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大桥
鸭绿江大桥 |
鸭绿江大桥,指的是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桥梁,长589.23米,横跨中朝界河鸭绿江,故名鸭绿江大桥。连接中国与朝鲜的鸭绿江大桥有五座分别为:长惠大桥、临江鸭绿江大桥、集安鸭绿江大桥、丹东鸭绿江一桥、丹东鸭绿江二桥梁等。
丹东鸭绿江大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是横跨中朝两国的国境桥。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历经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铭记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现在,我们依然能清晰的看到桥梁铁架上的众多弹痕和残留的弹孔。
目录
基本内容
建成时间:1937年
建议游玩:建议2小时
国门公园门票:20元
所属城市:辽宁省丹东市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外文名:Yalu River Bridge
位置: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0号
著名景点:中朝友谊桥、鸭绿江断桥
开放时间:8:00-16:00
所属国家:中国
中文名:鸭绿江大桥
桥梁组成
连接中国与朝鲜的鸭绿江大桥有五座分别为:
长惠大桥
长惠大桥(中朝长惠国际大桥),连接东北长白县与惠山市,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鸭绿江之上。是中朝边界鸭绿江上游第一桥。最早由日本人于1936年在此修建一座混凝土桥墩,落叶松桥墚桥面的跨江大桥。1943年被洪水冲毁,修复后于1950年又被美军飞机炸毁,停战后修复,1964年再度被洪水冲毁。自此,两岸的通行贸易运输靠木船摆渡。
临江鸭绿江大桥
临江鸭绿江大桥位于临江市区内,是横跨中朝两国的国境桥。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历经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铭刻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当年,我志愿军35万人马就是从这座桥上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这座大桥始建于1935年。1950年8月份,美军出动数十架次飞机侵入临江上空,向鸭绿江大桥和附近的临江火车站狂轰滥炸,大桥靠近朝鲜的一端被炸毁,1955年5月,中朝双方重新将友谊之桥修复畅通。我们依然能清晰的看到桥梁铁架上的众多弹痕和残留的弹孔。1950年8月11日,当4架敌机向停在临江火车站一列装满作战物资的机车扫射轰炸时,临江火车司机徐国臣,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机车驾驶室,将军列向等避洞开去,敌机立即跟踪追炸,向列车头狂扫不止,徐国臣驾驶机车的四个手指头被打掉,鲜血直流,但仍坚持将列车开进了山洞,保住了机车。1951年,徐国臣被评为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徐国臣舍身救列车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热潮。来到桥上,人们凭吊英灵,缅怀先烈,企盼世界永远和平,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志愿军铁流滚滚,雄师劲旅的雄姿和风采。
集安鸭绿江大桥
集安鸭绿江大桥,旧桥位于丹东市。它是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个桥孔。以第11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中朝两方各自维修分界线,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265米。鸭绿江大桥全长九百四十六点二米,其中中方桥长五百六十九点九米。
丹东鸭绿江大桥
丹东鸭绿江大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
第一座桥为大桥,毁为废桥,只剩下半截,朝鲜一侧只留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1950年11月—1951年2月,经美国飞机多次轰炸。
第二座桥,即鸭绿江大桥还在使用中,是联系中朝两国的纽带。于1937年开工建设,1943年交付使用。大桥上行铁路,下行公路。当时公路桥面铺设木板,一九七七年换铺水泥板后就再没有修过。多年没有大修过的鸭绿江大桥钢梁已锈蚀斑斑,路面破损多达三百余处,有的桥面板移位、断裂,致使大桥承重能力减弱。
丹东大桥桥面大修工程投资二百多万元人民币,由沈阳铁路局投资,沈阳铁路局丹东工务段承建。工程每周四四时至周日二十三时闭关昼夜施工,其余时间正常通关。这一工程将于2014年十月下旬完工。这次修整后,大桥桥面的承重能力将由原来的十吨提升至二十吨。在大桥维修的时候,周一至周三只允许旅游和贸易车辆往来,而周四至周日封闭公路路段,铁路运输正常不变。
随着大桥的竣工和朝鲜旅游的恢复,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丹东市政府和丹东边检站报请公安部批准,允许游客步行上桥进入朝鲜境内。公安部批复:允许徒步过桥旅游,但必须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和大桥安全。同时规定:游客不准在桥上拍照留影,只准并排排队行走。
根据丹东官方此前透露的信息,新鸭绿江大桥口岸商贸物流区国门大厦和旅检大楼2014年8月15日封顶,整个口岸区会在2014年10月30日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然而,《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朝方任何动工迹象,甚至连地基都没有开挖。英国《泰晤士报》称,这座造价约合19.8亿元人民币的大桥的开通已被无限期推迟。
历史沿革
1909年5月,丹东鸭绿江第一座桥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
1937年4月,丹东鸭绿江大桥第二座桥始建,1943年启用,距第一座桥上游不足百米。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后,出于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始建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
1939年7月31日,集安鸭绿江大桥竣工,当年9月1日通车。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一军、十六军等42万志愿军从集安口岸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中朝两国在鸭绿江上建设的鸭绿江公路大桥在2008年推进顺利,主体外观工程进度达到66%。
2010年2月,因始建于1937年的既有丹东鸭绿江大桥二桥作为辽宁省与朝鲜平安北道唯一的陆路通道,只能容载20吨以下规模的货车通行,且只能单向通车。中朝两国政府确定在原桥下游10公里处新建一座鸭绿江公路大桥。
2010年5月15日,新的鸭绿江大桥项目开始规划与洽谈,新桥位于丹东市新城区。丹东是国家确定的新的出海通道。丹东要构建物流集散、出口加工、国际商贸旅游三大基地和国际贸易、科技、投资、旅游四大平台。同时,将进一步扩大对朝贸易。横跨鸭绿江两岸,为连接中朝两国的重要桥梁,是丹东与朝鲜之间新的交通要道,也是未来鸭绿江江面之上的一大景观点。大桥采用斜拉索形式,体现现代主义的设计精髓。大桥长3.026公里,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总投资22.2亿元人民币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超表示,中朝两国建设新的跨江大桥,对于密切两国人员交流、推动经贸合作意义重大。
2010年9月6日,辽宁省交通厅厅长张铁民在沈阳表示,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加快鸭绿江公路大桥建设,确保实现主塔封顶、主桥合龙。
2010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建成通车。
2011年3月,横跨鸭绿江连接中国和朝鲜的新桥的奠基开工仪式在中国丹东举行,据当地媒体报道。按照计划,桥梁建设三年竣工,价值18亿人民币。中方全部负责建设资金来源。现存的“中朝友谊桥”早已破旧,甚至都不值得维修。丹东就占了中朝边贸贸易额的70%。
2010年2月,中朝两国政府确定在原桥下游10公里处新建一座鸭绿江公路大桥。
2010年12月31日,中朝两国政府因此决定于在鸭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动工修建新鸭绿江大桥,按双向四车道标准投入施工。丹东政府在官网上这样描绘新口岸的前景:新鸭绿江大桥口岸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对朝经济贸易口岸区,承载80%的中朝贸易量,从而缓解老城区中朝友谊大桥的运输压力。
2013年1月,中朝两国在鸭绿江上建设的鸭绿江公路大桥在2013年推进顺利,主体外观工程进度达到66%。
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总投资22.2亿元人民币,大桥长3.026公里,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
2014年8月15日,新鸭绿江大桥口岸商贸物流区国门大厦和旅检大楼封顶,整个口岸区会在10月30日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英国《泰晤士报》称,这座造价约合19.8亿元人民币的大桥的开通已被无限期推迟。
2014年10月,连接中国和朝鲜、横跨鸭绿江的新建越境大桥于2014年10月底竣工。由于两国关系变冷,加之朝鲜境内尚未修建连接桥梁的道路,因此该大桥何时正式开通尚未可知。
2014年10月30日,是原定中朝鸭绿江大桥开通和口岸区投入使用的日子。但丝毫看不出开通使用的迹象。原本应该与中国承建的主桥同步完工的朝鲜方面引桥仍是一片黄色的田地,在现场没有看到朝方任何动工迹象,甚至连地基都没有开挖。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公交105路、121路、303路旅游专线至鸭绿江断桥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