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璜墓
基本情況
鮮于璜在東漢安帝初年任雁門太守,食俸2000石,死於安帝延光四年(125),終年81歲。其墓早年被盜,1977年發掘時,屍骨和隨葬品均凌亂。雖曾被盜,但發掘時仍獲銅、玉、石、陶等隨葬品70多件,有不少罕見珍品。有一件通高85厘米的陶倉,準確塑出建築結構和扛糧入倉的人物。出土最為珍貴的是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該碑現存天津歷史博物館。圭首、額陽篆書"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兩側線刻青龍、白虎;額陰線刻朱雀。碑通高2.42米,寬0.82米,前後兩面篆刻隸書銘文,共827字[1],書法端莊凝重,筆觸渾厚有力,在漢書中獨樹一幟,為漢碑中的珍品。碑文也有一定史料價值。
東漢鮮于璜墓與碑東漢鮮于璜墓在天津武清縣高村鄉蘭城村東,是一座中型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後室、耳室等部分組成,長14.7米。墓前立《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墓早年被盜,墓碑埋地下。1972年發現墓碑。1977年清理墓葬,共獲文物70餘件。有能啟合的銅薰爐,與銅鏡放在一起的骨梳、骨篦、四系褐釉瓷罐、色彩鮮艷的漆耳杯、造形別致的陶倉樓、陶燈等。碑於東漢延熹八年(165)立。現藏天津市歷史博物館。碑身上銳下方呈「圭」形。額陽正中豎排篆書《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字體古樸雄健,筆勢方折,隸意頗濃。兩側線刻青龍、白虎。額陰線刻朱雀。額底有穿。碑身兩面刻文,共827字。隸書,字體方整嚴謹,筆觸渾厚有力,在漢隸中獨樹一幟。除9字泐損難辨外,余皆清晰。碑座長方形,抹角。全碑通高2.67米,碑身寬0.83米,厚0.12米。保存完好。是漢碑中的珍品,碑文史料價值較高。鮮于璜(45~125),官至雁門太守[2],食俸2000石。是天津見證記載最早的歷史人物。
1972年發現墓碑。有能啟合的銅薰爐,與銅鏡放在一起的骨梳、骨篦、四系褐釉瓷罐、色彩鮮艷的漆耳杯等。隨葬品中還有北方十分少見的早期瓷品,有一件高85公分、寬86公分的陶倉樓,製作十分精巧,準確塑出建築結構和扛糧入倉的人物。再現了2000年前儲糧情景。陶倉樓是兩漢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是漢代人文居住環境的集中體現,中國出土的陶倉樓主要集中在焦作市,已出土各種陶倉樓100多座,其中比較完整的有60餘座。
視頻
鮮于璜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稀有資料‖《鮮于璜碑》(碑陽),搜狐,2017-07-30
- ↑ 太守到底是個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電視劇中大多是假的 ,搜狐,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