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鳥氨酸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鳥氨酸是一種鹼性氨基酸,化學式C5H12N2O2。雖在蛋白質中不能找到,但存在於短桿菌酪肽、短桿菌肽S等的抗菌性肽中,另外從深山紫堇根中發現了δ-N-乙酰鳥氨酸。是由精氨酸為鹼或精氨酸酶作用分解生成。

目錄

簡介

作為尿素循環的一部分與尿素生成相關,胺甲酰磷酸與鳥氨酸化合生成瓜氨酸和磷酸,瓜氨酸再轉化為精氨酸,精氨酸再裂解為尿素和鳥氨酸,其在代謝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物體內與精氨酸、穀氨酸、脯氨酸能相互轉變,可與α-酮酸、乙醛酸進行氨基轉移,在鳥氨酸脫羥酶作用下脫羧而生成丁二胺,丁二胺能進一步合成至多胺。在鳥類中它與2分子的苯甲酸或苯乙酸等結合成鳥尿酸的形式起解毒作用。

BEILSTEIN參考號:1722298

參考:4-04-00-02644 (Beilstein Handbook Reference)

別名:鳥氨酸;2,5-二氨基戊酸;L-鳥氨酸;L-2,5-二氨基戊酸 ;L-氨基戊氨酸;L-鳥糞氨基酸;二氨戊酸;(S)-2,5-Diaminovaleric acid;ORNITHINE;L-ORNITHINE;2,5-diaminopentanoic acid;(2S)-2,5-Diaminopentanoic acid;5-Amino-L-norvaline;L-鳥糞氨基酸;L-氨基戊氨酸

評價

鳥氨酸循環(尿素循環)簡介

氨基酸在體內代謝時,產生的氨,經過鳥氨酸再合成尿素的過程稱為鳥氨酸循環(Ornithine cycle) ,又稱尿素循環(urea cycle)。當氨基酸代謝的最終產物--氨在體內濃度甚高時對細胞有劇毒,小部分氨可重新合成氨基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絕大部分氨則通過鳥氨酸循環合成尿素,隨尿排出,以解除氨的毒性作用。1932年,H.Krebs等用肝切片在體外實驗,發現在供能條件下,可由CO2和NH3縮合生成尿素。若加入精氨酸,鳥氨酸或瓜氨酸可加速此反應,且此三種氨基酸含量並不減少,提出了鳥氨酸循環學說

循環過程

整個過程發生在胞液和線粒體中。其中氨的來源主要是氨基酸代謝。待降解的氨基酸首先經過轉氨作用形成穀氨酸,穀氨酸轉運進入線粒體分解為氨氣、二氧化碳和水,1分子穀氨酸分解產生2分子的ATP。

循環第一步:氨和鳥氨酸消耗2分子ATP生成瓜氨酸,該步驟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隨後,瓜氨酸轉運至胞液中。循環第二步:瓜氨酸和天冬氨酸反應生成精氨琥珀酸。第三步:精氨琥珀酸分解生成延胡索酸和精氨酸。第四步:精氨酸和水生成尿素和鳥氨酸。生成的鳥氨酸可轉運至線粒體參與第一步反應。

循環第二步中的天冬氨酸也有一個小的循環。首先是氨基酸與α-酮戊二酸經過轉氨作用生成穀氨酸,隨後,穀氨酸與草酰乙酸反應生成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生成的α-酮戊二酸可以參與穀氨酸的生成。[1]

參考文獻

  1. 鳥氨酸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