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蟲書
鳥蟲書(或稱鳥蟲文、鳥蟲篆、鳥蟲體,又名蟲書、鳥書、鳥篆、魚書),是中國春秋中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中國南方的一種文字。它的特點是其字型類似鳥蟲魚的形狀,故有此命名。屬於篆書的一類。有人把它比擬成阿拉伯文中的「庫法體」。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提到鳥蟲書說,「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1]」。是篆刻的使用字體之一。
目錄
起源與發展
鳥蟲書在春秋時期發展成為各種不同的類型。最早的鳥蟲書出現在春秋中葉,在春秋晚期流行開來,於戰國時達到鼎盛。鳥蟲書較常見於當時的南方各國,如吳、越、楚、蔡、徐、宋等。在戰國時代,可能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鳥蟲書變體。
鳥蟲書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南方地區的一種裝飾性銘文字體,其特點是將字體的一些筆畫寫成鳥的形象,秦代定書體有八種,其中之一是蟲書,即鳥蟲書,這是因為古代將鳥類稱為羽蟲之故。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敘》中講到古代書體:「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分析:「書『幡』謂書旗幟,書『信』謂書符節。」但從實物遺存中可知,鳥蟲書並不僅僅是寫在旗幟、符節上的,符節上寫的也不一定都是鳥蟲書。如(吳)大王光戈、王子於戈、(越)王者旨於戈上的銘文,都是典型的鳥蟲書。(楚)王子午鼎銘字體雖不作鳥形,但奇屈變化也屬於鳥蟲一類。值得一提的是,秦代國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據傳即為鳥蟲書,但如今只能見到一方宋人臆造的、藝術水準很低的假印璽[2]。
春秋戰國時期的鳥蟲書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漢字的邊上(左右上下都有可能)額外加上鳥的紋飾;一種是將漢字筆畫做多少有些誇張的曲折變形以達到類似蟲的效果,但沒有額外鳥飾。漢印中的「鳥蟲篆」則更傾向於泛指一種動物形象化的、或高度曲折變形的藝術字體,因為在鳥蟲篆玉印中,除了分明可辨的鳥的形象,還有大量的變形了的龍、蛇的形象,以及一部分分明的魚與獸的形象;而在絕大部分鳥蟲篆銅印中,漢字筆畫只經過盤曲變形,而沒有分明的動物形象。
中國書法通常不認同直接將鳥蟲書作為一種書法;認為它更應被視為有特殊用途的藝術變體(比如在印章中使用)。唐代的書法理論著作認為那只是繪畫之流,算不得書法藝術。此外,如唐代《升仙太子之碑》的這標題六字,是否屬於鳥蟲書也頗有爭論。
視頻
鳥蟲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鳥蟲書有聽過嗎?那麼一起來目睹鳥蟲書的風采吧! ,搜狐,2019-02-21
- ↑ 在茫茫大地的華夏文明中,我見過一種文字的文明,你肯定沒見過,看點快報,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