會
1887年,魯迅6歲入塾讀書,開蒙塾師是前面提到過的遠房叔祖周玉田。魯迅稱他「藍爺爺」。私塾設在新台門玉田老人自己家裡,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幾位侄孫,啟蒙讀物是《鑒略》。魯迅對《鑒略》沒有太大的興趣,那開頭的幾句「粵自盤古,生於太荒,首出御世,肇開混茫」,什麼意思?不懂,只是強記硬背罷了。魯迅感興趣……
五百草園的樂趣
1888年,魯迅仍隨玉田老人在塾內讀書。除《鑒略》外,還增加古典詩詞的課程。祖父周介孚曾給魯迅規定了這樣的讀詩順序:「初學先誦白居易詩,取其明白易曉,味淡而永。再誦陸游詩,志高詞壯,且多越事。再誦蘇(軾)詩,筆力雄健,辭足達意。再誦李白詩,思致清逸,如杜(甫)之艱深,韓(愈)之奇崛,不能學亦不必學……
六幼年啟蒙教育
1892年冬,魯迅滿11周歲,父親領他到「三味書屋」讀書去了。三味書屋與新台門周家同在一條街上,相距半里路。◎三味書屋三味書屋的東配房是三間書房,房內正中高懸「三味書屋」四字橫匾。原來的橫匾是「三餘書屋」,取義「為學當以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典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
七做孝子的難和險
在三味書屋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壽鏡吾先生除教授「經書」外,禁止學生看任何略有圖畫的書,一旦被發現,就要嚴打手心;學生們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文星高照」里那個魁星神像了。喜歡看圖、繪圖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塾師的禁令並未能阻止魯迅幼年的喜好。課餘時間,魯迅仍然設法找來各種配有圖畫……
八出入當鋪藥店
1893年,魯迅13歲時,家庭遭到了意外的重大打擊,它直接影響了魯迅的生活和思想。這年秋天,祖父周介孚因科舉作弊案被捕入獄。周介孚在本年浙江省考舉人的鄉試中,受親友委託,寫信給主考官買通關節,事被告發,交由蘇州知府處理。蘇州知府本想含糊了事,諉說周介孚患有精神病以求免罪。不料周介孚否認自己有病,遂……
九走異路逃異地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後,日本、俄國、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等帝國列強,像惡狼一般爭先恐後地肢解和瓜分中國,吞食這個巨人的血肉。同時,黃河決堤,淹死災民十餘萬,河北、山東、河南、湖北等省發生水災或旱災,餓殍枕藉……◎離家去南京(木刻,趙延年作)魯迅看《知新報》,心如刀絞,他隱隱約約地……
十東渡日本留學
1902年2月20日,魯迅得知獲准留學日本後,當日返回紹興,告訴母親及親人。3月17日回南京。24日,魯迅與伍仲文等5位同學從南京乘大貞丸輪船東渡日本。4月4日抵日本橫濱;7日到達東京,投宿在麴町區(今千代田區)平河町四丁目三橋旅館。4月下旬,因清朝公使與日本政府所訂「定例」的限制,魯迅所學的不是……
十一憤離仙台醫專
1904年4月30日,魯迅在弘文學院畢業,領取了由院長嘉納治五郎的名義簽發的畢業文憑。6月1日,魯迅申請入仙台醫科專門學校學習。7月21日,他接到該校的入學通知書。當時報名的考生306人,錄取110人。魯迅是外國留學生中被特別准許免試錄取的僅有的一人。仙台是日本東北部的一個市鎮。魯迅到達後,暫住宮……
十二母親送的禮物
1906年6月,魯迅從仙台回到東京,住在本鄉區湯島町二丁目伏見館公寓裡。他把學籍列在獨逸學協會學校(日語把德意志寫作「獨逸」),在那裡學了一個時期的德文;但這主要是為了有個學籍,可以繼續享用公費。魯迅那時的精力主要用於搜購德文、日文的文藝書刊,閱讀並翻譯其中的某些作品。這時,不知什麼人在紹興傳播……
十三推崇摩羅詩人
1906年冬,魯迅移居到本鄉區東竹町中越館。他靠一個木炭盆取暖,在煤油燈下,在矮腿的桌上,開始寫作。深夜寫作的習慣,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養成的。◎《希望》油畫(英國瓦支繪)翌年春,魯迅在東京與友人許壽裳、袁文藪、蘇曼殊等計劃創辦一個文學雜誌,作為開展文藝運動的第一步。魯迅為雜誌取名《新生》,取「新……
十四聽太炎師講學
這裡需要補敘的是,魯迅與周作人住在中越館,雖然房間比較寬敞,且有板廊,環境也比較清靜,但是,這裡的房租、飯錢都比別處貴,而吃食卻很差。有一種日本的「油圓豆腐」,徑可兩寸許,中間加些素菜,本來勉強可以吃,但是房東老太婆卻只用鹽水煮,捨不得加菜,也不肯加任何作料,又是三天兩頭給這種「油圓豆腐」吃。魯迅有……
十五「木瓜之役」始末
1909年初春,留歐學生監督蒯禮卿辭職,許壽裳的學費沒有着落,原先打算歐遊的計劃也取消了,只好歸國;正巧此時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沈鈞儒去函聘他任學堂的教務長,他就應聘就任了。臨別時,魯迅對許壽裳說:「你回國很好,我也只好回國去。因為起孟(即周作人)將結婚,從此費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謀事,庶幾……
十六在辛亥大潮中
1910年7月間,魯迅辭去了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的教職,應蔡元培之邀請,回到故鄉紹興府中學堂任教,任該校監學,及博物學(後又兼生理衛生學)教員。紹興府中學堂位於倉橋試院,這裡原為科舉試場,後經翻修重建,成為當時紹興府的最高學府。此時,革命風潮已瀰漫全國,局勢十分嚴峻,剪髮辮者格外惹人注目。所以留日歸……
十七新世紀的吶喊
魯迅決定離開紹興。恰巧,1912年2月下旬,許壽裳從南京先後寄來兩封信,轉達了孫中山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聘魯迅到教育部工作。魯迅應聘。一年前,魯迅給許壽裳的信中,就表示「越中棘地不可居,倘得北行,意當較善乎」的願望。魯迅到南京在教育部當部員,分管社會教育,開展有關革命形勢及政策的宣傳,參……
結束語
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時25分,陰霾的天氣,在令人窒息的現實氛圍中,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了。享年56歲。這位不知疲倦的戰士,仿佛在酣戰之後,在戰壕里靜謐地休息。濃黑的眉毛,深陷而緊閉的眼睛,高聳的顴骨,下陷的雙頰,清癯的面容,唇上那一綹顯出威嚴的短髭……一切跟平常一樣,只是不說話,靜靜地休憩。……
後記
30多年前,閒暇時,我常常在大院內給一些小學高年級學生和初中學生講述名人的故事,其中包括魯迅青少年的故事。當時,講者全神貫注,聽者津津有味。我為這些純潔的心靈播下了美好的種子。30年後,這些聽眾在事業和愛情上都已經取得了滿意的收穫,成功地構築了充滿生機的、溫馨的精神家園。如今,年過古稀的我,不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