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鳩摩羅多尊者

鳩摩羅多尊者Kumāralabdha,又作鳩摩暹多、鳩摩羅陀、鳩摩羅馱、矩摩邏陀、拘摩羅邏多、究摩羅陀。意譯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 據《大唐西域記》載,生於呾叉始羅國。為五百羅漢第三十四尊,時人以「日出論師」尊稱之,而與馬鳴、龍樹、提婆並號「四日照世」。制論凡十數部,並盛宣行,被尊為經部本師,付法藏第十八祖,禪宗第十九祖。據《付法藏因緣傳》卷六載,尊者自幼聰慧,有「美名童子」之稱。後出家從僧伽耶舍受法。初於呾叉始羅國著述諸論,後至朅盤陀國專事教化,平生浸淫佛教典籍,深明玄旨,立正法,摧邪見,高論清舉。其後付法於闍夜多。據《出三藏記集》卷十一《訶梨跋摩傳》等,尊者為罽賓之小乘學者,屬薩婆多部,系《成實論》作者訶梨跋摩之師。生卒年月,應在龍樹與世親之間,即於公元三世妃之末。著述凡十數部,有《日出論》《結髮論》《喻鬘論》、《痴鬘論》、《顯了論》等。[1]

  • 中文名 ;鳩摩羅多尊者
  • 外文名 ;Kumāralabdha
  • 類 屬 ;五百羅漢
  • 排 名 :34
  • 別 稱 :鳩摩暹多、鳩摩羅陀、鳩摩羅馱、矩摩邏陀、拘摩羅邏多、究摩羅陀、童受尊者

目錄

生平

鳩摩羅多,又譯作鳩摩邏多,鳩摩羅陀、鳩摩羅馱、矩摩邏陀、拘摩羅邏多、究摩羅陀。意譯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他是佛教歷史中非常著名的人物,精通佛理,著述豐富,一共寫了數十部作品,廣為流傳。他曾花費十年時間,將佛祖的言論編匯成《九百論》,因此他又被稱作「經部之長者」。 鳩摩羅多是北印度怛叉翅羅國人,在古印度語中,「鳩摩羅多」是童子面的意思。因為鳩摩羅多面色紅潤,皮膚細嫩如兒童,雖然六七十歲,依然是一副小孩的面相。他自幼聰穎異常,具備慧根,後來被迦耶舍多收為徒,因為勤學多思,心性堅定,得到師父的賞識,最後將衣缽傳續給他,成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九祖。[2]

為了弘揚佛法,鳩摩羅多四處遊方,足跡所到之處,人民無不受到教化,他的高尚品行,也贏得了人們發自內心的尊敬。篤信佛教的阿育王,曾多次延請他設壇講法,後來出於對鳩摩羅多的敬重,又將自己的住處遷至宮城東北角,而將原來的宮殿改建為迦藍,供鳩摩羅多居住。迦藍台閣高廣,佛像威嚴,成為遠近聞名的佛教建築物。

鳩摩羅多畢生致力於佛教的傳播,直到暮年,他依然四處行走向人們宣揚佛法。當他來到中天竺國,遇到了闍夜多。鳩摩羅多一見闍夜多,就知道他將是自己的繼承者,所以特意用佛法點化他,喚醒了他沉醉的菩提心,將他收為弟子後,有傳授給他很多佛法的妙理。

鳩摩羅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將離去的時候,他對闍夜多念了一首偈:「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礙,和懷決不決。」說完,他用手抓着自己依然像小孩一樣紅潤的臉,麵皮立刻像紅蓮一樣綻開,從裡面射出耀人眼目的光明,在一片灼灼光芒之中,鳩摩羅多歸於涅槃。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現為安然靜坐,身披袈裟,左手籠於袖中置於膝上,右手護神鳥,目光內斂,沉靜自若,神態平靜超然。尊者博覽群籍,通曉小乘佛法,為經部本師。

禪詩

命本清貴好造化,功名事業總不差。

於今萬般可拋棄,袖手笑看牡丹花。

偈解

命相清貴定有好的造化,也不差功名事業。現在很多東西都可以拋棄,應力求一身輕鬆、隨意自在。

得此偈者,對當前處境也有些倦意,欲捨去眼前的功名和環境,又心有不甘,但還是宜放下執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