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不宿
鳥不宿 |
中文學名:鳥不宿 拉丁學名:Aralia chinensis L. 界:植物界 |
鳥不宿(學名:Aralia chinensis),也作楤木、鵲不踏等,是五加科楤木屬的灌木或喬木。
鳥不宿高2-5米,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有黃棕色絨毛,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圓錐花序大,果實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2月。它生於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目錄
基本內容
藥名
【鳥不宿】
拼音
NIAOBUSU
來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的莖枝。
功效
祛風除濕。
主治
治風濕痹痛,紫雲風,胃痛。
性味歸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 錢。外用:煎水洗。
用藥忌宜
孕婦慎服。 【別 名】 鳥不踏、刺根白皮(汪連仕《採藥書》)、 鳥不停(《周益生家寶方》)、老虎草、昏樹(《綱目抬遺》)
拉丁名
五加科植物刺楸 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 Koidz. 或楤木 Aralia chinensis L.
考證
出自汪連仕《採藥書》 《綱目拾遺》:「 鳥不宿,梗赤,長三、四尺,本有刺,開黃花成穗。其根下蟲,治風毒流注。《綱目》有楤木,名鵲不踏,與此別。」「按《救生苦海》云:茨梧桐又名晚娘棒,多生山塢,最高者四尺許,皮色如桑,細者大如大指,老者大如 甘蔗,若根曲而皮色紫者,非也。取根去泥,剝其白皮搗汁用二鍾,加米醋一鍾,清水半鍾和勻,口中噙咽,可治雙單蛾,若喉閉,用鵝毛攪之即開,噙咽如前,吐出痰涎三四碗,即能飲食如常。此乃以色紫者為非晚娘棒,或同名而異物耶,存以備考。」[1]
生藥材鑑定
①刺楸的乾燥樹枝 多截成10~20厘米的小段,圓柱形,表面淡褐色,並有褐色圓點狀皮孔和散生暗褐色的硬刺,刺尖銳,側扁,略帶光澤;斷面中央可見白色的髓部。[2]
②楤木的乾燥莖枝 呈圓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色,有細縱裂紋,並具不規則散在的灰白色角狀刺,頂部大多己折斷,刺基錐形。質堅硬,斷面淡黃色,髓部約占莖粗的1/2。
參考文獻
- ↑ 鳥不宿的藥用價值_鳥不宿的副作用,養生之道網, 2017-04-26
- ↑ 鳥不宿,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