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鸳鸯茉莉(双色茉莉)

鸳鸯茉莉(双色茉莉)

鸳鸯茉莉(学名:Brunfelsia latifolia Benth.)茄科鸳鸯茉莉属常绿矮灌木,是华北夏季露天摆放和冬季室内布置的优良盆栽花卉。鸳鸯茉莉高50至100厘米,单叶互生,花大多单生,少有数朵聚生的。

花冠呈高脚碟状,有浅裂,花期4月至10月,单花开放5天左右。花朵初开为蓝紫色,渐变为雪青色,最后变为白色,由于花开有先后,在同株上能同时见到蓝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双色茉莉,其英文名之意为"昨天、今天、明天",这形象地描绘出其花色的特殊变化。

目录

基本信息

学名; Brunfelsia latifolia Benth.

中文学名; 鸳鸯茉莉

别称; 番茉莉、二色茉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目; 茄目

科; 茄科

属; 鸳鸯茉莉属

种; 鸳鸯茉莉

分布区域; 原产热带美洲,现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灌木,是华北夏季露天摆放和冬季室内布置的优良盆栽花卉。植株高约70~150厘米,盆栽经矮化后,株高可降低到30cm~60cm。茎皮成深褐色或灰白色,分枝力强,周皮纵裂。单叶互生,长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具短柄,口十面草绿色。叶长5~7厘米,宽1.7~2.5厘米,纸质,腹面绿色,背面黄绿色,叶缘略波皱。

花单朵或数朵簇生,有时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花冠成高脚碟状,有浅裂。花冠直径4cm~5cm,花萼呈简状,雄蕊和雌蕊座落在花冠中心的小孔上。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高脚碟状花,花冠五裂,花瓣锯齿明显。花初含苞待放时为蘑菇状、深紫色,初开时蓝紫色,以后渐成淡雪青色,最后变成白色,单花可开放3至5天。花香浓郁,香味也不同于普通的茉莉花香。

鸳鸯茉莉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植株高70~150厘米,多分枝,茎深褐色,周皮纵裂。叶互生,长披针形,长5~7厘米,宽1.7~2.5厘米,纸质,腹面绿色,背面黄绿色,叶缘略波皱。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高脚碟状花,花冠五裂,初开时蓝色,后转为白色;芳香。花期5—6月、10—11月。

生态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其耐寒性不强,生长适温18—30℃,不宜低于10℃;喜半阴、通风的环境,室内栽培至少要有4小时的光照,在充足的日照条件下开花繁茂;耐半荫,耐干旱,不耐涝,不耐瘠薄。在华东、华北地区作温室盆栽,要求基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夏季经常补充矾肥水,才能使叶色浓绿光亮,枝茂花繁。

鸳鸯茉莉原产于中美洲及南美洲。其性喜高温、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半荫,耐干旱,耐瘠薄,忌涝,畏寒冷。生长适温为18~30℃。

分布区域

鸳鸯茉莉原产热带美洲,现各地均有引种栽培。由于花开有先后,在同株上能同时见到蓝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双色茉莉。因其会变色又有香味,颇为受人喜爱。

茉莉花原产于中国江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印度、阿拉伯一带,中心产区在波斯湾附近,现广泛植栽于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 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1]

参考文献