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茉莉(雙色茉莉)
鴛鴦茉莉(雙色茉莉) |
鴛鴦茉莉(學名:Brunfelsia latifolia Benth.)茄科鴛鴦茉莉屬常綠矮灌木,是華北夏季露天擺放和冬季室內布置的優良盆栽花卉。鴛鴦茉莉高50至100厘米,單葉互生,花大多單生,少有數朵聚生的。
花冠呈高腳碟狀,有淺裂,花期4月至10月,單花開放5天左右。花朵初開為藍紫色,漸變為雪青色,最後變為白色,由於花開有先後,在同株上能同時見到藍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雙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為"昨天、今天、明天",這形象地描繪出其花色的特殊變化。
目錄
基本信息
學名; Brunfelsia latifolia Benth.
中文學名; 鴛鴦茉莉
別稱; 番茉莉、二色茉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菊亞綱
目; 茄目
科; 茄科
屬; 鴛鴦茉莉屬
種; 鴛鴦茉莉
分布區域; 原產熱帶美洲,現各地均有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灌木,是華北夏季露天擺放和冬季室內布置的優良盆栽花卉。植株高約70~150厘米,盆栽經矮化後,株高可降低到30cm~60cm。莖皮成深褐色或灰白色,分枝力強,周皮縱裂。單葉互生,長披針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具短柄,口十面草綠色。葉長5~7厘米,寬1.7~2.5厘米,紙質,腹面綠色,背面黃綠色,葉緣略波皺。
花單朵或數朵簇生,有時數朵組成聚傘花序。花冠成高腳碟狀,有淺裂。花冠直徑4cm~5cm,花萼呈簡狀,雄蕊和雌蕊座落在花冠中心的小孔上。花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高腳碟狀花,花冠五裂,花瓣鋸齒明顯。花初含苞待放時為蘑菇狀、深紫色,初開時藍紫色,以後漸成淡雪青色,最後變成白色,單花可開放3至5天。花香濃郁,香味也不同於普通的茉莉花香。
鴛鴦茉莉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植株高70~150厘米,多分枝,莖深褐色,周皮縱裂。葉互生,長披針形,長5~7厘米,寬1.7~2.5厘米,紙質,腹面綠色,背面黃綠色,葉緣略波皺。花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高腳碟狀花,花冠五裂,初開時藍色,後轉為白色;芳香。花期5—6月、10—11月。
生態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其耐寒性不強,生長適溫18—30℃,不宜低於10℃;喜半陰、通風的環境,室內栽培至少要有4小時的光照,在充足的日照條件下開花繁茂;耐半蔭,耐乾旱,不耐澇,不耐瘠薄。在華東、華北地區作溫室盆栽,要求基質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夏季經常補充礬肥水,才能使葉色濃綠光亮,枝茂花繁。
鴛鴦茉莉原產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其性喜高溫、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半蔭,耐乾旱,耐瘠薄,忌澇,畏寒冷。生長適溫為18~30℃。
分布區域
鴛鴦茉莉原產熱帶美洲,現各地均有引種栽培。由於花開有先後,在同株上能同時見到藍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雙色茉莉。因其會變色又有香味,頗為受人喜愛。
茉莉花原產於中國江南地區以及西部地區;印度、阿拉伯一帶,中心產區在波斯灣附近,現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以及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 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1]
參考文獻
- ↑ 鴛鴦茉莉(雙色茉莉)」, 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