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熨斗糕
鸡蛋熨斗糕 |
鸡蛋熨斗糕是四川省地方传统名点之一。就是将米、面、蛋、糖浆制作成糕点状,用铁烙烙熟食用,因其烙制的器具很像老式熨斗,因此而得名。鸡蛋熨斗糕的制作,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分为甜的、咸的两种,它外酥内嫩,甜香爽口。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改进更新,逐渐衍生出猪油鸡蛋熨斗糕和蓬溪熨斗糕等新式品种。
目录
基本信息
原料分析
大米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大米分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类。籼米由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根据籼米的收获季节,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两种。粳米由粳性非型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根据粳米的收获季节,分为早粳米和晚粳米两种。糯米由糯性稻谷制成,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粘性大,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两种:籼糯米由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粳米由粳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鸡蛋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能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白砂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解盐卤毒之功效。
用水果加糖,果胶制成的糊状食品,也叫果子酱。
制作工艺
制作原料:大米500克、鸡蛋10个、酵面浆25克、白糖400克、碱1.5克、熟猪油100克、蜜桂花16克、果酱50克。
制作过程:
一、选料、泡米:将大米(350克)洗净浸泡4小时沥干;另将大米(150克)入笼蒸至半熟,与泡米拌匀,加适量清水磨成米浆。加酵面发酵,待膨胀时用木棒搅匀至发酵不粘缸为度。
二、去酸味、搅拌成糕浆:将碱用少量清水溶化,分次加入米浆内,边加边搅,至去掉酸味,再加入鸡蛋白、熟猪油、蜜桂花搅拌成糕浆。
三、烙制成形:把特制铁烙碗置焦炭火上,待烧热后刷上水油,舀入糕浆,烙至封皮时,在糕中间加适量果酱,继续烙至皮显浅黄色,起硬壳时,用细铁签糕边划松,翻面淋少许熟猪油,烙至两面呈金黄色、皮软酥、糕心浆汁全部凝固时即成。装入专制的烙碗内翻烙至金黄色,特色是酥香甜嫩。
营养分析
大米大米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虽不是很高,但因其食用量大,也是具有很高营养功效的,是补充营养素的基础食物。大米是提供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预防脚气病、消除口腔炎症的重要食疗资源。
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认为多食能令人“强身好颜色”。
鸡蛋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能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具有防癌作用。
白糖
白砂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富含人体所需糖分,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解盐卤毒之功效。
发展演变
猪油鸡蛋熨斗糕
一、原料配方:
上等大米2.5千克,猪油320克,白糖950克,鸡蛋3.3千克,桂花75克,果子酱500克,碱15克,老米浆250克,菜油37克。
二、制作方法:
1、大米2千克淘去泥沙,用冷水浸泡6小时(冬季约10小时)不须换水。余下的500克大米(冬季留用630克)煮至7—8成熟时待用。
2、将泡好的大米连同半生熟米饭混合搅均,用筲箕沥干,经冷水淋1次,入磨成浆,装入清洁的瓦缸内(留出少许待用),加进老浆子(即已发泡的米浆,作用有如老酵面)搅均,加盖后,待其发泡(夏季4小时,冬季8小时;若用小木瓢插入浆中,直立不倒,即浆子已经发泡)即迅速搅转,再行盖好,1小时后放进新浆子少许,待全面发泡时将鸡蛋击破,加入白糖、桂花,用筷子搅散调匀,倒入浆汁内,用木瓢搅匀待用。
3、在烙碗中,先抹上少许兑水菜油,即舀入浆汁,随即淋进猪油,放下果子酱。待烙到一定的火候时(烙火大小要适当,以免过生或烙焦),用细长铁签翻面,再放进猪油,烙至铁签插入糕心,视浆子不粘签时,即已烙熟。
三、产品特点:
外酥内嫩,甜香爽口。
蓬溪熨斗糕
始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该县夏其宣仿照甜熨斗糕,经过改加配料,精心制作而成。外壳色黄偏棕红,外酥内嫩,深受大众喜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