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熨斗糕
雞蛋熨斗糕 |
雞蛋熨斗糕是四川省地方傳統名點之一。就是將米、面、蛋、糖漿製作成糕點狀,用鐵烙烙熟食用,因其烙制的器具很像老式熨斗,因此而得名。雞蛋熨斗糕的製作,根據個人口味可以分為甜的、鹹的兩種,它外酥內嫩,甜香爽口。經過勞動人民的不斷改進更新,逐漸衍生出豬油雞蛋熨斗糕和蓬溪熨斗糕等新式品種。
目錄
基本信息
原料分析
大米
大米是稻穀經清理、礱穀、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後製成的成品。大米分秈米、粳米和糯米三類。秈米由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根據秈米的收穫季節,分為早秈米和晚秈米兩種。粳米由粳性非型糯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橢圓形。根據粳米的收穫季節,分為早粳米和晚粳米兩種。糯米由糯性稻穀製成,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粘性大,分為秈糯米和粳糯米兩種:秈糯米由秈型糯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粳米由粳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橢圓形。
雞蛋
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蛋白質為優質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製成的精糖,白糖色白,乾淨,甜度高。白砂糖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除口臭、解鹽滷毒之功效。
用水果加糖,果膠製成的糊狀食品,也叫果子醬。
製作工藝
製作原料:大米500克、雞蛋10個、酵麵漿25克、白糖400克、鹼1.5克、熟豬油100克、蜜桂花16克、果醬50克。
製作過程:
一、選料、泡米:將大米(350克)洗淨浸泡4小時瀝乾;另將大米(150克)入籠蒸至半熟,與泡米拌勻,加適量清水磨成米漿。加酵面發酵,待膨脹時用木棒攪勻至發酵不粘缸為度。
二、去酸味、攪拌成糕漿:將鹼用少量清水溶化,分次加入米漿內,邊加邊攪,至去掉酸味,再加入雞蛋白、熟豬油、蜜桂花攪拌成糕漿。
三、烙製成形:把特製鐵烙碗置焦炭火上,待燒熱後刷上水油,舀入糕漿,烙至封皮時,在糕中間加適量果醬,繼續烙至皮顯淺黃色,起硬殼時,用細鐵簽糕邊劃松,翻面淋少許熟豬油,烙至兩面呈金黃色、皮軟酥、糕心漿汁全部凝固時即成。裝入專制的烙碗內翻烙至金黃色,特色是酥香甜嫩。
營養分析
大米大米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雖不是很高,但因其食用量大,也是具有很高營養功效的,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食物。大米是提供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是預防腳氣病、消除口腔炎症的重要食療資源。
中醫認為大米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認為多食能令人「強身好顏色」。
雞蛋
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具有防癌作用。
白糖
白砂糖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富含人體所需糖分,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除口臭、解鹽滷毒之功效。
發展演變
豬油雞蛋熨斗糕
一、原料配方:
上等大米2.5千克,豬油320克,白糖950克,雞蛋3.3千克,桂花75克,果子醬500克,鹼15克,老米漿250克,菜油37克。
二、製作方法:
1、大米2千克淘去泥沙,用冷水浸泡6小時(冬季約10小時)不須換水。餘下的500克大米(冬季留用630克)煮至7—8成熟時待用。
2、將泡好的大米連同半生熟米飯混合攪均,用筲箕瀝乾,經冷水淋1次,入磨成漿,裝入清潔的瓦缸內(留出少許待用),加進老漿子(即已發泡的米漿,作用有如老酵面)攪均,加蓋後,待其發泡(夏季4小時,冬季8小時;若用小木瓢插入漿中,直立不倒,即漿子已經發泡)即迅速攪轉,再行蓋好,1小時後放進新漿子少許,待全面發泡時將雞蛋擊破,加入白糖、桂花,用筷子攪散調勻,倒入漿汁內,用木瓢攪勻待用。
3、在烙碗中,先抹上少許兌水菜油,即舀入漿汁,隨即淋進豬油,放下果子醬。待烙到一定的火候時(烙火大小要適當,以免過生或烙焦),用細長鐵簽翻面,再放進豬油,烙至鐵簽插入糕心,視漿子不粘簽時,即已烙熟。
三、產品特點:
外酥內嫩,甜香爽口。
蓬溪熨斗糕
始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由該縣夏其宣仿照甜熨斗糕,經過改加配料,精心製作而成。外殼色黃偏棕紅,外酥內嫩,深受大眾喜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