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窠圍的夜
原文
天快黃昏時落了一陣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氣真冷,在寒氣中一切都仿佛結了冰。便是空氣,也像快要凍結的樣子。我包定的那一隻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子時已泊了岸,從桃源縣沿河而上這已是第五個夜晚。看情形晚上還會有風有雪,故船泊岸邊時便從各處挑選好地方。沿岸除了某一處有片沙岨宜於泊船以外,其餘地方全是黛色如屋的大岩石。石頭既然那麼大,船又那么小,我們都希望尋覓得到一個能作小船風雪屏障,同時要上岸又還方便的處所。凡是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當地漁船占去了。小船上的水手,把船上下各處撐去,鋼鑽頭敲打着沿岸大石頭,發出好聽的聲音,結果這隻小船,還是不能不同許多大小船隻一樣,在正當泊船處插了篙子,把當作錨頭用的石碇拋到沙上去,盡那行將來到的風雪,攤派到這隻船上。
這地方是個長潭的轉折處,兩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頭上長着小小竹子,長年翠色逼人。這時節兩山只剩餘一抹深黑,賴天空微明為畫出一個輪廓。但在黃昏里看來如一種奇蹟的,卻是兩岸高處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腳樓。這些房子莫不儼然懸掛在半空中,借着黃昏的餘光,還可以把這些稀奇的樓房形體,看得出個大略。這些房子同沿河一切房子有個共通相似處,便是從結構上說來,處處顯出對於木材的浪費。房屋既在半山上,不用那麼多木料,便不能成為房子嗎?半山上也用吊腳樓形式,這形式是必須的嗎?然而這條河水的大宗出口是木料,木材比石塊還不值價。因此,即或是河水永遠漲不到處,吊腳樓房子依然存在,似乎也不應當有何惹眼驚奇了。但沿河因為有了這些樓房,長年與流水鬥爭的水手,寄身船中枯悶成疾的旅行者,以及其他過路人,卻有了落腳處了。這些人的疲勞與寂寞是從這些房子中可以一律解除的。地方既好看,也好玩。
河面大小船隻泊定後,莫不點了小小的油燈,拉了篷。各個船上皆在後艙燒了火,用鐵鼎罐煮紅米飯。飯燜熟後,又換鍋子熬油,嘩地把菜蔬倒進熱鍋里去。一切齊全了,各人蹲在艙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滿後,天已夜了。水手們怕冷怕凍的,收拾碗盞後,就莫不在艙板上攤開了被蓋,把身體鑽進那個預先捲成一筒又冷又濕的硬棉被裡去休息。至於那些想喝一杯的,發了煙癮得靠靠燈,船上煙灰又翻盡了的,或一無所為,只是不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談談天的,便莫不提了桅燈,或燃一段廢纜子,搖晃着從船頭跳上了岸,從一堆石頭間的小路徑,爬到半山上吊腳樓房子那邊去,找尋自己的熟人,找尋自己的熟地。陌生人自然也有來到這條河中來到這種吊腳樓房子裡的時節,但一到地,在火堆旁小板凳上一坐,便是陌生人,即刻也就可以稱為熟人鄉親了。
這河邊兩岸除了停泊有上下行的大小船隻三十左右以外,還有無數在日前趁融雪漲水放下形體大小不一的木筏。較小的木筏,上面供給人住宿過夜的棚子也不見,一到了碼頭,便各自上岸找住處去了。大一些的木筏呢,則有房屋,有船隻,有小小菜園與養豬養雞柵欄,還有女眷和小孩子。
黑夜占領了全個河面時,還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腳樓窗口的燈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間飄忽動人的火炬紅光。這時節岸上船上都有人說話,吊腳樓上且有婦人在黯淡燈光下唱小曲的聲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時,就有人笑嚷。什麼人家吊腳樓下有匹小羊叫,固執而且柔和的聲音,使人聽來覺得憂鬱。我心中想着,「這一定是從別一處牽來的,另外一個地方,那小畜生的母親,一定也那麼固執地鳴着吧。」算算日子,再過十一天便過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這個世界上活過十天八天?」明白也罷,不明白也罷,這小畜生是為了過年而趕來,應在這個地方死去的。此後固執而又柔和的聲音,將在我耳邊永遠不會消失。我覺得憂鬱起來了。我仿佛觸着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看明白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心裡軟和得很。
但我不能這樣子打發這個長夜。我把我的想像,追隨了一個唱曲時清中夾沙的婦女聲音,到她的身邊去了。於是仿佛看到了一個床鋪,下面是草荐,上麵攤了一床用舊帆布或別的舊貨做成髒而又硬的棉被,擱在床正中被單上面的是一個長方木托盤,盤中有一把小茶盞、一個小煙盒、一支煙槍、一塊小石頭、一盞燈。盤邊躺着一個人在燒煙。唱曲子的婦人,或是袖了手捏着自己的膀子站在吃煙者的面前,或是靠在男子對面的床頭,為客人燒煙。房子分兩進,前面臨街,地是土地,後面臨河,便是所謂吊腳樓了。這些人房子窗口既一面臨河,可以憑了窗口呼喊河下船中人,當船上人過了癮,胡鬧已夠,下船時,或者尚有些事情囑託,或有其他原因,一個晃着火炬停頓在大石間,一個便憑立在窗口,「大老你記着,船下行時又來。」「好,我來的,我記着的。」「你見了順順就說:會呢,完了;孩子大牛呢,腳膝骨好了。細粉帶三斤,冰糖或片糖帶三斤。」「記得到,記得到,大娘你放心,我見了順順大爺就說:會呢,完了。大牛呢,好了。細粉來三斤,冰糖來三斤。」「楊氏,楊氏,一共四吊七,莫錯帳!」「是的,放心呵,你說四吊七就四吊七,年三十夜莫會要你多的!你自己記着就是了!」這樣那樣地說着,我一一都可聽到,而且一面還可以聽着在黑暗中某一處咩咩的羊鳴。我明白這些回船的人是上岸吃過「葷煙」了的。
我還估計得出,這些人不吃「葷煙」,上岸時只去烤烤火的,到了那些屋子裡時,便多數只在臨街那一面鋪子裡。這時節天氣太冷,大門必已上好了,屋裡一隅或點了小小油燈,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淺凹火爐膛,燒了些樹根柴塊。火光煜煜,且時時刻刻爆炸着一種難於形容的聲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對河住家的熟人。且有雖為天所厭棄還不自棄年過七十的老婦人,閉着眼睛蜷成一團蹲在火邊,悄悄地從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紅棗,塞到嘴裡去咀嚼。有穿着骯髒身體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親打盹。屋主人有為退伍的老軍人,有翻船背運的老水手,有單身寡婦。藉着火光燈光,可以看得出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個供奉祖宗的神龕,神龕下空處或另一面,必貼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紅白名片。這些名片倘若有那些好事者加以注意,用小油燈照着,去仔細檢查檢查,便可以發現許多動人的名銜,軍隊上的連副、上士、一等兵,商號中的管事,當地的團總、保正、催租吏,以及照例姓滕的船主,洪江的木簰商人,與其他各行各業人物,無所不有。這是近一二十年來經過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題名錄。這些人各用一種不同的生活,來到這個地方,且同樣的來到這些屋子裡,坐在火邊或靠近床邊,逗留過若干時間,這些人離開了此地後,在另一世界裡還是繼續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發生關係以外,與一同在這個世界上其他的人,卻仿佛便毫無關係可言了。他們如今也許早已死掉了;水淹死的、槍打死的、被外妻用砒霜謀殺的,然而這些名片卻依然將好好地保留下去。也許有些人已成了富人名人,成了當地的小軍閥,這些名片卻仍然寫着催租人、上士等等的銜頭。……除了這些名片,那屋子裡是不是還有比它更引人注意的東西呢?鋸子、小撈兜、香煙大畫片、裝干栗子的口袋,……
提起這些問題時使人心中很激動。我到船頭上去眺望了一陣,河面靜靜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燈光已很少了,遠近一切只能借着水面微光看出個大略情形。另外一處的吊腳樓上,又有了婦人唱小曲的聲音,燈光搖搖不定,且有猜拳聲音。我估計那些燈光同聲音所在處,不是木筏上的簰頭在取樂,就是水手們、小商人在喝酒。婦人手指上說不定還戴了水手特別為從常德府捎帶來的鍍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隻手理着鬢角,多動人的一幅畫圖!我認識他們的哀樂,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們在那裡把每個日子打發下去,也是眼淚也是笑,離我雖那麼遠,同時又與我那麼相近。這正同讀一篇描寫西伯利亞的農人生活動人作品一樣,使人掩卷引起無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像去領味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態,卻用過去一分經驗,接觸着了這種人的靈魂。
羊還固執地鳴着。遠處不知什麼地方有鑼鼓聲音,那一定是某個人家禳土酬神還願巫師的鑼鼓。聲音所在處必有火燎與九品蠟照耀爭輝。炫目火光下必有頭包紅布的老巫師獨立作旋風舞,門上架上有黃錢,平地有裝滿了穀米的平斗。有新宰的豬羊伏在木架上,頭上插着小小五色紙旗。有行將為巫師用口把頭咬下的活生公雞,縛了雙腳與翼翅,在土壇邊無可奈何地躺臥。主人鍋灶邊則熱了滿鍋豬血稀粥,灶中正火光熊熊。
鄰近一隻大船上,水手們已靜靜地睡下了,只剩餘一個人吸着煙,且時時刻刻把煙管敲着船舷。也像聽着吊腳樓的聲音,為那點聲音所激動,引起種種聯想,忽然按捺自己不住了,只聽到他輕輕地罵着野話,擦了支自來火,點上一段廢纜,跳上岸往吊腳樓那裡去了。他在岸上大石間走動時,火光便從船篷空處漏進我的船中。也是同樣的情形吧,在一隻裝載棉軍服向上行駛的船上,泊到同樣的岸邊,躺在成束成捆的軍服上面,夜既太長,水手們愛玩牌的各蹲坐在艙板上小油燈光下玩天九,睡既不成,便胡亂穿了兩套棉軍服,空手上岸,借着石塊間還未融盡殘雪返照的微光,一直向高岸上有燈光處走去。到了街上,除了從人家門罅里露出的燈光成一條長線橫臥着,此外一無所有。在計算中以為應可見到的小攤上成堆的花生,用哈德門長煙盒裝着乾癟癟的小橘子,切成小方塊的片糖,以及在燈光下看守攤子把眉毛扯得極細的婦人(這些婦人無事可作時還會在燈光下做點針線的),如今什麼也沒有。既不敢冒昧闖進一個人家裡面去,便只好又迴轉河邊船上了。但上山時向燈光凝聚處走去,方向不會錯誤。下河時可糟了。糊糊塗塗在大石小石間走了許久,且大聲喊着,才走近自己所坐的一隻船。上船時,兩腳全是泥,剛攀上船舷還不及脫鞋落艙,就有人在棉被中大喊:「夥計哥子們,脫鞋呀!」把鞋脫了還不即睡,便鑲到水手身旁去看牌,一直看到半夜,——十五年前自己的事,在這樣的地方溫習起來,使人對於命運感到十分驚異。我懂得那個忽然獨自跑上岸去的人,為什麼上去的理由!
等了一會兒,鄰船上那個還不回到他自己的船上來,我明白他所得的必比我多了一些。我想聽聽他回來時,是不是也像別的船上人,有一個婦人在吊腳樓窗口喊叫他。許多人都陸續回到船上了,這人卻沒有下船。我記起「柏子」。但是,同樣是水上人,一個那麼快樂地趕到岸上去,一個卻是那麼寂寞地跟着別人後面走上岸去,到了那些地方,情形不會同柏子一樣,也是很顯然的事了。
為了我想聽聽那個人上船時那點推篷聲音,我打算着,在一切聲音全已安靜時,我仍然不能睡覺。我等待那點聲音。大約到午夜十二點,水面上卻起了另外一種聲音。仿佛鼓聲,也仿佛汽油船馬達轉動聲,聲音慢慢地近了,可是慢慢地又遠了。像是一個有魔力的歌唱,單純到不可比方,也便是那種固執的單調,以及單調的延長,使一個身臨其境的人,想用一組文字去捕捉那點聲音,以及捕捉在那長潭深夜一個人為那聲音所迷惑時節的心情,實近於一種徒勞無功的努力。那點聲音使我不得不再從那個業已用被單塞好空罅的艙門,到船頭去搜索它的來源。河面一片紅光,古怪聲音也就從紅光一面掠水面來。原來日裡隱藏在大岩下的一些小漁船,在半夜前早已靜悄悄地下了攔江網。到了半夜,把一個從船頭伸在水面的鐵兜,盛上燃着熊熊烈火的油柴,一面用木棒槌有節奏地敲着船舷各處漂去。身在水中見了火光而來與受了柝聲吃驚四竄的魚類,便在這種情形中觸了網,成了漁人的俘虜。當地人把這種捕魚方法叫「趕白」。
一切光,一切聲音,到這時節已為黑夜所撫慰而安靜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紅光與那一派聲音。那種聲音與光明,正為着水中的魚和水面的漁人生存的搏戰,已在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將在接連而來的每個夜晚依然繼續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艙中以後,依然默聽着那個單調的聲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種原始人與自然戰爭的情景。那聲音,那火光,都近於原始人類的戰爭,把我帶回到四五千年那個「過去」時間裡去。
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落了很大的雪,聽船上人細語着,我心想,第二天我一定可以看到鄰船上那個人上船時節,在岸邊雪地上留下那一行足跡。那寂寞的足跡,事實上我卻不曾見到,因為第二天到我醒來時,小船已離開那個泊船處很遠了。
賞析
「……這正同讀一篇描寫西伯利亞的農人生活動人作品一樣,使人掩卷引起無言的哀戚。」在沈從文含蓄深情的散文敘述中,只要你細心留意,不難發現往往是一句看似平實的感言,有意無意間表露了他為文的全部心思。
《鴨窠圍的夜》,正是這樣一篇描寫湘西民眾生活的動人作品。它以細緻的筆觸,描摹了一幅充滿「眼淚與歡笑」的畫圖,寄寓了作者對湘西歷史及命運的深深哀戚。
那麼,作者是如何展開他的描述與想像,並由此抒發憂思的呢?散文有着一條極為明顯的「黃昏—入夜—天明」的時間線索,它雖然為解讀《鴨窠圍的夜》提供了一條便捷之路,但潛行貫穿於作品的另一線索,無疑為欣賞這篇散文另闢一條饒有趣味的蹊徑。因為,引導着這篇散文敘述展開的,恰是貫穿始終的奇妙「聲音」。
且讓我們沉浸到作品營造的氛圍中,來靜靜傾聽——先是泊船時鋼鑽頭敲打着沿岸的大石頭,發出好聽的聲音;船泊定後,燒火煮飯的聲音便瀰漫於夜色籠罩之中;待黑夜占領了全河面時,聲音變得更豐富了:船上岸上的說話聲,吊腳樓里婦人唱小曲的聲音,笑嚷聲,小羊「固執且柔和的聲音」,「一個唱曲時清中夾沙的婦女的聲音」,吊腳樓里的女人與水手分別時瑣碎的囑託聲,猜拳聲,遠處不知什麼地方的鑼鼓聲……總之,是聲音以及由此而展開的想像,構成了這篇散文的主體。
當然,沈從文不是在百無聊賴地記錄這些聲音。這種對聲音的捕捉與描述中,隱含着他「過去的一分經驗」,沈從文正是憑藉着這「過去的一分經驗」,去接觸湘西子民的靈魂。這在他筆下有反覆的表述:「我如今只用想像去領味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態,卻用過去一分經驗,接觸着了這種人的靈魂。」「我認識他們的哀樂,這一切我也有份。」正因為如此,他筆下的「水手」、吊腳樓里的女人那種也是眼淚也是歡笑的生活才顯得那樣真切。
對「聲音」更集中的描寫還出現在散文的最後第三節。「大約到午夜十二點,水面上卻起了另外一種聲音。仿佛鼓聲,也仿佛汽油船馬達的轉動聲,……像是一個有魔力的歌唱,單純到不可比方……」沈從文筆下這段固執、單調、單純,卻充滿魔力的聲音的描寫,或許可算是現代散文中描寫聲音的最複雜而動人的片斷。追隨着這種聲音展開的思緒,至此也陡然明晰起來:那種聲音與光明,「已在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將在接連而來的每個夜晚依然繼續存在。我弄明白了……那聲音,那火光,都近於原始人類的戰爭,把我帶回到四五千年那個『過去』時間裡去。」對於湘西歷史「停滯」的感傷,對於湘西未來命運的擔憂至此表露無遺。這也是沈從文《湘行散記》中一再出現的主題,「過去」、「溫習」、「歷史」之類的字樣,在這一階段的散文中頻頻出現,這些散文也由此而增添了歷史的凝重感。《鴨窠圍的夜》可說是十分典型地體現了這一特徵的。
「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落了很大的雪,聽船上人細語着,……」這是鑼鼓喧天之後的寂靜的聲音,結束這篇散文的,依然是「聲音」——船上人的細語。
從篇首一節中的泊船聲到末節中的細語聲,整篇散文以聲音始,又以聲音終,這些聲音不僅催生了作者的想像,激活了作者的過去的經驗,更引發了作者對湘西歷史與現狀的憂思。時急時緩,時而單調時而複雜的聲音節奏與作者的心緒變化也十分吻合。儘管,在文中沈從文曾說:「……想用一組文字去捕捉那點聲音,以及捕捉在那長潭深夜一個人為聲音所迷惑時節的心情,實近於一種徒勞無功的努力。」但恰是這種用文字捕捉聲音及心情的努力,使《鴨窠圍的夜》成了現代散文中極為獨特的佳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篇不長的散文中重複出現的小羊「固執而且柔和」的叫聲,這小畜生為了過年而趕來,應在這個地方不明不白地死去,這種渾渾噩噩的「犧牲」,或既定的宿命,讓「我覺得憂鬱起來了」。這種既寫實又有着某種象徵意味的描寫,幾乎奠定了整篇散文的基調,成為這篇散文中令人極其難忘的聲音意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